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
摘 要: 创设有效的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时,教师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层次,关注他们的生活实际和兴趣,设计乐学、生活、任务、时事情境,让学生学在乐中,乐在学中,最终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有效情境 效率 效能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信息技术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是如何在最短时间内使学生获得最大进步与发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经过多年探索实践,我发现有效教学情境可以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一个比喻很好地阐释了知识与情境的关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会在享用佳肴时,不知不觉地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知识犹如盐,只有融入恰当的情境中,才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吸收。下面我从实践层面谈谈自己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创设有效情境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创设有效的乐学情境,在盎然情趣中提高信息素养。
教师要善于创造乐学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有兴趣学,学起来轻松愉快。教师要充分考虑到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师本身等诸多因素,可以从近期发生的大事、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好玩的游戏等方面出发,找到“突破口”,以求“喜闻乐见”地“埋下伏笔”,“润物无声”地“完成任务”。
例如,我发现一个班上的学生喜欢足球运动,2010年在《初中信息技术》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节数据处理与统计教学中,我就以当年最热门的2010年世界杯为情境,先播放一段足球赛的场景,然后给出世界杯足球赛的计分规则和计算方法、每个小组每个队的输赢,让学生利用Excel计算每个小组哪两个球队会出线。因为多数学生对世界杯足球赛比较感兴趣,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求知欲很强,在完成数据处理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数据处理的方法。
除了一些重大事件可以创设乐学情境外,还可以创设适合学生的游戏情境使学生真正从被动性学习状态中解放出来,把整个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例如,练习打字时,可以让学生使用《金山打字》玩“激流勇进、”“鼠的故事”、“生死时速”等游戏,在玩的同时锻炼技能。
这样的乐学情境使学生在课堂中获得更多体验,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形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从而实现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教学。
二、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在生活经验中掌握新的知识与技能。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指出:信息技术课程应当贴近学生生活,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资源、题材和范例组织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与能力。为此,我经常不失时机地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乐趣,产生学习需要,从而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
如在《初中信息技术》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节数据处理与统计教学中,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1.小明考上了大学,他想去上海买一台6000元以上,8000元以下的笔记本电脑,于是他在网上找到了“笔记本报价”工作表。看完后,小明最终选择价格在6000至8000元之间,处理器类型为Intel I7、2G内存、2T硬盘、独立显卡的笔记本电脑,请你通过所学方法帮助小明找出适合类型。这样选取学生熟悉的买电脑的日常生活情境,结合本课教学目标,创设贴近生活的课堂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又如,在《初中信息技术》下册第八单元动画制作教学中,我以Roy先生的一天活动为内容,结合教学目标创设生活情境,完成沿着家、单位、医院行走动画的制作。整个情境源于生活,学生做起来很开心,又能学会动画制作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入新课,能让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从而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三、创设有效的任务情境,在愉悦氛围中探究学习。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突出的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和策略。任务驱动教学的展开,起始于有效任务情境的设计,在任务情境中巧妙隐含教学目标,有了任务情境的烘托,教师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提出学习任务,使学生明确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实现课程目标。我们在设置任务时可以用一些幽默的语言、有趣的故事愉悦学生,活跃学生思维,将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或是最近发生的具有影响力的大事情融入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在愉快学习的情境下,探究完成任务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初中信息技术》上册第六单元图片加工教学中,我以幽默的flash短片引出环保话题,然后配以影片,深入剖析我国环境状况,将环境保护作为学习情境,以制作环保公益海报作为最终任务(如图1、图2、图3所示),将图片的裁剪、旋转、对比度等调整方法融入每一个小任务中,通过对图片的探究找出解决方法,使学生学会根据不同主题选择相应素材,通过有序合理的加工手段展现内心所想,同时增强学生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创设的任务情境相对书本上给出的实例而言更加生动,主题又有现实意义,学生跃跃欲试,带着积极的情感参与学习,教学反馈效果很好。
图1 图2 图3
四、创设有效的时事情境,在体会感悟中形成积极的价值观。
在信息化社会中成长起来的学生,获得信息的能力很强,学生对新鲜事物有着很强的兴趣和接受能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适当联系时事,不仅可以利用时事的真实性、情节性吸引学生注意力,更好地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心时事的良好习惯,树立积极的价值观。
例如,在教学《初中信息技术》上册第六单元图片加工时,正好遇上2011年5月南方地区遇到干旱,土地开裂,人畜饮水困难,美丽的洪泽湖接近干涸,整个场景触目惊心。于是我结合课堂目标,创设以环保为主题的教学情境组织教学,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不仅学会了操作方法技能,还发现原来可以利用自己所学做一些对社会有益的事情。时事涉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包罗万象,如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神舟系列飞船的发射、天宫一号、哥本哈根会议、台风等,这些都曾出现在我的教学设计中。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有非常广阔的视野,能够与时俱进,时时关注社会,创设有效的时事情境,时时更新自己的教案、课件。在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时事情境,无疑能够抓住学生的心灵,引发学生的共鸣。在时事情境中学习不仅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与技能,更是对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的洗礼。
在实际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只有着眼于每一细节、倾心于每一环节,切实从学生实际出发,踏实创设好每一情境,学生学在乐中,乐在学中,才能使教与学更高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有效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充满挑战,呼唤智慧。
参考文献:
[1]高慎英,刘良华著.有效教学论.广东教育出版社.
[2]加里.D.鲍里奇著.有效教学方法(第四版).江苏教育出版社.
[3]初中信息技术(上册)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4]初中信息技术(下册).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