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东
摘 要: 有效的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最佳途径,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音乐教师必须明确“先赏后识”的教育教学理念,发挥其主导作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欣赏,真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关键词: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 教学策略 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是听的艺术,只有通过聆听欣赏,才能实现音乐的本体价值。我们应该以审美体验为核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基础。现代音乐教育倡导“人性的回归”,音乐欣赏教学旨在在小学阶段实施面向全体的音乐教学,通过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渠道、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兴趣,逐步发展自己的音乐感受力。
一、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欣赏课的关键
有效的提问就像“引线”和“催化剂”一样,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并紧凑课堂结构,活跃课堂气氛,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教师精心设计问题,能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思考,问题应在深入钻研教材、细致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设计,不能所有问题都千篇一律或不着边际,那样课堂提问便成为一种形式,起不到真正启发学生的作用。如在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时,第一遍欣赏时给出的问题是:“听到这段音乐,你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问题强调“你”、“最直接”,不同于谈谈欣赏感受,而注重学生的自我体验。学生回答:“我仿佛看到了载歌载舞的场面。”“我感觉这首曲子传递着快乐的讯息。”“我感觉演奏的是中国民族乐队。”……学生的回答是开放的,学生的体验是真实有效的。如欣赏《致春天》时,要求学生欣赏后能够为乐曲分段。如果不启发学生直接让他们分段,学生会因为找不到划分依据而茫然,这时最好用启发式引导学生:“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根据乐曲的情绪变化来为乐曲分段呢?”一个问题就启发学生找到了正确的关注点,实现了教学目标。
二、抓住音乐要素进行音乐欣赏
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美要通过多种音乐要素(包括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区、音色、和声、复调、调式、调性等)才能表现出来,各个要素有不同的表现意义。许多音乐作品会通过一个或几个中心要素、重点要素来展示音乐形象。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音乐要素来展开音乐欣赏学习。
如在欣赏人音版第五册第五课的河北民歌《小白菜》时,通过分析作品,得出旋律这一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作品形象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每一乐句旋律的级进下行,再加上落音的依次下跌,形成带有哭泣性质的音调,表现了旧时农村中失去亲娘而受人虐待、孤苦无依的女孩的悲凉凄苦的心情。在欣赏时,教师引导学生分句用图形谱画一画旋律,得出每一乐句的旋律进行为下行;再让学生唱一唱。四个乐句的旋律下行,加上每一乐句落音的下行,如声声叹息,深深印在每一位同学的心底深处。
三、善用多媒体优化欣赏教学
欣赏课,学生主要通过听觉来接受知识信息,但时间一长,会造成听觉疲劳,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分散。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新颖的动画教学情境,可化静为动。如欣赏人音版一年级下册《我是人民小骑兵》时,我先把蒙古族聚居地的地理位置、风俗习惯等特点做成课件,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一民族的文化。在欣赏乐曲时,配以蒙古族的舞蹈画面,声情并茂地展示在课堂上,带给学生无与伦比的震撼感受,从中感受到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再如《彼得与狼》这首交响童话是用乐器和音型表现各个角色的。在学习这一课时,充分利用多媒体,将音乐中表现彼得、小鸟、猫、狼、猎人等人和动物小提琴、长笛、单簧管、圆号、定音鼓等乐器展示出来,然后利用动画逐一播放,让学生通过视听把乐器和表现的音乐形象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视听兴趣,还拓宽了他们的音乐联想力。
四、提升学生音乐审美判断力
对音乐的审美判断力是鉴别音乐作品是否具有真善美品质、是否具有审美价值的能力。真正有价值的音乐审美活动必须建立在正确的音乐审美判断基础之上。音乐审美判断力的缺失必将导致学生美丑不分、优劣难辨。新教材所选的音乐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精品。但当前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表现在音乐上有以下两点:一方面,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扩大了音乐教学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另一方面,良莠不齐的音乐作品渗透、冲击着校园,某些低俗的音乐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学生的音乐审美判断力,给学生造成消极的、负面的影响。音乐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通过课外拓展活动,弘扬高雅音乐艺术;要善于引导学生自觉抵制低俗音乐,形成正确的音乐审美判断力,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发挥。
五、设境激情,心灵共鸣
“设境”就是根据音乐作品的风格情绪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为了巩固所学内容,教师必须进行全曲的综合性欣赏,进一步了解曲子中乐句、乐段的作用、地位和用途,了解乐曲风格和情感发展升华和变化过程,进一步熟悉音乐,加深学生对作品的了解。从而使学生在流动的音乐中得到心灵的共鸣、精神的满足、情感的陶冶。
我先用PPT出示《游子吟》前两个乐句,提问:“从诗句看,穿上这样的衣服感觉怎么样?从音色上来讲,谁更适合唱这一乐句呢?”学生回答:“‘……意恐迟迟归说明母亲担心儿子归来得晚,这句话更适宜男生演唱。”接着出示后两个乐句,我深情地说:“母亲的恩情重于山,你们想报答自己的母亲吗?用什么样的演唱方式可以表达大家想报答母亲的迫切心情呢?”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学生明确了:第一段前两个乐句领唱,其他同学哼唱,后两个乐句齐唱;第二段先分男女唱,再轮唱,最后结束句渐慢渐弱。从而满怀激情地放开歌喉,将自己对母亲的爱和感激之情投入歌曲中。
音乐欣赏教学,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活动中学习音乐,有较多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体会到成功喜悦及审美愉悦,有效的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音乐教师必须明确“先赏后识”的教育教学理念,发挥其主导作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欣赏,真正感受音乐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