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东 俞军
【中图分类号】 R541.4 【文献标识码】 A
胆囊扭转是指胆囊体以胆囊颈部或邻近组织器官为支点,发生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扭转。胆囊扭转在临床上很少见,缺乏特异的症状和体征,临床误诊率非常高。近期我们收治了1例胆囊扭转的患者,在术前被误诊为阑尾周围脓肿和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我们对其误诊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对胆囊扭转早期进行确诊的思路和方法。
胆囊常以腹膜和结缔组织与肝脏相联,居于胆囊窝内,位置比较固定,很少发生扭转,但胆囊完全游离、胆囊管系膜较短时,可发生不完全性(扭转180°)或完全性(扭转270°以上)扭转。胆囊完全扭转表现为触痛和肌紧张,部分患者可触及肿大的胆囊。此病常在剖腹探查时才能确诊,但在短期内突然出现胆囊肿大,却无明显炎症表现时,应考虑到胆囊扭转的发生。现将病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80岁,因自诉转移性右下腹疼痛4天急诊收入我科住院。查T:36.7℃;P:92次/分;R:20次/分;BP:160/90mmHg, 患者神清精神差,急性痛苦面容,双侧巩膜轻度黄染,腹平,无肠形及蠕动波,肝脾未及,右腹及下腹压痛明显,反跳痛明显,右侧腹肌紧张,莫非氏征(+),肠鸣音正常,双肾区无叩痛。急查B超示:结石性胆囊炎(多发性),胆总管扩张(内径1.6cm),右肾结石。血常规示:WBC:19.1×109/L;N:0.839;L:0.088。小便常规示:PRO +2。入院初步诊断:阑尾周围脓肿;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胆总管扩张;右肾结石;高血压。入院后急诊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内有淡黄液体约300mL,阑尾继发性充血水肿发硬;胆囊肿大8×4×2cm,呈紫黑色,胆囊床呈系膜状改变,宽约2cm,自胆囊动脉、胆囊管处顺时针扭转180度,胆囊壁水肿增厚约0.3~0.5cm,胆囊内为脓血性胆汁,有33枚大小不等胆固醇结石,最大为1.5cm大小,余为玉米粒样大小,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胆总管扩张,内径约1.6cm,未探及结石,胆总管下端通畅;胆周广泛粘连,充血水肿明显。术中摘除胆囊,切开胆总管探查并安放“T”管引流,切除阑尾。术后诊断:胆囊扭转伴胆囊坏疽;胆囊多发性结石;胆总管扩张;继发性阑尾炎;右肾结石;高血压。术后给予抗感染、支持、对症、降压等治疗,术后12天好转出院。病理诊断:胆囊坏疽、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2 讨论
胆囊扭转的临床表现常为突发性的上腹疼痛,常为右上腹锐痛,(但年老病人常有病史不清的情况),大多数病人有恶心呕吐,很少病人会有黄疸,但畏寒发烧却不常见。查体主要为腹部的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莫非氏征(+),部分病人可有右上腹肿块。辅查以B超为主,影像上可发现浮动的胆囊,牵扯的或扭转的茎,以及肿大发炎的胆囊,胆囊长轴的改变可能是另一个重要的线索。
胆囊扭转的诊断较为困难,极易与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胃穿孔,阑尾炎等相混淆,极易造成误诊误治。本病例由于患者年老,病史不清,也造成了诊断上的困难,因此施行剖腹探查术,术中才确诊为胆囊扭转。
胆囊扭转是一个不常见的疾病,但却是一个外科急腹症,临床上极易误诊。胆囊扭转时胆囊的组织学表现为严重的出血及坏死,这与扭转后的伤害相吻合。早期诊断和手术可减少死亡率。
胆囊扭转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从已有的报道来看,多发生在老年人,男女比例约为1:3。正常情况下,胆囊如梨状,位于胆囊窝内。胆囊凭借结缔组织和肝脏紧密相连,有腹膜覆盖形成的胆囊系膜,胆囊通过结蹄组织和胆囊系膜固定在右上腹部。由于老年人组织弹性减退,肝脏萎缩,胆囊系膜比较松弛,使胆囊活动度增加;或由于先天性发育异常,胆囊完全被腹膜包裹,在胆囊和胆囊窝之间,形成一个狭窄的系膜,使胆囊的活动度增加。进食时由于胃肠蠕动增加、结石性胆囊炎结石嵌顿致胆囊肿大或体位突然变动,都可能使胆囊发生扭转。胆囊扭转不超过180度为不完全扭转,此时胆囊管可发生梗阻,但无供血障碍,病情发展慢,症状较轻,常可自然复位。扭转超过270度以上为完全扭转,胆囊管和胆囊动脉发生梗阻,胆汁淤积在胆囊内,引起胆囊缺血、缺氧而发生出血、坏死或穿孔。
虽然胆囊扭转是一个不常见的疾病,若无适当的治疗,会有很高的并发症和死亡率。B超检查在诊断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手术治疗是唯一的治疗方法。在鉴别诊断急性腹痛时,应注意到此疾病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