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重建钢板治疗跟骨骨折疗效分析

2013-04-29 00:44宋维丽
医药与保健 2013年12期

宋维丽

【摘 要】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AO重建钢板内固定的疗效。方法:对25例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AO重建钢板固定,同时取自体髂骨植骨。结果:2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5个月。按AOFAS标准评价功能,优15例,良8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4%。结论:切开复位AO重建钢板治疗跟骨骨折疗效满意,是一种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理想的手术方式。

【关键词】 AO重建钢板;跟骨关节内骨折;骨折内固定术

【中图分类号】 R687.3 【文献标识码】 B

跟骨骨折为跗骨骨折中最常见者,约占全身跗骨骨折的60%。多为高出坠落,足部着地,足跟部遭受垂直撞击所致。由于跟骨特殊的解剖结构,治疗方法不当,易致跟痛,创伤性关节炎,提踵无力,神经损伤等并发症。近年来,对有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采用手术治疗,已达成共识。我院自2010年-2012年通过切开复位及AO重建钢板固定关节内跟骨骨折,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其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25例关节内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病例均为男性;年龄为26岁-54岁,平均年龄38.6岁;左侧骨折者9例,右侧骨折者16例,均为关节移位的跟骨骨折。骨折的原因:高处坠落骨折者20例,车祸骨折3例。手术实施前均给予X光片及CT三维重建检查。此外,根据Sanders[1]分型分为:Ⅱ型18例,Ⅲ型5例,Ⅳ型2例。手术时间一般以骨折后第5天-第7天为宜。

1.2 手术方法 采用硬膜外麻醉。患者取侧卧位,病足的外侧向上。上止血带,采用外侧“L”型延长切口。在跟骨外侧面骨折内侧可见塌陷的关节面。用骨膜剥离起子自跟骨外皮质骨内侧与关节面骨片之间插入深处,向上撬拔复位。复位满意后,在其下方所留骨空隙内取自体髂骨植骨,填满周围间隙,以支撑关节面骨片。选用AO重建钢板按位置塑形,贴附好,固定螺钉。术中应用C型臂X线机进行透视检查后关节面复位情况。术后创口放置皮片引流,加压包扎,支具固定。抗生素治疗7-10天。术后48-72小时拔引流条。支具固定4周。术后3个月可逐渐负重。

2 结果

本组2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个月-24个月。其中3例发生皮缘坏死,钢板外露。经换药1个月左右,创口愈合。25例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愈合时间8周-14周,无钢板及螺钉折断松动等病例。

3 讨论

3.1 跟骨的解剖结构特殊 跟骨为足部结构的后方撑杆,有六个面,四个关节面,其前、中、后关节面与距骨形成关节。前段与骰骨形成跟骰关节。跟骨大部分由松质骨构成。跟骨骨折多由垂直暴力所致,跌落时,足跟着地,跟骨被其背侧距骨和跖侧地面相互挤压,有时合并扭转暴力,产生不同类型和程度的骨折。

3.2 手术的必要性 以往,对于跟骨骨折,我院多采用钢针撬拔复位,石膏外固定术,效果往往不理想,尤其对关节内跟骨骨折很难达到关节面整复,且不能维持复位,以至于留有足跟增宽,变短,高度丢失,创伤性关节炎等后遗症。研究表明:跟骨后关节面的凸面与距骨凹面相交错,生物学上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切开直视下复位,AO重建钢板固定,有利于关节面的良好复位,固定,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是关节内跟骨骨折治疗的有效手段[2]。

3.3 手术注意事项 手术时机的选择,一般为伤后5天-7天为宜,此时创伤肿胀基本消退,软组织条件改善。术中注意跟骨切口对采用“L”型切口,因为跟骨皮肤弹性差,术后易出现切口皮缘坏死,内固定物外露及感染。所以要求术者尽量在一个止血带时间结束手术,这样皮缘缺血坏死的机率小。反复上止血带手术时间过长,增加了切口皮肤缺血的时间,极易导致术后切口皮缘坏死[3]。我科25例患者跟骨术后有3例发生皮缘缺血坏死。这3例患者均存在手术时间过长,术后缝合皮肤张力过大的原因。术中因跟骨载距突骨质较厚,不易发生移位,所以固定时应以内侧未移位的载距突为中心进行复位和固定。术中植骨不但有利于支撑塌陷的关节面,而且有利于骨折的愈合。手术操作过程力求遵循微创原则,不主动使用电刀,采用3根2mm克氏针固定于腓骨下段,以维持对切口皮瓣不接触牵开,有效减少皮瓣牵拉伤,并用无齿镊夹持软组织[4]。

3.4 AO跟骨重建钢板的优点 材料为钛合金,生物相容性好,便于塑形,使钢板与跟骨更服帖,更好的体现钢板的支撑作用。多翼形便于螺钉多方向固定,特别是对内上方稳定完整的载距突及后方跟骨丘部的坚强固定[5]。

参考文献

[1] Sanders R,Forfin P,DiPsaqualeT,etal.Operative treatment in 120 displaced intraarticular calcaneal fractures.Results using a prognostic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 classification[J].ClinOrthop,1993,(290):87-95.

[2] 刘明延,毛宾尧,杨星光,等.距下关节内在稳定机制的探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5,2(1):31.

[3] 何阶清.影响跟骨关节内骨折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2.

[4] 郑移兵,齐越峰.跟骨骨折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骨伤,2012,25(11):962-966.

[5] 彭光军,王荣华,衡德峰,等.跟骨骨折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的比较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8(20):1686-1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