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远
关键词不随意运动型脑瘫诊断治疗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是由锥体外系受损而引起的主要是由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和胆红素脑病等因素造成的基底神经节是其主要病变场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治疗及诊断有了更深的认识。不运动型脑瘫作为一种常见的脑瘫类型占所有脑瘫类型的~5左右因此加强对不随意型运动脑瘫诊断与治疗的分析对患者病情的掌握及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者来说能够尽早的进行诊断并且得到科学正确的治疗方法对其病情的控制和恢复具有很大的帮助。
本文将结合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临床特点、治疗原则、运动疗法以及家庭康复指导等方面对其进行综合分析以此来促进不随意运动型脑瘫诊断及治疗水平的进步实现对其患者病情的恢复与控制。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临床特点
根据在实际工作中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者的诊断与观察发现该病症在临床中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①异常姿势:异常姿势会产生异常运动从而对正常运动的发育产生不良影响。②运动的不随意和不自主运动增多:对于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者来说由于锥体外系损伤会表现出肢体运动的不随意出现不自主动作等现象常常出现手足徐动、震颤、舞蹈等状况这也是此型脑瘫患儿的最主要特征。③存在姿勢张力波动性及肌张力障碍:肌张力障碍可表现为局部肌肉或肌群的突然收缩常常表现在面部出现愁眉苦脸、挤眉弄眼等表情以及出现手指多余动作等状况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身体体位改变、肢体动作夸张等。④运动障碍比较严重: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者由于受到异常姿势的控制肌张力的波动以及异常不自主运动模式等的影响往往很难产生正常的自主运动。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治疗原则
在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者进行治疗时要注意治疗原则的把握。一方面要通过以神经发育学疗法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的采用对异常姿势进行控制打破原始反射的束缚这也是产生正常运动实现基础姿势控制的重要保证;另一方面康复治疗的目的是为了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
运动疗法在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治疗中的应用
运动疗法是一种通过躯干运动和器械运动来对患者症状进行缓解实现功能改善的治疗方法它是康复医学中比较常见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近年来运动疗法在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治疗中的应用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主要训练内容:运动疗法的主要训练内容有蹲起训练这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加强对膝关节的控制能力。而平衡、协调性训练器械的使用可以帮助患者进行平衡能力及协调控制能力的改善。步行训练及肌力、耐力训练器械的使用可以有效使患者的步行、肌力及耐力得以提高。此外如踝关节训练器、平衡板、负重训练、上肢协调功能训练器、上下楼梯训练、重锤式手指肌力训练桌等训练内容都是运动疗法中比较常用的训练内容对患者病情的控制和康复都十分有效。
常见训练方法:对于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者来说配合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能够使运动疗法的获得最大的效果。目前常见的训练方法是通过专业的人员带领患者在康复训练室借助器械进行粗大运动训练法。其次通过拍球、跑步等辅助训练及做操等游戏娱乐活动训练法能够有效调动患者的情绪从而使患者积极的进行配合治疗。另外如串珠、夹玻璃球、拧盖练习等训练方法的使用可以使患者进行精细动作的训练。
运动疗法的训练效果:当前运动疗法在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者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一方面运动疗法可以借助器械对患者进行粗大运动、平衡能力、精细动作及协调能力的训练能够增强患者体质改善并维持患者运动器官的功能使其动作的灵活性、自我控制以及协调能力等得以提高促进了神经系统调节能力的增强;另一方面通过运动疗法可以使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从而实现对消极情绪的转化。同时通过对临床中运动疗法应用的观察可以发现患者的内脏器官及内分泌系统的代谢等方面的能力都获得了很大的提高。
家庭康复指导
家庭康复指导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者病情的控制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在家庭中采用正确的抱姿能够促进头部、躯干的控制能力使孩子的不正常姿势得以纠正。其次家长尤其要注意对孩子睡姿的纠正。对于脑瘫患者来说侧卧位睡姿最好而头背屈、四肢强直的孩子可让其仰卧于吊床之上。此外吞咽困难、口腔闭合困难、张口不闭等状况的孩子容易出现吸吮和进食困难从而影响体格和语言的发育。
总之加强不随意运动型脑瘫诊断及治疗的水平能够实现对患者病情的有效控制和恢复。因此在实际诊断治疗过程中要不断进行经验总结实现运动疗法的不断创新从而促进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治疗水平。
参考文献
1马丙祥.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临床特点和康复治疗原则[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1:9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