民族高校大学生语码转换的修辞学阐释

2013-04-29 17:14彭学修
现代语文 2013年11期
关键词:语码转换民族高校修辞

摘 要:语码转换是一种常见而复杂的语言现象。文章通过问卷调查以及个别访谈的形式,分析了民族高校大学生语码转换的具体情形,并用伯克的同一修辞理论对语码转换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民族高校 语码转换 方言 修辞

一、引言

语码转换是一种复杂而常见的语言现象,也是社会语言学长期关注探讨的课题之一。语码是指人们用于交际的符号系统,可以是任何一种语言、方言、语体或语域。语码转换就是说话者在交谈中根据不同情境变换使用不同的语言或变体。关于语码转换的动机,Giles(1979)提出了“言语顺应理论”,认为语码转换就是语言靠拢,即说话人为取悦对方,对自己的语言或语体作出调整,使之与对方的语言或语体趋于一致。Gumperz(1982)认为语码转换的动因之一就是为迎合对方而转换语码。Crystal(1987)指出,语码转换的主要原因是一个人希望表达自己属于某个特别团体。假如对方转用同样的语码回应,两者之间便建立了一种友好和睦的关系。丁崇明(1993)认为语码转换是发话人调整与对话人角色关系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发话人对具体环境及对话人的态度发生转变的一种标志和象征。

本文以四川省阿坝州民族高校阿坝师专某一系部的学生为调查研究对象,主要就民族地区高校学生语码转换的语言使用状况做一调查研究,探讨民族高校大学生语码转换过程中语言使用的具体特点,并用伯克的同一修辞理论加以阐释。

二、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的具体目标:通过对有关语言转换中语言使用状况语料的调查研究,归纳分析民族高校学生语码转换中语码使用的具体情况。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是被访者的母语以及语码转换时所使用的语码情况。为深入了解语码转换的具体情形,根据问卷调查所反映的实际问题,对有关学生进行了详细的访谈。

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具体内容:语码转换的认知和理解、语码转换中使用方言的原因、语码转换中使用方言的比例、在学校以及可以交流的场合是否会使用方言、在大学以前的学生时代是否使用方言,在同性以及异性面前用普通话交流时是否会使用方言等。该调查一共发出问卷170份,收回有效问卷165份,有效率为97.06%。

三、数据分析

通过研究发现,民族高校大学生在多语码的学习生活环境中必然会发生多重语码转换。语码转换模式中使用较多的依次为汉语普通话-家乡方言、普通话-英语、普通话-文言、普通话-韩语、普通话-日语、普通话-民族语言(藏语、羌语、彝语)、普通话-泰语。另外,使用较多的语码转换模式还有普通话与网络流行语之间的转换。

(一)民族高校学生言语交际使用语码情况

据统计,民族高校汉族学生所使用的语码中,有50%的男生、67.14%的女生汉语夹杂英文单词;12%的男生、10%的女生汉语夹杂日文单词;25%的男生、12.86%的女生普通话夹杂文言文;50%的男生、42.86%的女生方言夹杂普通话;5.5%的男生、12.45%的女生汉语夹杂韩语;12.5%的男生、5.71%的女生普通话夹杂方言;15.71%的女生上述语码都会出现;0.71%的女生汉语夹杂泰语。少数民族大学生中,40%的男生、55%的女生汉语夹杂英文单词;20%的男生、10%的女生普通话夹杂文言文;60%的男生、50%的女生方言夹杂普通话;5%的女生汉语夹杂日语单词;10%的女生上述语码出现;20%的男生彝语夹杂普通话;25%的女生藏语夹杂普通话。

(二)语码转换中的方言使用情况

1.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语码转换在高校学生中占有绝对的优势

根据问卷调查的统计数据来看,汉族学生有75%的男生、92.86%的女生,少数民族学生中100%的男生、80%的女生的语码转换模式是从普通话到方言的转换。

2.语码转换大量使用方言的原因

汉族学生中有100%的男生以及40%的女生认为遇到老乡时才说家乡方言,40%的女生认为由于喜欢家乡话才说方言,10%的女生认为习惯了使用家乡方言。少数民族学生中66.67%的男生、30%的女生认为遇到老乡时才说家乡方言,另有30%的少数民族女生认为由于喜欢家乡话才而使用方言进行语码转换。

3.语码转换使用方言的场合

根据统计数据,在学校或其他场合遇到老乡时,汉族学生中有50%的男生、97.14%的女生,少数民族学生中75%的男生、85%的女生都由普通话转为方言进行交流。在可交流的公共场合中,汉族学生中66.67%的男生、23.57%的女生,少数民族学生中28.57%的女生使用家乡方言交流。在网络聊天以及发信息时,汉族学生中33.33%的男生、14.29%的女生,少数民族学生中7.14%的女生使用家乡方言交流。

4.学生学习生活中方言语码转换的比例

在大学以前(小学中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中,汉族学生中100%的男生、92.14%的女生,少数民族学生中75%的男生、90%的女生都用家乡方言交谈。

从上述统计数据来看,无论汉族学生还是少数民族学生,方言在语码转换中的比例、使用方言的原因、场合以及学习生活中使用的比例都相差不大。周国光(1995)认为普通话是一种高语义价值语码,是国际通用语码, 也是我国的通用语码。相对而言,方言只是地区通用语码,具有相对的保密性。普通话是一种相对的低关系价值语码, 它是一种官方的、正式的语码。使用普通话交际所确立的关系是公开的、各就各位的关系, 交际双方的心理距离要大一些;而方言可以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据此我们可以说:普通话是学习工作语言,方言则是生活语言。

5.语码转换的认知调查统计

自己对语码转换的认知 汉族男生 少数汉族女生 少数民族男生 少数民族女生

听起来时尚、自信 25% 4.29% 50% 15%

只是觉得好玩 25% 55.71% 25% 25%

出于习惯性的表达 75% 45.71% 50% 40%

有时候想不起中文如何表达 25% 42.86% 50%

别人都在用我也跟风 25% 16.43% 5%

便于掌握外语 25% 12.14% 25% 5%

无意识地使用 1.43%

为了搞笑幽默 1.43 %

表达清晰的需要 1%

由上述调查数据可知,民族高校大学生对语码转换的主要认知是出于习惯性的表达、感觉有趣好玩以及想不起用中文如何表达这三个方面。女生对语码转换的感知更为全面细致一些。

6.语码转换的作用调查统计

语码转换的作用 男生 女生 少数民族男生 少数民族女生

可以填补普通话或者方言中的空缺 25% 41.4% 25% 35%

避免歧义,使语言表达更加清晰 28.6% 25% 35%

引用别人的原话或者原名 25% 5% 25% 25%

增进与交谈对象的关系 75% 50% 25% 40%

显示自己的身份或者地位 25% 0.7%

时尚洋气 17.1% 25% 5%

保密 25% 7.1%

活跃气氛 54.3% 25% 40%

学习某种语言或方言的需要 1.4%

交流方便 10%

从统计数据可知,语码转换的主要作用是“增进与交谈对象的关系”“活跃气氛”“可以填补普通话或者方言中的空缺”“使语言表达更加清晰从而避免歧义”。就对语码转换的作用认识方面,女生较之男生表现出更多的认识和理解。

四、语码转换的同一修辞学理论阐释

(一)伯克的同一修辞学理论

伯克是美国当代著名的修辞学家。伯克认为修辞就是用符号(即语言)去诱发合作的行为。其修辞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同一”。伯克指出:“你要说服一个人,只有用他那样的语言说话,使用相同的方法,使你的手势、语调、顺序、形象、态度、思想与他的不无二致,你才能说服他。”伯克认为“同一”即“同质”,如果两个人具有相同的物质,他们就是同质或同一。伯克的修辞理论体系有三种同一策略:同情同一、对立同一和无意识同一。他还认为,社会是由互相分离的个体所组成的整体,所以就有必要同一;同一的前提是分离。人通过象征或符号的使用达到同一的目的。作为象征的语言和修辞密不可分。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主要是诱发而至的。诱发就是通过修辞话语,即语言或符号来指代事物,也就是通过在读者听众那里唤起相同或相似的所指对象,从而达到诱发的目的。

(二)语码转换的同一修辞理论阐释

普通话到方言的转换,体现的是身份的认同,也就是同一角色的体现。方言是同一地域的人所使用的共同语言,也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构成中国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在语言统一的大趋势下,方言的存在可以丰富语言的多样性,这也是保存文化性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方言的存在使用,固然有其地域方面的原因,而在外求学的青年学子们在遇到老乡时,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使用方言作为码转换最主要的语言形式。我们认为那是方言所独有的魅力所致:方言代表的是乡音乡情,代表的是同一的地域文化。方言带来的是一种天然的亲切感,这种亲切感就是来自于同一身份的认同。这种身份认同,可以用伯克的同一修辞理论来阐释。

根据伯克的同一修辞理论,说话人使用对方同样的语言或者方言就意味着说话人向对方的语言靠拢,从而具有对方同样的语言行为、同样的发音和语法词汇。让对方感觉和自己是同质的,从而达到了顺利合作的目的,也就是方言的使用唤起了对方相同或者相似的所指对象,更易于达成身份的认同和情感上的共鸣。譬如,当遇到四川老乡谈起有关恋爱的话题时便用用四川方言“耍朋友”来表达。“耍朋友”生动鲜明地表现了巴蜀地区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是四川人的修辞话语意识的体现,是“盆地意识”这一集体无意识的集中展现,更是四川人追求安逸奢华、轻松幽默的生活品行的真实再现。平常所说的“谈情说爱”之类的表述恐怕都没有“耍朋友”的说法更具有四川特色、巴蜀风味。再譬如,“瓜”是四川人张口闭口就说的、随时可听到的口头禅,是四川人的“川骂”。“瓜娃子”是人们评判做事是否合乎理性常规的标准。在四川方言中,“瓜娃子”一般是贬义的,是对人的智力上的缺陷、做事失误、言语偏颇、做事不得体以及不合适时宜的举动等的嘲弄、讽刺和调侃。“瓜娃子”也可以是亲人之间的一种亲昵俏皮的称谓,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可以表达对现实的无奈和不满。

正是“耍朋友”“瓜娃子”之类的具有四川特色的方言使得高校学生在遇到老乡时,或者是在可以交流的公共场合都选择方言作为语码转换的首选语言。根据伯克的同一修辞理论,使用大家彼此熟悉的家乡方言就是使用“同一”的“物质”作为沟通的手段,由于语言的同一而使远在他乡的老乡们又成为一个整体。根据我们的调查和个别访谈,有不少同学喜欢用家乡方言与老乡交流,以取得对方的好感,留下深刻的印象。根据问卷调查以及个别访谈的统计数据可以得知,在使用普通话与异性进行交流时,有66.67%的汉族男生和25%的少数民族学生都会穿插使用方言。根据个别访谈的结果,有相当一部分男生是想通过使用家乡方言,以期给异性同学留下一种印象:我们是老乡,是天然的同一地域上的朋友,我们可以不断发展潜在的情感。

根据问卷调查统计数据,当代大学生,尤其是女生更喜欢用用韩语来表达对异性的爱慕和思恋之情。如用韩语“?????????”表示“非常非常爱你”,或者用“?? ????”表达“哥哥,我爱你”。对方同样转用韩语“????”来回应。除韩语外,女大学生还喜欢转用日语 “あいしてる”来表达“我爱你”之意。例如用日语“さよなら”或“じゃね”以及用韩语“?????????????”或“??? ??? ???????”来表达“再见”之意。用外语语码进行转换显得时尚洋气、委婉含蓄、自然得体,关键是转用同一语码进行交流,意味着双方彼此有了理解交流的共同基础,即同一语码所传递的情感、态度、语调、形象以及其他信息,也就是交际双方始终是同质的。同一语码的转换使用,尤其是当代大学生所喜欢使用的外语语码,在彼此之间唤起了同样的所指对象,从而可以到达顺利交际的目的。譬如有韩语基础的同学听到异性同学说“?? ????”,自然是心领神会,知道对方是否对自己表白,立即会使用“????“来回应。共同的信息传递交际的合作原则,并因此自然而然地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关系,具有幽默风趣、含蓄得体的修辞功能。交际双方在语码使用上是同一的,在语码传递的信息上也是同一的。因此可以说,校园交际中的语码转换就是使用“同一”语码的手段以达到“同质”的目的,即通过语码的转换确立同一的角色和身份。

五、结语

就语码转换的动机而言,无论是Giles的语言靠拢,Gumperz的为迎合对方而进行语码转换,还是Crystal的希望表达自己属于某一个特定团体以及丁崇明为确定调整自己的角色关系而进行的语码转换,都是伯克的同一修辞理论的具体体现。语码转换中的语言靠拢、迎合对方、希望属于某一特定团体以及调整角色,都不过是用同一的语码,也就是用体现共同价值观念、地域文化以及行为方式的语言方式来达到顺利合作的社会交际需求。通过语码这一修辞话语形式来构成同一的语言策略,无论汉族学生还是少数民族学生,都认可语码转换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而交际双方彼此之间关系的拉近,主要是运用同一语言策略所致。

(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社科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13SB007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杨娜.语码转换之社会语言学新视角[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

会科学版),2011,(3).

[2]钟峻.当前汉语语用中的语码转换现象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

报(社会科学版),2008,(221).

[3]丁崇明.语码转换论析[J].语言文字应用,1993,(1).

[4]秦雯.上海地区口语中普通话与上海话之间的语码转换现象[D].

华东师范大学,2007.

[5]邓志勇.修辞理论与修辞哲学:修辞学泰斗肯尼思伯克研究[M].

上海:学林出版社,2011.

[6]曹志耘.汉语方言:一体化还是多样性?[J].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6,(l).

[7]周国光.通话的码值和语码转换[J].语言文字应用,1995,(2).

(彭学修 四川汶川 阿坝师专基教系 623002)

猜你喜欢
语码转换民族高校修辞
可口可乐广告语修辞应用及其汉译分析
高脚竞速运动引入民族类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李白诗歌修辞与英译赏析
高校内语码转换研究
顺应模式指导下的教师语码转换在词汇教学中的功能分析
国内三十年语码转换研究述评
水浒英雄绰号的修辞艺术
民族地区高校体育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的内涵研究
运用关联理论解读新闻标题修辞手法
基于素质教育视角下的民族高校逻辑学教学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