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宁
【摘要】 在新课标背景下,在数学教学中就学生能力的培养可以从设计数学问题、创设情景、实践教学、因材施教等几方面进行。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新课标 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1(a)-0187-01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新课标指出:通过数学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重要数学知识……,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那么,在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基于对新课标的解读,进行了如下探索:
1 巧妙设计数学问题,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相对应于高中数学来说,初中数学教材内容相对通俗具体、简单。因此,初中教学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打好学生的学习基础,拓宽学生思维能力。在学习数学课程中,要想准确把握数学理论的本质与规律,不能单凭感觉、知觉或表象,更需基于感觉与知觉,借助于思维将抽象概念具体化,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例如:一次地震中,大约有20万人生活受困,灾情持续一个月,请推断:大约需要组织多少顶帐篷?多少吨粮食?针对这样的现实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假如一个家庭有4口人,那么20万人需要5万顶帐篷;假如一个人平均一天需要0.5千克粮食,那么一天需要10万千克的粮食。一个月30天计算,需要多少粮食?经过起发,学生很快就会算出正确的答案。这就是将学生置身于问题之中,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跃思维意识,发展思维能力。
2 创设情景,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创设教学情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情景,导入数学新课,从而激发学生热情,萌发学习欲望。同时在情境创设中,教师教学更富活力,课堂更加生动、多彩,学生能更好的掌握所教知识。而在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特点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结合生活实际,激发他们求知兴趣,提高积极性与主动性,发散思维意识。例如:用一张正方形的纸制作一个无盖的长方提,如何制作使得体积最大?这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做如下思考:(1)无盖长方形展开后是什么样?(2)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怎样才能制作一个无盖长方体?(3)制作的长方形体积应当怎样去表达?通过这样的启发引导和情景演示,学生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空间观念,体会函数思想以及符合表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进而体验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综合应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以后遇到相类似的题型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3 设计开放性题型,培养学生应变能力
数学开放性试题是相对于条件和结论明确的封闭题而言的,是指那些条件不完善,结论不明确、不惟一,解法无限制的一类试题。它是相对于传统型试题而言的。开放性试题的特点是:答案不唯一,条件不完整,解法不固定,需要用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实验、抽象、概括、判断、探究,甚至猜想,机智地得到答案,从而养成探究习惯,提高思维能力,增强数学素质。例:在四边形ABCD中,DE∥BC,交AB于点E,点F在AB上,请你再添加一个条件不再标注或使用其他字母,使△FCB∽△ADE,你添加的条件是:解析:本题答案不唯一,添加的条件如:FC∥AD;∠CFB=∠A;∠ADE=∠FCB;CB∶FB=DE∶AE. 因为开放性试题结构比较独特,综合应用的程度较高,解决此类试题没有固定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模式可以遵循,往往需要从多角度、多渠道地深入探究,寻求解题方法。同时由于结论的不确定与多样性,充分拓宽了思维的空间,使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灵活性等方面得到培养与提高,进而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4 创新教学观念,因才施教,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人们经常说“教是为了不教”,做为老师应该教会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在低年级,数学题型简单,内容少,教师讲解详细学生只要牢记数学公式、概念及老师所讲例题,往往能获得不错的成绩。但是到了高年级,知识点多,灵活性大,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善于总结归纳。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新教学、教育观念,提高学生知识学习能力,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应转变教学角色,打破传统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建立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因才施教是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个体差异,基于数学内容来制定最优教学探究方案。如小组合作探究、个人探究及全体探究。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因材施教。对于一些比较难的题目,教师可由浅及深的提问,按个体差异分配课堂任务。这样,有利于发现学生的不同闪光点,提高学生各自的学习能力。
5 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越到高年级,数学学科内容越复杂,越抽象,所以要学好数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在初中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善于在生活中发现与总结规律,并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如教学“银行年利率的计算”时,教师课后可布置实践题目:到当地银行了解不同期限房贷的利率,帮父母计算其房贷本金、利率,月供等分别是多少?这样,通过生活实践,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会用数学的眼观看生活,发挥创造思维能力。
总之,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启发学生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创造能力及适变能力,为学生高中数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陆炳红.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对策[J].数学教学与研究,2007(17):89.
[2] 石和玺.浅谈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J].教育革新,2007(1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