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球守门员心理训练模式的构建

2013-04-29 00:44:03李民
冰雪运动 2013年2期
关键词:心理训练守门员冰球

李民

摘要:守门员在冰球运动中具有核心的作用,守门员比赛中心理变化情况往往决定了整支冰球队在场上的表现,对比赛成绩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提高守门员的心理素质是保证守门员在比赛中能正常或超常发挥运动技能的前提条件,也是完善冰球运动训练体系,增强运动员临场表现的必要途径。从改善守门员心理承压能力,保持高度注意力,提高应变反应速度,控制比赛情绪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心理训练对冰球守门员的重要价值。提出冰球守门员心理训练模式构建中应注意个体差异与理论认知的水平, 遵循循序渐进的训练理念,要有针对性地对守门员施以心理影响;并从培养教练掌握基础的心理知识与方法入手,坚持长期心理训练与短期心理训练相结合、多种心理训练手段相结合构建冰球守门员心理训练模式。

关键词:冰球;守门员;心理训练;模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G86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ˉ3488(2013)02ˉ0031ˉ04

1问题的提出

冰球运动属于技能主导类对抗项目, 需要运动员

在激烈的运动过程中保持高度的注意力,迅速的反应能力。守门员作为球场上决定比赛结果的关键,不仅在技术上有较高的要求,同时在心理承压方面要求的更高,比场上其他运动员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守门员在冰球运动中主要是处于防守状态,根据冰球运动射门的特点,可以将冰球运动的射门的心理状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速度和力量相结合的专门化知觉型,另一种是精细化的瞬间思维型,这两种类型对于守门员来讲,都是需要快速反应的过程,因此,快速的反应与应变能力是守门员应具备的最主要的心理素质。冰球比赛中的进攻与防守战术都是建立在对立统一规律基础上的[1]。成年冰球守门员的基本技能与战术意识基本都已定型,可以改变与提高的幅度都很有限。比赛表明,各国冰球队守门员的水平差距并不是体现在其技能水平上,往往是在心理素质上有较大的差异。如何提高冰球守门员的心理素质,强化其心理能力的培养则成为各国冰球队主要考虑的内容及研究的重点。构建守门员的心理训练模式,改变现今国内冰球队忽视心理训练的现状,对我国冰球队的整体水平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心理训练在冰球运动训练中的作用,从而提出构建冰球运动中守门员心理训练的手段及应注意的问题,旨为促进我国冰球队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心理训练是指采用专门仪器、动作等心理学手段,对训练对象进行有意识的影响,使其心理状态发生变化,以达到最适宜的程度,满足提高作业成绩[2],从而保证运动员在比赛中能正常或超常发挥运动技能的心理影响过程。心理训练一般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培养心理品质,使个体获得与职业相匹配的特殊心理品质;二是提高心理品质,使个体心理品质进一步优化,提高作业成效,更加胜任本职工作[3]。冰球运动是在冰面上伴随激烈对抗、快速移动的过程中进行比赛,冰球的外形较小,需要守门员高度集中注意力,并判断场上对手和己方队友的战术及技术特点,更重要的是评判冰球胜败的是依据冰球进入球门的次数决定的,所以,冰球运动中守门员个人能力发挥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比赛结果的优劣,导制冰球运动中守门员比赛时的心理压力要比场上队员大的多,同时守门员面临心理压力的持续性也较长。目前,我国冰球运动中还未能针对冰球守门员进行较为完整的心理训练体系,许多冰球队的教练员对于实施运动员专项心理训练的意识还比较淡化,对冰球运动员训练方面的认识还停留在身体、技术和战术三个方面,因此,探讨适合冰球运动守门员的心理训练模式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2构建冰球运动守门员心理训练模式的价值

2.1提高守门员心理承压能力

冰球运动中,守门员是场上活动范围最小,处于被动挨打次数最多的参赛选手。在长时间的防守过程中,守门员心理承压能力及唤醒水平的变化情况直接影响着技能水平的发挥。对冰球守门员施以心理训练不仅能提升和改变心理品质的整体面貌,更能增强守门员的心理承受能力,尤其是在本队处于比分落后的情况下,守门员的稳定发挥是稳定整支队伍比赛状态的控制器。冰球守门员心理承压能力的提升,实际是整支冰球队心理水平提高的最好体现,对整体队伍的稳定发挥具有积极的意义。

2.2延长守门员最佳心理状态的时间

经常进行心理训练,不仅能改善运动员的心理品质,也能延长运动员最佳心理状态的持续时间。冰球比赛的赛时为60 min,分为3局,每局20 min,局间休息15 min。冰球比赛时间相对于足球等一些运动来讲似乎赛时不长,但是,当守门员戴着厚重的盔甲,在冰球场地内较为固定的区域防守对方进攻的时候,对运动员注意力、观察力和反应力都是巨大的考验。能否保持最佳比赛状态,使自身处于高唤醒水平,对守门员来讲时刻都是严峻的挑战。因此,对守门员进行心理训练能够改善注意力、观察力和反应能力等多项基本心理品质,帮助运动员形成持久的最佳心理体验状态,有利于守门员稳定地发挥应有的技能水平。

2.3提高守门员保持高度注意及快速反应能力

冰球守门员的注意力水平决定了对物体运行轨迹的判断,也决定着自身反应动作的幅度和速度。心理训练可以强化专项心理技能,增强竞争能力,提高感知觉、集中注意力[4]。注意是指人脑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对个体的行为具有监督和调节的作用。冰球比赛中,守门员的注意品质,尤其是注意的选择性和分配性对于守门员能正确判断对手进攻的轨迹,准确拦截对方的进攻成功率具有极大的影响。对守门员施加心理训练,能够改善运动员的注意品质,形成良好地定向反应过程,提高防守成功率有较为明显的作用。

2.4帮助守门员正确地分析判断比赛形势

凡是比赛项目,最终必然有胜负之分,任何一支队伍和个人都不可能在赛场上始终处于不败的地位,要想少失败多成功,就应学会总结,汲取经验教训,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运动能力。在冰球运动中,对守门员进行心理训练,不单纯是帮助其提高心理能力,同时也是帮助其形成正确的评价标准,能够客观分析比赛,是进行个体之间比较的有效手段。心理训练也有助于改善守门员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对运动员能客观、公正地评价比赛具有积极的意义。

2.5培养守门员控制情绪状态

适宜的情绪状态是保证运动员最佳唤醒水平的前提条件。因此,应有意识、长期地利用人为的障碍或各种自然的困难条件,加强对运动员的情绪调控能力的培养[5]。冰球比赛中,守门员能够保持适宜的情绪状态是保证其运动技能水平正常发挥的前提,通过系统的心理训练,能够改善运动员的情绪反应程度,控制运动员消极情绪的产生,保持最佳应激状态,提高处理紧急事件的能力,改善认识水平。

3冰球运动守门员心理训练模式构建的途径

3.1构建心理训练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3.1.1注重个体差异与理论认知的水平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每个人的认知水平都不同,尤其是我国冰球队中的守门员,其理论认识和理解能力都较为一般,因此对其实施心理训练时要将训练时使用的学术语言改为他(她)们较易理解、能够接受的词汇,使之更能符合运动员自身的认知需要。另外,守门员的性格特点也有所不同,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外倾性格和内倾性格,应根据训练和比赛时不同的表现情况对其进行详细的记录和归纳,通过与其交流比赛情况,分析比赛时的心理状态,帮助其能够进行自我认识和分析。同时,加强对运动员心理训练理论基础知识的渗透,这种渗透不能是说教,而应以举例、谈心的形式进行。

3.1.2遵循循序渐进的训练理念

心理训练不能急于求成,心理训练与技术、战术训练有别,不是对运动员施加一次或几次心理训练就能见到显著效果的。对冰球守门员施以心理训练时,要根据训练的目的、计划和阶段进行评估与辅导,应制定详细的心理训练计划,按照心理训练实施的方法有步骤地进行。同时结合运动员心理训练的评价指标及生理、生化变化指数由浅入深地推进,那种只要进行几次的心理训练就有提高的想法是要不得的。

3.1.3要有针对性地对守门员施以心理影响

在关注冰球守门员心理素质整体提高的同时,也应根据心理弱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重复性心理训练。切忌盲目训练,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那样既没有重点,也不能真正提高冰球守门员的心理素质,守门员自己也会变得迷茫、无所适从。冰球守门员心理训练的计划、实施及评价与专项运动特征更加紧密结合[6],因人而异的个性化心理训练是必要的[7],是保障训练效果的基本条件。

3.2构建冰球运动守门员心理训练模式的手段

要设计合理的心理训练手段,应考察冰球运动的特点及守门员在冰球运动中的作用和面临的压力。冰球运动是在冰面上进行的快速移动的身体对抗类项群运动,守门员对于场上对手及己方队员位置及冰球运行轨迹和速度的判断直接影响着防守的成功率。冰球比赛中影响守门员最大的心理因素是对物体速度知觉的判断与感知能力,因此,要设定以提高守门员速度知觉为主的心理训练手段,例如简单反应时和复杂反应时的交叉训练,加之守门员注意力提高和视觉搜索的心理训练手段。另外,冰球比赛中,守门员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心理应激状态下,所以,心理疲劳程度的监控与调节训练应作为长期训练手段应纳入到心理训练方案中。最后,对守门员进行心理训练手段应该有步骤、区分地使用,不能一开始便将所有心理手段都对守门员应用,这样会适得其反,降低守门员的心理品质,使运动员对心理训练产生抵触情绪。

3.2.1培养教练掌握基础的心理知识与方法

心理训练与运动训练相比具有是看得见摸不到的特点,对运动员成绩的影响却是实实在在的客观现实。但心理训练不是万能的,在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的同时,要根据训练的内容对运动员及教练员进行简洁、清晰的解释,使教练员和运动员知道训练的作用和目的及达到的结果是什么。教练员对运动员的心理激发和运动员的心理调控能力都对冰球运动有着直接的影响[8]。因此,应提高教练员、运动员、科研人员和医务人员对心理训练重要性的认识,为积极地开展心理训练做必要的知识储备[9]。要定期安排一段时间或一个简短的心理训练内容的讲座,结合训练指标的变化过程,通过量化指标的比对,让教练员真正了解基础的心理训练方法和原理,认识心理训练对于运动员技能水平提高的影响,这样更有助于对运动员实施心理训练,使运动员由被动接受转变到主动练习。同时也应加强对教练员心理训练手段认识、理解和使用的培训,这样才能促进教练员将心理训练手段应用到具体的技、战术及身体素质训练过程中,使训练过程更加完整化、科学化和实用化。

3.2.2坚持长期心理训练与短期心理训练相结合

长期心理训练是指运动员平时训练时进行的心理训练,短期心理训练则是根据比赛的等级、对手的情况制定的较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方案。两种心理训练手段必须相互结合进行,只进行长期心理训练而忽略短期心理训练则会使心理训练变得难以具体应用,或在比赛时应用效果较差。而没有长期心理训练的基础,进行短期心理训练会使运动员摸不到头脑,无法适应心理训练方法或者不知道该如何去体验。这两方面任何一部分的欠缺,都会使心理训练变成独木之舟,难以应付比赛对于守门员施加的影响。

3.2.3主动练习与系统训练相结合

要帮助冰球守门员提高心理素质,形成良好的比赛心态,首先要让运动员自己认同心理训练在平时训练及比赛中的效果,认识到心理训练与身体素质、技术和战术训练是处于同等地位的,每天也要花一定的时间进行练习,养成自主进行心理训练的习惯。其目标是调节运动员心理状态,为取得优异成绩而进行各种必要的心理准备[10]。冰球守门员自己要学会使用自我暗示、自我鼓励等手段,能够进行简单的表象或念动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出现情绪波动时,能够使用简单的情绪调节方法。同时,冰球运动队要聘请专职心理训练人员对守门员定期进行系统的心理评估与训练,心理评估与训练不能仅是停留在问卷这类调查上,而应使用专业心理评测仪器并根据守门员自身特点结合生理生化指标的检测设计出针对性较强的心理训练方法。冰球守门员自主心理训练结合专业心理咨询师的系统训练更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训练及赛前心理状态,提高运动员的心理承受能力。

3.2.4多种心理训练手段相结合

冰球守门员心理训练的内容涉及到注意力、反应时、动作表象、心理应激、情绪控制,以及最佳唤醒水平控制等。这些心理内容的训练手段既相互有别,同时又有相互影响,应将其作为整体规划,并局部逐渐完成。各种心理训练手段相互结合对守门员会有较大的帮助,在对冰球守门员进行心理训练时,应将心理放松训练、模拟训练、表象训练、生物反馈训练、系统脱敏训练、注意集中训练、认知调节训练、抗干扰训练[11-15]这些训练方法有机地结合,分步实施,只关注其中一方面或几个点是很难改善整体心理面貌的。

3.2.5由简入繁进行练习

心理训练方法的使用,应根据冰球守门员自身的接受程度及应用效果有阶段地进行,最好是以2周为一个心理训练小周期,一个月为一个心理训练单元。开始阶段采用较为简单的心理训练方法,考察的心理指标也应较为单一,使运动员对于心理训练有一个适应过程,慢慢由单一指标的考察和简单的心理训练手段增加到多项指标考察及复杂心理训练方法的使用,这个过程应做好守门员心理指标变化的监控,以曲线的形式让运动员及教练员能够看到变化过程,降低言语的说教及解释过程,这种效果较容易被教练及运动员自己接受,效果也较好。

4结语

心理训练作为冰球守门员必备的训练内容,对提高守门员心理素质,改善心理应激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要提升冰球守门员心理承压能力,应明确构建守门员心理训练模式的价值和意义,避免心理训练时易发生的错误认识或行为,保证其技能水平能够正常或超常发挥的具体效能,只有在这种理念下才能构建科学、合理和实训性较强的心理训练手段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建民.系统论视阈下国内冰球技战术发展趋势剖析[J].冰雪运动,2010,32(5):20-23.

[2] 郑立业,顾克鹏,张丽艳,等.心理训练的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9(2):132-135.

[3] 肖长路,陈利.论心理训练的内容和训练模式以及实施方法[J].教育科学,2006(5):93-96.

[4] 史燕今,蔡伟滨,赵金平.花样滑冰的心理训练方法[J].冰雪运动, 2007,29(6): 29-34.

[5] 刘万鹏.试论短道速滑长距离项目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J].冰雪运动, 2006(6): 59-60, 63.

[6] Dosil J. The sport psychologist's handbook: A guide for sport-specificperformance enhancement [M]. Chichester: John wiley, Sons, Inc,2006:267.

[7] 侯斌, 查晶.个体化与竞争情景下大学生不同成就动机对操作技能的影响[J].体育学刊, 2002,9(1): 68-70.

[8] 徐大可,卫伟.关于冰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与心理调控的探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31(12):118-120.

[9] 高冬霞,曹立.雪上项目运动员的心理训练[J].冰雪运动, 2008,30(5): 64-66.

[10] 吴志刚.提高速度滑冰课教学效果的教法与途径[J].冰雪运动, 2006(6): 64-65.

[11] 佟丽君,吴玉国.短道速滑运动员心理训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冰雪运动, 2007,29(6):66-68.

[12] 朱佳滨,杨印川,黄宇.我国短道速度滑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冰雪运动, 2007, 29(2): 22-25.

[13] 沈鹤军.优秀运动员心理干预的实证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1,25(6):120-124.

[14] 姚家新,张力为,李京诚,等.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23(1):1-10.

[15] 姒刚彦.运动员心理训练研究进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100-101.

责任编辑:张连涛

猜你喜欢
心理训练守门员冰球
守门员比利
Ice Hockey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冰雪运动(2020年4期)2021-01-14 00:56:02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冰雪运动(2020年2期)2020-08-24 08:34:22
冰球
幼儿100(2018年26期)2018-09-26 06:18:48
冰与火的运动——冰球
三端融合后如何当好“新守门员”
传媒评论(2017年12期)2017-03-01 07:05:08
跆拳道心理训练方法探讨
体育时空(2016年11期)2017-01-06 18:58:29
柔道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初探
武术研究(2016年11期)2016-12-16 13:53:31
射击心理训练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