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成良
[摘要]围绕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实到日常的体育教学中去,从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师生相互尊重与理解为前提来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为基础;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探究式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调整课堂结构来活跃课堂氛围为途径;通过激励语言、体态语言发挥课堂教学语言的魅力为手段,来营造课堂教学的和谐氛围,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思考,锐意创新,体验学习与成功的乐趣。
[关键词]新型师生关系 情境 体态语言 探究式学习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所以,如何营造好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氛围,搭建好学生能自由发展的“台”,是目前体育教学中应深入探究的课题。
一、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是营造课堂教学和谐氛围的基础
学生在体育课上“身顺心违”和有“厌烦”情绪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体育教材“学完丢光”的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这些固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师生关系不协调是一种重要的因素。在师生矛盾当中,教师往往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师生关系如果不协调,那么教师在情感、教学行为及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上,都会有偏离,这样势必影响到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正确认识与构建正确的师生关系,是新课改下课堂教学中营造和谐氛围的基础。
1.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首先应对师生关系有个客观的、正确的认识。有生才有师,如果没有学生,哪有学校、教师呢?学生不为教师存在而存在,而教师却因学生存在而存在。“尊师爱生”意指学生尊敬老师,老师爱护学生。这四个字兼顾了师生双方,教师爱学生应当是无条件的,而学生尊敬教师却是有条件的,因为教师如果素质低下,又不爱学生,学生又何必尊敬这样的教师呢?所以将“尊师爱生”改为“爱生尊师”更合情合理,那些只强调学生不太尊敬自己的教师,应反省一下自己是否真正热爱学生了呢?
2.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教师不重视学生的学,以自己的教代替学生的学,以自己的教为目的,而不以学生的学为目的,主观脱离客观,结果是有教无学,教师拼命教、多多教,学生充其量只能背诵一下书本上的知识,这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思想。教师教之功是有限的,而学生学之功是无限的,所以要重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为主的“主”,是主动的“主”,独立自主的“主”。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是现代教育思想一个显著特征,也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一个基本观念。以学生为主体,那么以教师为什么?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教师的教永远代替不了学生的学,教师永远要从学生出发考虑问题,而不应从教出发。但是,从师生双方的地位分析,必须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此前提下实现两者的统一,这是问题的实质。
二、创设良好的情境是营造课堂教学和谐氛围的途径
学生典型的心理特点之一就是“好奇”,且表现的非常强烈。在教学中,尽可能的采用情境教学,创设各种问题情境进行探究式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调整课堂结构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自主学练。
1.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在上课前进行认真的设计和布置。器材上求新求异,让学生有新奇感;场地布置整洁、新颖、线条鲜明夺目,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实施情境教学,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又要避免虚设情境,也就是说情境可有可无,无实质性作用,从而体现不出课的“实”。
2.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就不会深入思考,那么学习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所以要重视问题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好问题情境,以问题带动兴趣,以兴趣解决问题,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思考、探究。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在思考探究中学习,教师不告诉学生该怎么去做,而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去进行发现问题、练习、交流等活动,知道该做什么。从而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和习惯,这是学生终身成长和发展的必备素质。如:在篮球单元教学中以游戏为载体学习传球(二传一抢、三传二抢)让学生在活动中多思考,该怎样才能准确的传给同伴,而又不会被抢到。在探索中引出几种不同路线的传球方式(如反弹球、弧线球);垒球的投掷弧线探索等。同时有些游戏和练习方法,虽然沿用的时间较长,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可以指导学生探究和改编游戏的内容和方法,使之更符合学生的身心和兴趣。即使创新出来的东西可能不合理,但最重要的是学生体验了探究的过程,学会探究的方法,使之终身受益。
3.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有自由支配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探索、创造和体验。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如:发展学生的心肺功能,只简单的通过定时跑、定距离跑,学生感觉枯燥泛味兴趣不高。但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四种有效的练习手段,连续3分钟上篮、连续跳绳3分钟、5分钟带球突破、5分钟追逐,满足不同学生的爱好和需求,学生感到活动是“随已所愿”的,而且是“五彩缤纷”的,参与学习和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就高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5
[3]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室.体育教师怎样尽快适应新课程.中国学校体育,2003,6
[5]何平.培养学生自主协作的学习能力.中国学校体育.2003,6
[6]蒋中秋.让学生拥有自由的学习空间.中国学校体育.2003,5
[7]夏峰.要正确认识对待学生的体育兴趣.中国学校体育.2003,6
(作者单位:辽阳市白塔区新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