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旦
【摘 要】当前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作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还存在着在专业、课程及招生等方面断层、重复或脱节现象,如何加強职业教育的整体吸引力,加强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要求,这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现实意义;实施方法
中、高职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主要内涵之一,是技能型人才类型和层次结构科学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拉动中职、推进高职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然而,从实践来看,中、高职衔接工作的内涵性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并未出现预期的“火爆”,而是“冷热不均”。即中职“热”、高职“冷”,教师“热”、学生“冷”,开始“热”、后来“冷”,家长“热”、学生“冷”等。当然,中、高职衔接的阻碍因素也很多,但更重要的瓶颈则在于培养目标定位不清、专业设置各自为政、招生模式自说自话等内部原因。为此,迫切需要更新观念、明确定位、突出特色、提高水平,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一、中、高职衔接的现实意义
(1)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需要。随着地方产业的转型与升级,对生产一线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进而对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标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产业的升级势必使中职毕业生满足不了企业的要求,就业有了困难,而现在学生还要继续就读两年,一方面能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通过获得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机会,提高了劳动后备军的整体素质,保持社会稳定。(3)拉动中等、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中等、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改变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以利于稳定中职教育,发展高职教育,办出职业教育的特色。
二、中、高职衔接的现状
从现有情况看,中、高职衔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分段贯通式。即将一所或几所中职学校与专业对口的高职校联合办学,采取3+2方式,前3年在中职学习,后2年在高职学习,按阶段完成各自的教学任务;二是提升式。即选择部分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按照《高等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办5年一贯制的高等职业教育;三是下延式。即高等院校(包括现有职业大学、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高等专科学校及部分本科院校设立的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招收初中毕业生办5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本文主要探究的是3+2方式,这种衔接不是原来的“中职+高职”而是打破原来中、高职两个阶段各成系统的教育形式,由省级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与高职院校合作开展试点,建立共同培养目标,按职业能力要求进行课程重组,整体设计、统筹安排、分阶段实施。目的是充分发挥中、高职的教育资源和办学优势,各自加强应承担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与技术训练,而不必集中在一个学校配全5个年级所必须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全部资源。
三、中、高职衔接的实施方法探究
(1)完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体系。要使中、高职衔接达到最佳效果,设计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是个重要的前提。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上既有一致性,又有层次上的差别,中职教育应该表现出中等层次性,重点加强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和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而高职教育要比中职教育有更深更广的专业理论,更高更新的技术要求,增强高职教育的衔接性、实践性和职业性,特别是要有更强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避免中职、高职培养目标出现职业能力水平和教育层次的错位。(2)规范中、高职教育在专业设置上的衔接。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要适应经济发展,与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就业结构变化相同步,提倡在专业设置上要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共享,能反映可持续性发展。(3)构建中、高职教育整体性的课程结构体系。避免中、高职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设置上存在重复现象,同时考虑到中职学生升入高职后对文化基础课的学习普遍感到比较困难等问题,应根据行业、企业相关职业岗位的工作分析,按照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来设置课程和教学内容,以国家职业标准和职业鉴定考核要求制定相应的职业能力标准。(4)加强中、高职招生制度上的衔接。招生制度上的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关键一步。首先应明确招生入学条件,在学生入学和资格认可方面加强制度建设,可以由牵头院校与参与院校共同制定。值得一提的是,中职学校在进行招生宣传的时候就要让广大家长和学生明白中、高职衔接的优越性,是一种由低级到高级的系统性职业教育,而高职学校也可提前介入参与到招生工作中做一些宣传来吸引广大学生报考。
参 考 文 献
[1]张家寰.中高职衔接课程结构一体化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1)
[2]周香玲.职业教育的发展要从外延转到内涵[J].机械职业教育.2009(6)
[3]冉隆平.中高职衔接教育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J].重庆医学.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