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玉红
【摘 要】 目的:分析研究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脑白质病变体积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12月于本院治疗的78例脑梗死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并做回顾性分析。测定Hcy,进行MRI检查,参数测量及颈动脉超声测量。对脑白质病变体积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结果:男性患者44例,64例高血压,15例糖尿病,12例具有既往脑卒中史。结论:多元线性回归显示,患者的年龄,既往卒中史,腔隙性梗死数目,血清Hcy,颅内动脉狭窄,均为脑白质病变体积独立相关因素。
【关键词】 脑梗死;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脑白质病变体积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B
在脑梗死患者中,严重的脑白质病变(WMLs),对卒中后抑郁,及痴呆可预测[1],且与卒中复发,卒中后远期死亡,均密切相关。WMLs认为与多种因素相关,如高龄、高血压等[2],其属于脑小血管病(CSVD),为其病变类型之一[3]。因此,本文对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脑白质病变体积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于本院的78例脑梗死患者中,有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28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2.4±11.0)岁,其中64例高血压,15例糖尿病,12例具有既往脑卒中史。NIHSS中位数2,Hcy浓度为(13.6±5.7)μmol/L,WMLs体积中位数7.3cm3,29例颅内动脉狭窄,2例颅外颈动脉狭窄,38例颈动脉斑块,15例颈动脉低回声斑块。78例患者均为发病1周内,与相关诊断标准相符。
1.2 方法 进行Hcy的测定,晨起空腹抽取静脉血,抽取量为4mL,置于EDTA抗凝试管,在室温下0.5h之内,离心4min,分离血浆,置于-20℃保持。应用IMX全自动快速免疫分析仪,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FPIA),对血清Hcy浓度,进行测定。
进行MRI检查,及参数测量。头颅MRI检查的扫描序列,包括弥散加权成像,表现弥散系数图,T1加权,T2加权,及液体衰减反转回复序列(FLAIR),磁共振血管成像(MRI)。全部MRI测量[4],均由神经内科主治医生,于东软图像存储,及传输系统(PACS)上进行。MRI参数测量,包括腔隙性脑梗死数目,其定义为分布于脑干,放射冠区,基底节的类圆形病灶。直径为0.3-1.5cm,T1加权呈低信号,T2加权呈高信号。脑萎缩的程度,则应用侧脑室-脑经线比值(VBR),进行评估。颅内动脉狭窄的定义,为在3D-时间飞跃MRA上,最大强度投射(MIP)上,狭窄度不低于50%。WMLs于冠状位FLAIR序列上,进行测量。采用半自动测量软件,对78例患者颅脑MRI,冠状位液体衰减反转回复序列上,脑白质病变体积,进行测量。
进行正式测量之前,由神经科主治医师,分别对MRI体积,进行独立测量,以评价可靠性。测量者内组内相关系数为0.91,测量者之间ICC为0.86.
进行颈动脉超声测量,采用超声仪,宽频探头最低为7.5MHz,最高为11.0MHz,由专业医师,进行操作,于颅外颈动脉体表位置,进行纵切面扫查,对颈动脉狭窄进行测量,即颈总、颈内动脉狭窄,不低于50%。斑块为二维超声测量中,局部内中膜厚度(IMT),高于1.3mm,或者厚于邻近部位,厚0.5mm,或者超过邻近IMT值,超过1.5倍。
1.3 统计学方法
对于组间数据对比,我院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数据对比采用x2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从单因素相关性上看,血清Hcy水平,和患者性别(男性),患者既往卒中史,WMLs体积,及颈动脉斑块,呈正相关,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WMLs体积,和患者年龄,既往卒中史,血清Hcy水平,腔隙性梗死数目,VBR,颅内动脉狭窄,及颈动脉低回声斑块,呈显著相关,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从血清Hcy,与大动脉病变相关性上看,本组研究中,血清Hcy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具有正相关,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校正患者年龄。性别,既往卒中史,及WMLs体积后,血清Hcy,与颈动脉斑块,仍呈正相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和未发现血清Hcy,和颅内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及颈动脉软斑,具有显著相关性,以P>0.05,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本组研究显示,在对患者年龄、既往卒中史,腔隙性梗死数目,等对症混杂因素[5],进行校正后,Hcy对于WMLs体积而言,为其独立危险因素[6],显示Hcy在WMLs病理生理机制张,具有一定作用。血清Hcy对于脑部小血管病变,可作为其生物学标记。
参考文献
[1] 钟秀玲,陈仰昆,肖卫民,等.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脑白质病变体积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4):1-3.
[2] 杨志娜,田卫东,崔征等.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慢性肾功能不全分期的相关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5):605-606.
[3] 张秀梅,李洪利,聂庆东等.血浆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在不同检测条件下比较及稳定性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5):810-813.
[4] 符明君.不同麻醉药物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4):3479-3480.
[5] 杨琳,张军.急性脑梗死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白介素-6的关系探讨[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0):1366-1367.
[6] 吕璘琳,韩青,孙芹敏,等.脑卒中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探讨[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21):4000-4003.
[7] 杨秀蓉,李国雄,刘志军,等.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变化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4):2262-2263.
[8] 陆胜,季雄娟.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相关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7):641-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