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产业升级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2013-04-22 02:32严任远
统计与决策 2013年9期
关键词:第二产业生产性服务业

严任远

(宁波大学 商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0 引言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分工由产业间分工逐步向产业内分工以及产品内分工转化。全球价值链分工格局的形成,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尽管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全球价值链下的产业升级问题进行了研究,但大都认为GVC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提供了一条嵌入GVC,通过向GVC两端高价值环节攀升实现产业升级的通道,而处于GVC两端的高附加值环节也正是为产业升级提供高级要素的生产性服务环节,可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现阶段浙江产业沿全球价值链攀升,实现产业全面升级的有效途径。本文试图借鉴前人的研究基础,通过对浙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探讨GVC下促进产业升级的浙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路径。

1 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浙江产业升级的实证分析

1.1 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产业结构偏离度

目前,以制造业为基础的第二产业在浙江产业结构中仍占据绝对优势(如表1),因此通过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浙江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中间投入,能够为浙江制造业升级提供有力支撑,从而提升浙江在GVC分工中的地位。为此,本文分别构建回归模型首先分析浙江主要生产性服务业整体对制造业升级的促作用;进而分析浙江主要生产性服务业分行业对制造业升级的促进作用。

浙江省的产业结构经过多年的调整,产业结构水平有了很大改善。那么,目前浙江省产业结构的发展状况到底如何呢?一个区域的产值结构、就业结构和投资结构反映了该区域产业结构的不同侧面。下面就从三次产业的增加值、就业和投资情况分别说明浙江省产业结构的现状。

表1 三大产业结构对比分析

表2 三次产业增加值及所占比重

由表2可知,从增加值绝对量来看,浙江省三次产业的规模都是在不断扩大。从比重上看,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不降反升;第二产业的比重几经起伏,增长缓慢,甚至有所下降;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变化不大,一直徘徊在30%几左右,2010年达到了迄今为止的最高值38.8%,整体来说有升有降,2003年为36.3%,然后就出现了下滑,到了2008年才出现了轻微的反弹,但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又开始出现下滑,但2010年就出现了好转,开始了增长,且增幅较大。2010年,浙江省三次产业的构成比例为 ∶13.9∶473∶38.8,全国三产的平均构成为∶10.3∶46.3∶43.4,可见与全国相比,浙江省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服务业则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为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我们绘制了浙江省三次产业产值指数图,见图1。

图1 浙江省三次产业产值指数图

其中,t表示时间,MFt、SCXFWt、WLt、JRt、XXFW、ZLSWt、KXJSt分别代表第t年浙江制造业,主要生产性服务业以及主要生产性服务业分行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等行业增加值。α0、β0表示常数项,μt表示随机误差项,αi、βi(i=1,2,......,n)表示回归系数。

进而,为了消除各回归参数估计量之间可能存在的异方差性,对各指标取自然对数,分别记作:LMFt、LSCXFWt、LWLt、LJRt、LXXFWt、LZLSWt以及LKXJSt,进而用得到的新变量建立回归模型如式(3)和式(4):

根据所构建的式(3)和式(4)模型,用SPSS17.0软件,选取2010~2012年期间浙江主要生产性服务业及其各分行业对制造业升级促进作用进行回归分析,分析结果如下所示(小数保留3位)。

综合分析模型(3)和(4)可以看出,当前浙江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已成为促进浙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支撑。从分行业来看,在各主要生产性服务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以及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等行业对制造业升级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其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6.23、0.84、0.308以及0.246,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对制造业升级则存在反向作用,而在支撑浙江制造业GVC升级的主要生产性服务业中则仍以传统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为主。

1.2 服务业成为主导经济评价

根据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全国31个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二、三产业的数据,继续应用方程式(5),运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分析,计算出2008年全国各地区三次产业产出与总产值的计量模型如下∶

表3 全国各地区三次产业产出与总产值的计量模型的检验结果

表3表明,R为1;F为9682.776,对应的概率值为零;t检验的结果分别为20.277、8.389、20.567、28.007,对应的概率值均为零;表明回归方程通过了回归方程拟合优度、显著性检验和回归系数的显著检验,表明该模型与现实经济拟合较好,可用来分析现实经济。根据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划分方法以及方程3可知,第一产业的产出量增长1%会导致国内总产出增长0.067%;第二产业产出量增长1%会导致国内总产出增长0.396%;第三产业的产出量增长1%会导致国内总产出增长0.534%。而2008年全国三次产业占总产出的比重平均为0.3%、48.6%和40.1%,由此可知,第一产业的产出量增长0.113%会导致总产出增长0.067%;第二产业产出量增长0.486%会导致总产出增长0.396%;第三产业的产出量增长0.401%会导致总产出增长0.534%,由此可见,扩大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会导致经济的良性增长,进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刘伟(2002)、武志伟(2008)年对长三角地区的相关研究也都证实了这一点。

根据库兹涅茨的研究,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300~1000美元时,加工制造业内部结构转换加快,当上升到1000美元时,服务产业的比重迅速增加。2007年浙江省人均GDP为18478元,当年1美元兑换人民币的均价为7.3141。则2007年浙江省人均GDP可以折算为2526美元。可见,浙江省即将迎来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时期。

1.3 对浙江省现代服务业竞争力的评价

依据因子分析方法的原理,还是运用经济学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计算。

首先,仍然对原始数据进行巴特利特球度检验(Bletttest of sPhericity)和 KMO(Kaiser一 Meyer一 Olkin)检验。检验结果如表4。

表4 1-34KMO和Bartlett的检验(2)

由表4可知∶巴特利特球度检验统计量的观测值为913.580,相应的概率P值为0。显著性水平a为0.05,由于概率P小于显著性水平a,则应拒绝原假设,认为相关系数矩阵与单位阵有显著的差异,原有的变量适合做因子分析。同时,KMO检验值为0.771,根据Kaiser给出的KMO标准可知原有变量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其次,进行因子的提取。根据原始数据计算的因子旋转前后的特征值和贡献率如表5。

表5 因子解释原有变量总方差的情况(2)

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

同评价服务业竞争力的说明一样,表5中,第二列到第四列的数据描述了初始因子解的情况,第五到第七列描述了最终因子解的情况。我们还是采用以特征值大于1的个数作为选取因子数目的依据。有三个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并且从这三个因子的累计贡献率达到了83.247%,说明它们对原始数据反映的信息量的大小接近85%,因此,可以作为原指标的转换体系来评价服务业的竞争力问题。

1.4 浙江省服务业与工业关系分析

为了分析浙江省服务业与工业的关系,我们建立如下的回归方程∶

其中E为第二产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

S为服务业占GDP的比重

μ为误差项。

应用2008年统计年鉴中的数据,利用SPSS13.O软件进行计算,得到如下关系式∶

R=0.834,μ=0.695,说明回归方程对样本数据点的拟合优度较高,F=36.521,通过了显著水平为5%的F检验和T检验,说明该模型较好地拟合了现实经济,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从方程中可以看出服务业对第二产业效率的提升的作用是巨大的—服务业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会带动第二产业相对劳动生产率增加13个百分点还多。由此可知,浙江省通过发展服务业来促进第二产业的发展,实现浙江省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现实而且可行的。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近年来浙江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整体上仍然存在产业规模总量偏小、各行业发展不协调、结构层次偏低等问题,其发展水平不仅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差甚远,而且相较于北京、上海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较为发达的城市也存在不小的差距,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对浙江沿GVC低端向高端攀升实现GVC产业升级的助推作用。

2 促进产业升级的浙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2.1 浙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一般路径选择:承接国际生产性服务业转移

“外源式”发展路径是一种“外需拉动型”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路径,即浙江在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实现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环节的攀升过程中紧紧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通过有序承接国际生产性服务业转移,依赖国际市场的外需增长拉动浙江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为此,浙江在承接国际生产性服务转移的过程中,首先,不断增强对国际生产性服务业转移的承接能力;其次,采取循序渐进方式承接国际生产性服务业转移;第三,以提升产业层次和水平,实现全球价值链的攀升和产业升级为浙江承接国际生产性服务业转移的出发点。

2.2 浙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拓展路径选择:自主成长的发展路径

浙江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如果只单纯依靠承接产业转移的方式而忽视产业的自主创新和内涵提升,则很容易在核心技术、营销渠道等方面形成对外依赖使自身陷入产业和技术方面的“滞后循环”的风险。因此,通过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实现产业在GVC中的升级,避免被“低端锁定”的风险,浙江有必要拓展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空间的有效路径,选择以产业自主成长为主的“内源式”发展路径。具体来看,可考虑以下自主成长式发展路径。

拓展路径之一:产业发展由“外需拉动”向“内需拉动”调整。

拓展路径之二:发挥比较优势的生产性服务业“梯度转移”。

[1]Gereffi.G.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the Appar-el Commodity Chain[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99,48(1).

[2]Humphrey,J,Schmitz,H.Governance and Upgrading:Linking Industrial Cluster and Global Value Chain[C].IDS Working Paper 120,2000.

[3]Sturgeon T.J,Richard K.Lester.The New Global Supply Base:New Challenges for Local Suppliers in East Asia[R].Paper Prepared for the World Bank Project on East Asia's Economic Future,Cambridge MA,Industrial Performance Centre,MIT,February,2003.

[4]陈建军,陈国亮.集聚视角下的服务业发展与区位选择:一个最新研究综述[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7).

[5]谢振芳.现代服务业与第三产业之辨[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8,(3).

[6]巫俊飞.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J].产业经济,2008,(3).

[7]宋巍,顾国章.关于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路径的考察[J].商业时代,2009,(18).

[8]夏杰长.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推动我国服务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J].经济研究参考,2008,(45).

[9]张红伟,袁晓辉.四川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升级路径分析[J].商业研究,2011,(1).

猜你喜欢
第二产业生产性服务业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二产业之间的互动机制
中国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研究
高职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