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庆华
【摘要】 读、写是学习作文的基本途径,读,是信息的输入,是积累,在读中积累了语言,也在不经意中积累了作文的技法;写是信息的输出,在巧练中能形成写作的技能技巧;求真出新是作文的最高境界,真情实感是作文的生命,出新创新是作文的灵魂。因此,多读巧写,求真出新是小学作文教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作文教学 多读巧写 求真出新 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2(b)-0183-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同时还提到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爱作文,写好作文呢?经过实践,笔者认为“多读巧写”是写好作文的基本途径,“求真出新”是作文追求的最高境界。
1 写好作文的基本途径——多读巧写
在人的认识过程中,“读”和“写”既紧密联系又有明显区别。一般来说,总是先读而后写,有读才有写,多读才能写。我国古代文人,即使没有读几年书,没上过什么学,但也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这完全是靠不断诵读经典之作的缘故。“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千古不变的真理,“厚积”而“薄发”是难以改变的规律。因此,多读巧写,乃作文教学之根本。
1.1 多读——积累语言
学生面对作文,常常是无话可说,无从下笔,最主要的原因是积累太少。如何指导学生高效地积累语言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背经典课文。小语教材中选编了大量的优秀课文,是学生积累各方面知识的首要来源。对构思精巧、文辞优美的文章,我总是让学生全文背诵;对描写细腻、想象丰富的段落,我也让学生抄写、记忆。长此以往,学生不但积累了大量的好词佳句,还学到了一些文章结构、布局、构思等方面的技巧。(2)背诵优秀诗文。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古代诗词更是文学精品。我按学生的年龄特点,逐渐给他们推荐,开展“每周一诗”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3)多读世界名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我向孩子们推荐了适合他们阅读的《西游记》、《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等名著,深受孩子们的喜爱。(4)读少儿图书。童话、寓言、成语故事、神话是孩子们喜欢看的。读这些书,孩子们陶冶了情操、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5)读报刊杂志。这是积累时事素材,引起学生关注生活,善于思考的主要途径。
1.2 巧写——轻松训练
我一直认为,作文练习并不是写得越多越好,而是要收到实效。不但能激发学生写作欲望,还要让学生确实有话可说。如何巧练作文呢?我总结了以下两种主要训练途径:1、坚持写日记。日记是学生生活最直接的反映,一般对题材、结构、长短没有太多要求,学生写起来束缚少,容易动笔。2、多写练笔。多写小随笔,少写长作文,也是孩子们易接受的训练方式。结合阅读教学,联系学生生活,我觉得可从以下几点去开展小练笔训练:(1)补一补。对课文没有写明的地方,适当补充。如:学了《小摄影师》让学生续写课文。(2)改一改。学了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把诗歌改写成一个小故事。(3)谈一谈。学了《凡卡》、《我的战友邱少云》,写写自己的感受。(4)仿一仿。学了《美丽的小兴安岭》,试着写写自己的家乡。(5)讲一讲。每周讲讲,写写自己最感兴趣的新闻事件。当然,还有许多小练笔的方式方法,只要做个有心人,一定会有不少的发现。
2 作文追求的最高境界——求真出新
目前,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着说空话、假话、套话的现象,诸如捡钱包、带盲人过马路、给妇女让座等已成为作文中随处可见的内容。为了让孩子们写出真实而有新意的作文,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引导学生:
2.1 关注现实,感受多彩生活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离开生活实际的写作,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结合学校、家庭生活及社区特点,我让孩子们去收集家乡的名人故事;参观附近的博物馆、体育场;了解家乡的民间工艺;游赏当地的风景名胜;调查身边的社会现象;记录家庭的轶闻趣事。孩子们在广阔的生活中遨游,体验其中的酸甜苦辣,为习作积累最感性的、直接的材料。
2.2 以小见大,体味平凡故事
在习作指导中,我总是有意识地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小事,多写平凡真实的事情。如写好人好事,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捡到钱包。只要给别人带来了方便,解决了困难,就是好人好事。一个二年级的学生曾在日记中写了帮一名没带卫生纸的同学拿纸的这样一件小事,读来却让人从心底涌出一丝感动。这样的作文,让人看了耳目一新,深受感触。
2.3 少作命题,放飞思维翅膀
在作文训练中,命题写作的要求不要太多,要让学生能够根据要求,灵活选材,选择面要广。这样,有利于让学生广泛地联系生活,寻找素材。孩子们觉得容易写,思维也就活跃起来,不会千人一面,千篇一律。
2.4 鼓励创作,展开丰富的想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只写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还不够,要让学生的作文有灵气,还要不断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如学了课文《阿德的梦》,想象未来人类的生活;学了《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发挥想象,续写诗歌;用上几个词,编一个故事;根据几种事物,写一篇童话,都是不错的方法,孩子们也非常乐于完成这样的习作。
2.5 倡导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在教学中切忌给各类文体设计“框架”。要启发学生“温故而知新”,知新,引发学生有独到的见解,出新、创新的作文。如果学生作文老是屡见不鲜的“陈谷子烂芝麻”,那谁还爱看?
总之,读是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有了源头,活水作文能水到渠成,写出真实的文章。真情实感是作文的生命,有生命的花必定清新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