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心动过速室房传导关系的研究

2013-04-20 03:43李乔华
中国全科医学 2013年24期
关键词:室速房室心动过速

李乔华,谢 波

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时室房传导关系将明显改变,如房室分离。但由于体表心电图(ECG)上P波常重叠在宽QRS波中,判断心房、心室电活动关系有时较困难,故通过ECG对其研究较少。食管心电图(ESO)P波高大易辨,分析室速室房传导关系简单可靠。本研究采用ESO分析室速时室房传导关系,加强对室房传导关系的理解。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9月因心动过速发作来我院行食管电生理检查(TEAP)并确诊为室速的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8例,女29例;年龄16~60岁,平均(33.8±13.6)岁;心肌病4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3例,冠心病1例,其余59例无心脏器质性病变。

1.2 研究方法 常规记录12导联ECG,走纸速度25 mm/s,电压10 mm/mV。心室率104~238 次/min,平均(169±31)次/min;QRS波时限110~160 ms,平均(133±12)ms;右室起源室速(QRS波呈类左束支阻滞图形)17例,左室起源室速(QRS波呈类右束支阻滞图形)50例;经鼻腔插入7F 4极电极导管,将V2导联与导管电极连接,根据P波形态调整导管电极深度,深度为35~41 cm,并记录ESO,分析P波与QRS波关系。为了鉴别室速1∶1室房逆传及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对16例室速1∶1室房逆传患者进一步行S1S1超速刺激,心动过速不能被终止支持室速,否则支持AVRT。

2 结果

2.1 室房传导关系 房室分离39例(58.2%);室房逆传28例(41.8%),其中1∶1传导(见图1)16例(23.9%)、2∶1传导7例(10.4%)、文氏型传导5例(7.5%)。在16例室房1∶1传导病例中,RP′间期60~180 ms,平均(128.8±27.5)ms。房室分离组中4例(6.0%)存在心室夺获、室性融合波(见图2)。

2.2 房室分离组与室房逆传组临床资料比较 房室分离组与室房逆传组年龄、性别构成、心脏基础疾病构成及心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房室分离组心室率≥200次/min患者的检出率较室房逆传组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房室分离组与室房逆传组临床资料比较

注:△为t值,▲为χ2值,*为Fisher确切概率法

注:患者女性,20岁,持续心动过速5 d。A:心动过速时肢导联心电图,心室率200次/min,P波不明显,QRS波时限120 ms;B:V1、ESO导联同步记录,ESO导联R波后均可见P′波,RP′180 ms;C:食管心房调搏时QRS波变化,S1S1230次/min超速刺激时,S1脉冲刺激起搏心房下传心室,使QRS波群变窄,停止刺激后QRS波群恢复原来形态,未能终止心动过速,TEAP诊断:室速1∶1室房传导,心内电生理证实为左室间隔室速

图1 室速室房逆传1∶1传导

Figure1 A woman with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with 1∶1 ventriculoatrial conduction

注:患者女性,58岁,心悸1 d。胸导联ECG及ESO示:心室率163次/min,心房率103次/min,为房室分离,还可见心室夺获(C)、室性融合波(F),ESO诊断:室速-房室分离、心室夺获、室性融合波

图2 房室分离、心室夺获、室性融合波

Figure2 A woman with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with atrioventricular separation,ventricular capture and ventricular fusion beats

3 讨论

3.1 室速时室房传导的关系 房室分离为人们熟知的室速时房室关系。有文献报道房室分离的发生率为70%[1],也有学者认为只有50%[2],本研究结果为58.2%,处于两者之间。因房室结具有双向传导功能,室速时亦可见室房逆传现象。本研究发现室房逆传的发生率为41.8%,较文献报道的50%[2]略低。其中1∶1传导16例(23.9%)、2∶1传导7例(10.5%)、文氏型传导5例(7.5%)。另外,因心室夺获、室性融合波的发生率低,约5%[3],本研究中仅4例(6.0%)可见。心室夺获、室性融合波发生的条件之一为心室率<140次/min[3]。但该条件并不绝对,本组1例心室率163次/min的患者发生心室夺获、室性融合现象。

3.2 心室率对室房分离、室房逆传的影响 本研究中房室分离组与室房逆传组年龄、性别构成、心脏基础疾病构成及心室率无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67例中心室率≥200次/min者共14例,其中12例房室分离,仅2例室房逆传(1例表现为室房1∶1传导,1例为室房2∶1传导)。房室分离组心室率≥200次/min患者的检出率较室房逆传组增多,说明心室率≥200次/min时出现室房逆传的机会较小,其理论依据是房室交界区有房室延搁作用,快速的激动容易落入前一激动产生的不应期内,出现干扰性阻滞。对于心室率≥200次/min时仍出现室房逆传的原因可能是存在房室结加速传导,从而逆传功能相应增加;另外,不排除房室结逆传功能较好,甚至高于前传功能的可能[4]。

3.3 室房1∶1逆传时RP′间期规律 在16例室房1∶1逆传患者中,除1例RP′间期为90 ms外,其余15例均≥100 ms,最长180 ms,平均(128.8±27.5)ms。由于AVRT时RP′间期>70 ms,故仅根据RP′间期尚不能鉴别室速1∶1逆传与AVRT伴室内差传,可进一步结合心房调搏进行鉴别:超速刺激可终止折返性室上速,而对室速常无效[1],表现为不能拖带或终止室速;或虽然S1S1刺激能够拖带室速、使QRS波变形,但停止刺激后QRS波又再次恢复心动过速时形态[5]。

3.4 研究的局限性 当室房不规律传导或高度室房传导阻滞时窦性P波或是逆传P波辨别较困难。尽管结合ESO分析P波,但仍然难免存在误差。另外,入选病例偏少仍是局限性之一。

综上所述,室速时不仅可见房室分离,也可见室房逆传现象,室房逆传中1∶1传导的发生率较2∶1、文氏型传导的发生率高;心室率≥200次/min时较难出现室房逆传现象;室房1∶1逆传时RP′间期>70 ms,应与AVRT伴室内差传鉴别,可根据心房调搏S1S1刺激能否拖带、终止心动过速进行鉴别诊断。

1 许原.食管心房调搏[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179-180.

2 Alzand BS,Crijns HJ.Diagnostic criteria of broad QRS complex tachycardia:decades of evolution[J].Europace,2011,13(4):465-472.

3 郭继鸿.新概念心电图[M].3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430-437.

4 Arias MA,Jiménez-López J,Pachón M,et al.Ventriculoatrial conduction in complete atrioventricular block[J].Journal of Electrocardiology,2012,45(4):391-393.

5 解杰梅,刘仁光,张会君.宽 QRS 波心动过速分析思路与鉴别要点[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1,32(1):63-67.

猜你喜欢
室速房室心动过速
左侧旁路并房室结双径路的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
预激双旁路合并房室结双径路形成1∶2房室传导1例
房室交接区期前收缩致复杂心电图表现1 例
《思考心电图之169》
一度I型房室阻滞偶伴房性早搏未下传1例
微伏级T波电交替在急性心肌梗死不同再灌注时间中的临床意义
一例室速患者床边除颤的护理进展
器质性心脏病室速基于异常电位的基质标测及消融
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误诊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不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特点及分析
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诊治及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