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由于身处特殊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之中,使他们形成了特有的思想性格特点。一些负面社会因素的影响是制约他们思想政治素质提高的主要因素,对此我们应认真分析并紧密结合他们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增强其实效性。
【关键词】边疆民族地区 大学生 针对性 实效性
【基金项目】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民族地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系列论文之一,项目批准号:11JDX2004。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062-02
我国有着广大的边疆民族地区,全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中有四个在边疆,并且都是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民族构成多样,同时,又都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要地。在边疆民族地区,各民族大学生是国家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是边疆民族地区未来各项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走出校门后将要承担起建设本民族地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祖国统一和安全,增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的社会责任。他们能否承担起这样的社会责任,要看他们是否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能力。
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使他们成长为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密结合边疆民族地区实际,积极探索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特点和成长规律,努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其成为各民族大学生真心喜爱和普遍接受,并能内化为他们素质的教育。
一、把握好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特点才能增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
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受其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长期熏陶,使他们的思想、心理和性格都有着与内地大学生不同的特点。笔者在长期边疆民族地区教学实践中,发现他们有这样一些特点:
(一)民族意识强烈,自尊感与自卑感并存。作为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深受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对本民族的语言、风俗习惯等都十分热爱,有强烈的民族认同感。他们十分在意其他民族同学对他们的态度,一些看似很小的事情,稍不注意就有可能伤害到其民族感情。他们有强烈的自尊心,渴望理解和尊重。但是,当他们在发现自己由于学习基础差而在竞争中处于劣势时,又常常陷入自卑之中。
(二)思想作风踏实,但主动性不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大都诚实、踏实,他们待人接物都很实在,对学习也比较认真。但是,在学习上、在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上,他们往往显得比较被动,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例如,在课堂上很难看到他们对老师提问,既使是老师提问,也很难得到他们的主动回答。
(三)有上进心,但竞争意识不强。在民族地区高校,许多少数民族大学生大都表现出有上进心,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肯定和承认,获得成绩和荣誉。但是,在面临激烈竞争时,他们往往不去竞争,而是安于现状,得过且过。
(四)思想纯补,但不善与人沟通交流。在民族地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一般思想比较单纯,感情纯朴,他们表里如一,实实在在。但他们许多时候不愿敞开心屝,而是封闭自己,不愿与其他民族同学交往,总是聚集在本民族同学的小圈子内,只和本民族同学交往。
(五)性格直率,但自控能力差。少数民族大学生大都性格比较直率,他们喜欢直来直去,不隐瞒自己。但他们缺乏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特别是在喝酒之后,往往不顾忌学校的管理规章,出现违反学校纪律现象较多。因而,在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比内地高校要大许多。
二、影响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素质提高的主要因素分析
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所形成的思想性格特点,是边疆民族地区特有的自然和社会环境长期熏染的结果。对于他们这种成长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影响他们思想的各种因素我们须作深入分析,才能明确应如何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开展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自然环境因素。我国的边疆民族地区相比内地来说,大多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像西藏这样的地方更是有着世界上少有的高寒、缺氧、气候干燥,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生存环境差等特点。“每一民族所处的独特的自然环境都对这一土地上人们的生活习性、交流方式、文化积累、精神建构等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在这种自然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他们与外界交流较少,见识不多,所熟悉的只是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因而,他们大多思想比较单纯,思维不够开阔,容易轻信和偏激。
(二)社会环境因素。相对于自然环境而言,社会环境是对人更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大学生处在社会化的特殊时期,他们思想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教育影响的结果。目前,在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除了受到学校正面教育因素的影响之外,还受到一些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这些负面因素的影响严重制约着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是民族地区高校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必须面对的。
1.受民族文化中落后思想观念的影响。我国少数民族都有着丰富和独具特色的文化,它们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正如任何民族的传统文化一样,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也是既有其精华也有其糟粕。如藏民族中那些让人们各守本分、谦逊礼让、尊敬老人、敬奉师长、诚实守信、生活俭朴等优良的传统文化通过各种途径,长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使他们形成了热爱集体、孝敬父母、和睦相处、生活俭朴、与人为善等优良品德。但是藏民族文化中一些保守落后的思想观念也在深深地影响着大学生们。那种“稍富即安、固步自封、安于现状的小农意识;无为知足、听天由命的消极循世哲学;重义轻利、甘愿于贫穷的精神享乐观;妄自菲薄、甘于沉沦的宗教宿命论及粗耕简作、不计效益的劳动价值观等”落后思想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西藏高校大学生的精神状态。一些大学生之所以学习不够主动,缺乏竞争意识、危机意识和紧迫感,安于现状,得过且过,满足于“六十分万岁”,等、靠、要思想严重,其思想根源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受到保守落后思想观念的影响。因而,要了解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的成因,必须了解对他们有深刻影响的民族传统文化背景。
2.宗教的影响。边疆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大都有宗教信仰,宗教所具有的民族性、群众性特点非常突出,整个社会具有浓厚的宗教氛围。这对于那些从小就在浓厚宗教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来说,他们耳闻目染,受到长期熏陶,思想上不可避免受到一些影响,产生一定的宗教感情。当然,与他们父辈相比,大学生由于接受了比较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在他们的生活中也更多的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力量,他们的宗教意识和对宗教的感情远没有他们父辈那么强烈。但是,由于宗教影响的客观存在,使他们确立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思想总是不那么容易。
3.西方敌对势力推行“西化”、“分化”战略的影响。边疆民族地区由于其特有的区位特点,一直是境外敌对势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重要目标和“热点”地区。他们推行“西化”、“分化”的手段之一就是对青少年进行拉拢、引诱,他们利用互联网、手机短信方式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在大学生中宣扬民族分离意识,消解了大学生的爱国精神,弱化了他们的国家观念。他们挑拨民族关系,破坏民族团结,鼓吹“全盘西化”。少数大学生由于对网上的东西缺乏识别力,因而可能受到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宣传的影响。
4.民族分裂主义势力渗透的影响。在边疆民族地区“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和“暴力恐怖主义”等“三股势力”是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危害各族人民利益,危害社会稳定的最主要根源。其中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往往打着“民族”、“宗教”的旗号,以本民族利益代言人自居,煽动民族情绪、挑拨民族关系,极具煽动性和欺骗性。达赖和热比娅之流就是民族分裂主义分子的代表,他们把大学生作为渗透的对象,积极向他们宣扬分裂主义主张。据调查,在新疆7.5事件之前,受热比娅指使,“世维会”骨干分子就曾潜入新疆大学等高校进行演进煽动。 达赖则在国际社会到处宣扬他的“西藏独立”主张,攻击我们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这些民族分裂主义分子的宣传煽动,会对一些涉世未深大学生思想产生一定影响。
5.社会消极现象的影响。不可否认,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社会取得全面进步形势下,社会中也出现了一些消极现象,如腐败、假冒伪劣等,这些消极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大学生对崇高精神的追求和正确人生价值观的确立。
三、紧密结合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实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边疆民族地区地处反分裂斗争前沿,分裂主义势力总是把大学生作为与我争夺的对象。边疆民族地区高校要用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坚定政治立场,坚决捍卫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自觉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靠得住”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具体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一方面要按照党和国家的统一要求,在大学生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另一方面要紧密结合边疆民族地区的实际,就影响大学生思想认识的各种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增强针对性上下功夫。近年来,西藏、新疆等地高校针对大学生突出的思想认识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认真开展马克国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和文化观教育,以解决大学生深层次思想认识问题。西藏高校针对达赖集团在国家、民族、宗教、文化等问题上散布的种种谬论,针对部分大学生所暴露出的深层次思想认识问题,在大学生中专门开设了《马克思主义“四观”教育概论》课,用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有关“四观”基本理论和我们党有关民族、宗教、文化等问题的基本方针政策来教育大学生,使他们从理论高度更深刻地理解党在西藏方针政策,促进他们在祖国、民族、宗教和文化问题上认识水平的提高,增强他们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反对分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强化大学生对祖国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文化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教育,以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新疆高校把增强各民族大学生的‘四个认同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侧重点。” 强调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四个认同”教育是新疆特殊区情和新疆高校特殊学生群体结构的要求,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针对性的具体体现。“四个认同”教育的提出给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新疆高校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坚持不懈地进行“四个认同”教育,强化了大学生的“四个认同”,使他们的爱国情感建立在更加理性的基础上,从而更加自觉地抵御“三股势力”的渗透,更加坚定地站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立场上。
(三)深入揭露民族分裂主义分子阴谋,使大学生认清到他们的反动本质。边疆民族地区少数分裂主义分子往往把自己装扮成民族利益代言人,他们的言论极具蛊惑性,他们的行为极具欺骗性,因而容易给一些大学生造成思想上的迷惑和混乱。对此,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深刻揭露分裂主义分子的反动本质,以及他们搞分裂阴谋给祖国统一、国家安全和边疆各族人民利益带来的严重危害,才能使大学生在政治上更加成熟,能够更加自觉地站在反分裂立场上,与分裂主义势力做坚决斗争。
(四)对大学生进行历史使命教育,使他们认清所肩负的社会责任。由于自然和历史等原因,目前我国的边疆民族地区相比起内地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还比较落后。而经济文化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就得不到充分发挥,就会给敌对势力进行分裂破坏以可乘之机。多年来,国家为改变边疆民族地区的落后面貌,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对口援藏、对口援疆等,这使得边疆民族地区经济文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要彻底改变边疆民族地区的落后面貌,大学生必须承担起自己的历史使命。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要经常启发他们,使他们明确历史所赋予的使命,认清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以激发他们的昂扬斗志,增强上进的动力,以饱满热情投入到学习生活中,为建设边疆,改变边疆民族地区落后面貌奋发向上、刻苦成才。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边疆民族地区由于自然的和历史的原因,造就了特殊的人文社会环境,同时还存在着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等的活动和影响,严重威胁着社会的稳定和各民族的团结,这一切都要求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要紧密结合边疆民族地区的实际,努力加强针对性。有了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才会得到更好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邵二辉《浅析藏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年12期。
[2]狄方跃《西藏经济学导论》,西藏人民出版社2002年4月,297页。
[3]王恩春《新疆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侧重点和有效途径》,《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作者简介:
何勤勇,男,西藏大学教师,教授职称,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