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每年在上海举办的大大小小的展览多如牛毛,而其中最能吸引老少妇孺集体出动的第一展,非上海书展莫属。每年的八月,哪怕有着烈日的炙烤,或是台风的肆虐,市民总会风雨无阻地汇集于书展现场,年年如斯,甚至成为了每年夏天上海的一道独特风景。
没有多少人会想到,最初只是局于一隅的沪版图书订货会,如今会成为举国瞩目的大型书展。而如今的上海书展,就像是一场文化圈的盛会,每年的这个时候,作家、出版社、读者、媒体等,都会心有灵犀地奔赴这里。
没有典礼和仪式展馆,书展活动“日夜平衡”
8月14日上午8点30分,上海展览中心各场馆入口处就已排起长龙,等待着2013上海书展开门迎客。距9点开幕还有十几分钟时,望着队伍里摇着扇子的读者和上了年纪的老人,门卫保安默契地拉开了栏杆,读者大军涌入场馆。
没有任何典礼和仪式,2013上海书展就这样开幕了。
开馆仅一两分钟,序馆一角的“东方书报亭”就出现了长队,读者开始热购纪念封。更多读者选择一头扎进书海中,在中央大厅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与主宾省“湘军出版”的展位里,挤满了看书、选书的读者……今年7天的书展现场也是几乎天天都爆满,近年书展为缓解人流拥堵而撤销了一些查验通道,不少展台都是全开放的。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上海书展实现了“日夜平衡”——从以往的周末夜场变成连开7天夜场,不少重量级活动都在夜晚,夜场具有与白天相当的“文化分量”。
从本届书展640余项活动总表上来看,书展主办方显然注意到了过去书展活动“日热夜冷”的局面,大量活动被安排在了夜场。比如活动项目最多的8月16日(周六),举办活动85场,其中在晚上6点夜场举办的活动就有22场之多。不仅如此,2013上海书展的夜场活动还显出极高的品质,一些名家大牌都在夜场出现,比如以写恐龙复活、太空侦探著称的加拿大科幻作家罗伯特·索耶,英国作家、乐评人杰夫·戴尔等都在夜场举办相关活动。
日趋国际化
作为2013上海书展的重头戏,此番“国际文学周”力邀著名作家贾平凹、陈丹燕、贺景滨,以及英国文学新锐作家杰夫·戴尔、意大利著名80后作家保罗·乔尔达诺等外国嘉宾莅临活动,力求进一步提升参展作家的国际性、社会公众的参与度和活动空间的覆盖面,呈现一场更富思想内涵、更具时代气息的文学盛宴。同时,上海书展更通宵与全球12时区的作家、评论家对话,“车轮战”式的对话,虽然颇耗体力,但深夜的会场依然人头攒动,交流踊跃。
这一系列活动,进一步增强了上海书展的国际元素,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作者的到来,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的作品被引进介绍到国内。在书展的平台上,他们不仅“表达”,更在“对话”,形成与中国作者、中国读者的文化共振。一个国际化书展的国际元素,并不在于具体参展国家的数字,而是书展这个大平台,是否有能力激荡、融汇、呈现出跨文化的思想观念。
当然,上海书展国际化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将在今年11月创办堪称书展升级版的中国上海国际童书展。与上海书展以零售为主不同,国际童书展主要致力于0至16岁少儿读物的国际间版权贸易。也正因为这个原因,今年国际童书展3天展期,前两天是对专业机构开放,最后一天才向公众开放。届时,上海国际童书展将与每年4月举行的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以及每年9月举行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形成有益的呼应。
宝岛书香首次亮相
由上海外文图书公司与华品文创出版公司联合承办的第十届上海书展“乐读台湾”展区首次亮相上海书展,为上海书展增添几分宝岛墨香。
面积约200平方米的乐读台湾展区,现场展销近3000种10000册台湾精品图书,让台湾图书也融入上海的阅读文化体。在台湾展区中,组织者又巧思架构将展区分为两大区域,推荐出版社区与精选推荐书区。
在推荐出版社区中,以台湾地区在学术出版及出版地位之出版社为推荐,选出该出版社具有学术价值及对社会有影响力的图书各推荐150种,共约1500种。台湾商务、世界、三民、联经、时报、远流、学生、五南、印刻、秀威等都有精彩亮相。而在精选推荐书区中,则精选台湾近一年的各种图书大奖与各类畅销好书推荐各200种,共约1600种,包括金鼎奖、年度推荐书、文学台湾、生活台湾、商业台湾、旅游台湾等。
此外,参与本次书展的多家大陆出版机构也在台湾图书上推出大动作,作为中国出版界的“国家队”,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也将在本次上海书展上集团亮相,公司还将着力推出一批文化底蕴厚重的名家经典新作,其中就包括台湾畅销书作家九把刀在现代出版社最新推出的力作《打喷嚏》,该书被誉为“九把刀飙泪指数最高的纯爱小说”;“台湾综艺教父”王伟忠也在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我很怕,但我还有勇气!》,该书是王伟忠在台湾《今周刊》杂志专栏上所写的文字结集,讲述其年近六十仍然不断探索,挑战自我的酸甜人生。
让“专精特”实体书店走进书展
今年,上海书展主办方特辟品牌实体书店展区,季风书园、钟书阁、杭州晓风书屋、乐开书店、小朱书店、爱知书店、鹿鸣书店、学人书店、渡口书店、土山湾博物馆书店、作家书店等专业小书店悉数排开。每家书店展位面积不大,人流却爆棚,店主各显神通,将自己的品牌特色直观呈现。
大众书局的刘经理介绍说,“今年大众书局的特色是专门开辟的咖啡区。”大众书局除了为读者带来精品图书之外,还为读者休闲提供茶饮服务。此外,大众书局还将带来一系列文化创意产品,“例如拼图,可以和图书进行搭配销售”。刘经理表示,这种组合营销,是大众书局在本次书展上的一大特色。
不同于大众书局配套销售的风格,沪上老牌书店——季风书园依旧坚持图书本身。季风书园总经理于淼表示,“这次还是以人文社科类的书籍为主。”他介绍:“季风重点推出的书籍将在最后一天上架,市面上不多的,都是我们认为很好的书。”同时,季风也甩出“价格牌”,于淼透露:“除了书展固有的八折优惠之外,此次会推出一些两折的特价书籍。这部分特价书不多,需要抢购。”
坐落于松江泰晤士小镇的钟书阁以“满目皆书”的英式设计风格闻名于读者圈,从楼梯到地面,钟书阁的四面八方皆被图书环绕,此次,他们把自己的风格搬来了,在外观设计上下足功夫。为了在书展上有个最好的亮相,钟书阁花了不少装修费用,以展现书店独一无二的视觉标识。
几乎不加修饰的小朱书店在角落里显得十分低调,但低调并不代表没有特色。“上海书展是第一次将卖旧书的书店引入展区。”书店创办人朱凤涛很是欣喜。作为上海品种最全的民营旧书店,小朱书店的旧书几乎都是通过私人渠道与图书馆而来,朱凤涛认为,小朱书店要展示一种时间的厚度,“我们贴在门口的对联都有百年历史”。
下一个十年
本届上海书展共推出15万余种图书,举行文化活动600余项,吸引了全国500多家出版单位参展,900多位海内外知名人士亲临书展现场,与申城及来自全国各地的读者共同参加这一文化盛典。
上海书展发端于早前的“沪版图书看样订货会”,从一个图书行业订货会转型成市民书市。从2004年开始,每年8月的上海书展就是上海市民的购书嘉年华,因为这里有很大的价格折扣,因为这里可以看到手中这些书的写作者。2011年起,首届上海国际文学周举行,上海书展举办方希望通过这一由专业作家、出版人和媒体等策划、组织的文学系列活动,来提升书展的深度和品位。而对于未来,上海新闻出版局副局长阚宁辉提到了下一个十年的远景,“从零售走向阅读推广”。阅读推广不只是让更多人读更多书,让更多人买更多书,更是他们到底读什么书。举办三年的上海国际文学周已经是这一转型的一个尝试,文学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所以,上海这座城市里的所有写作者,都是书展各类读书活动的重要参与者。
而在未来,他们可能会更多地进入到上海书展策划、组织中去,他们知道什么样的话题是当下值得去交谈的,什么样的图书是值得大力推广的,什么样的写作者值得让更多人知晓。在下一个十年,在“阅读推广”的名义下,这些写作者将更多地参与到书展的决策之中。书展不再只是几个政府部门的事情。
“阅读推广”也是“思想推广”。书是思想的载体,上海书展在下一个十年理应成为思想推广的平台。从某种意义上,现在学术思想的声音还不够响亮,学术寂寞的心灵可以在书展上更喧嚣点。所以,未来十年的上海书展,需要更多学术领域的创想在这里发布、交汇、争辩。
明年上海书展还计划设立“最美书店”展区,将强化上海和国内最佳书店的展示,鼓励书店从内容、服务、图书、环境各方面提升水准,为读者提供专业、特色、个性化服务。
这些年,上海书展的主办方都希望它更国际化些。所谓国际化并非几个国际知名作家的到来就能完成的,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它成为世界出版人每年都要聚会的地方现在它还没有做到。世界上最知名的书展法兰克福书展,其实是一个版权交易性质的书展,它的重点并非是给市民提供买书和与作家见面的机会。相信上海书展下一个十年的旅程,就是国际化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