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词汇语音变异的认知心理初探

2013-04-29 12:23
现代语文 2013年9期
关键词:认知心理

摘 要:网络词汇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一种新的社会方言变体。语音方面的变异在网络词汇中尤为突出,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网络词汇的调查问卷,试图探究其语音变异的认知心理。

关键词:网络词汇 语音变异 认知 心理

一、引言

网络是一种特殊的交际语境,在这个全新的语境下,产生了一种全新的词汇系统——网络词汇。词汇是语言三要素中最为敏感、最为活跃、涵义最为丰富的部分,也最能反映社会的变化。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词汇越来越多地渗透到生活中,这已经引起了许多社会语言学研究者的高度重视,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但同样符合人类最基本的认知规律。接纳积极向上的新词新语,遏制网络粗鄙词,倡导文明规范的网络语言环境,是语言学研究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网络语言语音变异的大众心理调查

Hudson(2000)提出“语言变体”这一概念,将其定义为“具有相同社会特征的人在相同的社会环境中所普遍使用的某种语言表现形式”。游汝杰、邹嘉彦在《社会语言学教程》中指出:“语言是处在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中,其中与社会因素相关的语言变异就成为社会语言学的研究重点。”Fonagy 首次提出“语音隐喻”,从语音的发音方式与其所表意义这一角度进行论述。Langacker 把语言看成是象征体系,认为该体系中的每一象征单位包含语音和语义两面或两极,即语音单位和语义单位。网络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词汇的变异现象必然引起社会语言学者的重视。笔者对“斑竹”“鸭梨”等十个网络词语的使用率做了一项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了500份问卷,回收488份,剔除废卷后总共有效卷为483份,有效率为96.6%,调查结果可信度较高。通过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详细情况参见下表:

三、网络词汇语音变异的类型

(一)汉语拼音智能输入法的影响

在这个追求效率的快节奏时代,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这样的理念也同样适用网络语言变异。由于汉语拼音智能输入法不分声调,一个音节甚至一个字母就可出现多个对应的词汇,而网民们常常使用出现的第一个词汇,这其实是一种“手误”,但这种“手误”并不影响双方的正常交流和理解,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网络语言。如竹叶(主页) 、斑竹(版主)、 幽香(邮箱)、菌男(俊男)、霉女(美女)、杯具(悲剧)、驴友(旅友)、鸭梨(压力)等等。

(二)方言影响

网络语言本身就是一种社会方言变体,由于网络不受地域的限制,来自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网民都可以轻松随意地交流,因此不同地区的网民就会创造出带有不同方言色彩的网络词汇。如母代(没得,南京方言) 、虾米(什么,闽南方言)、淫(人,东北方言)、偶(我,台湾方言)、妹纸(女孩,湘方言)等等。

(三)汉语语音缩略

所谓语音缩略现象,或是合音词现象是指将两个音节合并为一个,原先两个音节所对应的两个字也由一个音节对应的一个字来替代。这也是网络语言中的一大特色,如“表(不要)”“酱紫(这样子)”。这样的现象并非当代网民独创,出现于汉末,盛行于隋唐的反切注音法就类似于今天的合音词。陆法言《切韵》和陈鹏年《广韵》都使用了这样的注音方法。如“童,徒红切。”即,反切上字定声母,反切下字定韵母和声调。当然,古代的声、韵、调系统和今天有很大的差别,这些属于音韵学的研究范畴。

(四)英语谐音

青年一代是网民的主力军,他们往往具有一定的英文基础,但是在网上他们不直接使用原有的英语词汇,而是利用英语谐音在汉语中创造新词,如“fans(粉丝)”“show(秀)”“cool(酷)”等等。这一点类似于在旧中国时人们使用的“洋泾浜”语。叶蜚声、徐通锵先生在《语言学纲要》中指出,“洋泾浜”是出现在世界好多通商口岸的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是当地人在和外来的商人、水手、传教士等打交道的过程中学来的一种变了形的外语。如“拉司卡(last car,末班车)”“河洛山姆(all same,全部)”等等。

(五)数字谐音

利用数字的汉语读音或与相近读音的外语词汇结合。如“9494(就是就是)”“520(我爱你)”“1314(一生一世)”,而“886(再见喽)”在网络上几乎取代了所有告别语,其中“88”是英语“Bye-bye”的谐音,而“6”是“喽”的谐音。这种中西结合的造词方式是语码混合的表现方式之一。所谓“语码混合”是指在语句中夹用其它语言的词汇。例如“最近很busy(忙),有一大推test(测试)要做。”这样的方式也已成为汉语新词构造的一大趋势。

(六)叠音现象

对儿童语言的刻意模仿造成网络词汇中叠音词现象的产生,尤其是在淘宝体中表现突出。如“老板家的东东好漂漂”,其中“东东(东西)”“漂漂(漂亮)”都是叠音词,这类词汇不是很多,仅表现一种俏皮、活泼的表达方式。另外还有“屁屁(屁股)”“便便(大便)”等词语的使用是一种出于礼貌、委婉的避讳。

四、语音变异的认知心理原因浅析

根据表1、表2的调查数据,网络词汇的语音变异的认知程度呈现以下特点:1.与所接触到的事物内容、范围有关。如“斑竹”一词常常出现在论坛、贴吧当中,男生的使用率明显高于女生;“东东”一词常出现在淘宝网购物时买家与卖家的交流当中,女生的使用率明显高于男生。2.与使用者的方言和生活区有关。如“母带”是“没得”的谐音,“没得”在南京方言中是“没有”的意思。在本次调查中,无论男女,“没得”的使用率都不高,因为高校的学生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南京方言并不占突出优势。3.“屌丝”类词的使用率成上升趋势,网络粗鄙词现象应引起重视。

笔者认为网络词汇语音变异的认知心理原因有以下三点:

第一,追求个性,去烦尚简的心理。

21世纪已进入了全面的信息化时代,网络交际的实时性决定了简约性成为网络语言使用者崇尚并遵循的原则之一。这一原则使人们追求语言经济的文化心理表现得尤为突出,这一点最容易在语音层面得以实现。网民大量使用谐音词、语音缩略词、数字词、字母词等变异词汇,在输入法中,省去了汉字输入的麻烦,从而实现了用最少的语言符号表达出最大的信息量这一目标,简洁精练地表达了某些在规范语言中通常只能通过句法层次才能表达的内容或信息,体现了人们追求语言表达效率的强烈意识。此外,这样的语音变异网络词已成为年轻人彰显个性的重要手段,成为时尚的标志。但值得注意的是,“屌丝”一类的网络粗鄙词汇泛滥。这种低俗的文化审丑应得到语言学家们的重视,更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抵制粗鄙网络词汇,创造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二,对先进文化的认同感。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人们对于先进文化的追求也越来越强烈。英语、日语等强势语言,负载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及社会习俗,广泛地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语言文字中。汉民族的文化心理在异域文化的影响和冲击下由封闭性、半封闭性走向开放性。出于对英美文化的崇尚心理,许多网民在网络交际中大量使用外语谐音词,并逐步成为一种时尚。这体现了全方位的语言开放意识。另外,随着港台强势媒体、影视文化的内侵,大量港台语言形式在网民中,尤其是在年轻网民中流行起来。这一现象体现了人们对先进文化的认同和不自觉地效仿。

第三,礼貌原则的体现,委婉的避讳。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礼仪之邦,在语用学的会话基本准则中有一条就是礼貌原则,即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尽量把不礼貌的表达方式降到最低限度。中国人讲究“面子”,在说话时要让对方有“面子”,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网络词汇的语音变异恰恰适应了这样的表达要求,委婉地表达了一些不便于直说的语义,让对方更容易接受。

五、结语

网络语言是顺应网络时代的产物。网络词汇发生变异是网络语言表达的需要,丰富了汉语词汇系统。本次调查针对大学生网络用语,侧重语音变异,不尽完善之处,将在后续的研究中做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何伟渔.热词[M].上海: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09.

[2]游汝杰,邹嘉彦.社会语言学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3]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邵敬敏主编.现代汉语通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5]卢惠惠.小议网络语言的语音变异现象[J].修辞学习,2003,(1).

[6]王安琛.网络语境下语音变异的认知浅解[J].安徽文学(文教研究),2008,(8).

(陈希伦 刘冬冰 江苏南京 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 210037)

猜你喜欢
认知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诗性与个性:艾略特认知世界的建构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浅析当代形式下中国文化在德国的影响及渗透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心理小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