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镜联合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体会

2013-04-18 09:11焦桂良蒋志龙陆金亮邱晶晶徐建峰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3年5期

焦桂良,蒋志龙,陆金亮,邱晶晶,常 来,徐建峰,黄 震,张 伟

(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泰兴市人民医院,江苏 泰兴,225400)

随着胃镜的普及应用,早期被发现的胃癌越来越多。既往一旦发现早期胃癌,多行开腹胃癌根治术,很多患者被扩大了手术指征,使其生活质量受影响。但随着腹腔镜、内镜等微创外科技术与设备的快速发展,以及对早期胃癌生物学特性的明确了解,早期胃癌的治疗前景得到提升。2006年4月至2012年6月我院应用胃镜联合腹腔镜治疗78 例早期胃癌患者。现就其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78 例患者中男47 例,女31 例;38~77 岁,平均(60.0 ±4.5)岁。术前均经胃镜活检及胃镜超声明确诊断,并行胸腹部螺旋CT(MSCT)检查,帮助早期胃癌分期,同时排除远处转移。其中9 例病灶位于近端胃,45 例位于远端胃,24 例位于胃体。

1.2 治疗方法 常规术前准备与全麻,患者取平卧分腿位。(1)近端胃及胃体、远端胃合并溃疡患者:采用五孔法施术,气腹压力维持在12 mmHg,脐下缘建立观察孔,分别于左、右中腹部及上腹部锁骨中线上间距8~10 cm 穿刺Trocar,左中腹切口为主操作孔。经口置入胃镜,根据胃镜光源辅助腹腔镜定位肿瘤大小及位置后,行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2)胃体及远端胃肿瘤非溃疡患者:建立气腹后,脐部穿刺10 mm Trocar,置入腹腔镜。经口腔置入胃镜,到达病变部位后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必须深达肌层,必要时可切至全层甚至穿孔。切除范围必须足够。出现胃穿孔或出血时可采用五孔法行腹腔镜穿孔修补或缝扎止血。标本立即送快速病检。根据病理结果进一步行根治切除或单纯胃大部切除35 例,占44.9%,30例胃镜重新定位后行腹腔镜辅助下胃癌D2根治术,占38.5%,其中6 例行全胃切除,6 例行近端胃切除,18 例行远端胃切除,手术步骤详见文献[1];5 例估计可能出现远期贲门或幽门狭窄,行腹腔镜下单纯胃大部切除术,占6.4%。43 例患者仅行ESD 或单纯胃楔形切除术,占55.1%。

2 结 果

ESD 患者中5 例出现穿孔或出血,均于腹腔镜下行穿孔修补或缝扎止血。病理结果:5 例大体标本病灶>2 cm;粘膜层肿瘤54 例;浸润粘膜下层24例(远端胃14 例,近端胃4 例,胃体6 例),其中有脉管癌栓4 例。组织学分型:高分化腺癌21 例,中分化腺癌45 例,低分化腺癌(包括印戒细胞癌)12 例。根治术后病理结果提示淋巴结转移9 例,占根治病例的30%,占全部病例的11.5%。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患者痊愈出院。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3 个月~5年,其中2 例印戒细胞癌患者于术后18 个月复发,其他患者无复发或淋巴结转移。

3 讨 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及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早期胃癌被发现的比例越来越高,对于早期胃癌的规范化治疗越来越重要。早期胃癌正确治疗的先决条件是严格的术前分期。文献报道[2],内镜超声检查对T1分期准确率较高,可发现0.5 cm 的微小病灶,并有效鉴别黏膜与黏膜下癌,但对淋巴结转移无法鉴别。MSCT 诊断术前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达70%,但对T1分期准确率极低[3]。目前,早期胃癌术前分期我们以术前内镜超声检查及MSCT 为主。现有的检查手段用于术前分期仍存在一定的缺陷,现阶段尚无非常有效的方法于术前即明确T1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腹腔镜、内镜等微创外科技术与设备的快速发展,为其提供了可能。

早期胃癌的传统治疗是一旦发现立即行根治性胃癌切除术。外科根治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分别高达43%与6.5%[4-5],术后常并发早饱、吞咽困难、反流、腹部不适等症状,生活质量与进展期胃癌相似[3]。研究结果显示术后淋巴结转移率较低,约13.6%[6]。因此很大一部分患者被扩大了治疗,以牺牲生活质量为代价,换取相对放心的扩大根治术。

自2006年4月我院应用双镜联合技术治疗早期胃癌,使50%以上的患者避免了不必要的根治术。文献报道[7-8],黏膜内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2%~3%,而浸润至黏膜下层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15%~20%。Li 等[9]报道,早期胃癌浸润至黏膜下层、伴有脉管癌栓、肿瘤直径>20 mm、低分化腺癌(包括印戒细胞癌)的患者,有更多的淋巴结转移几率。术前胃镜活检、胃镜超声及腹部增强螺旋CT只能提供部分评估资料。基于上述理论,为获得更有价值的评估资料,我院对胃体及远端胃肿瘤患者首先予以ESD 治疗,同时于脐部做10 mm 切口作为观察孔置入腹腔镜,以利内镜医师操作、完整切除病变,同时便于发现ESD 并发症,利于及时处理。本组5 例患者于ESD 术中发生穿孔或出血,镜下及时处理。近端肿瘤位于胃上1/3 行ESD 时,穿孔及术中出血风险的较高,且出血速度快,量较多[10];ESD术后12 h 内延迟出血的可能性亦较大,再次穿孔几率高,此部位操作难度大,耗时长,操作器械因角度问题容易出现占位残留[11]。因此我们采用胃镜光源辅助腹腔镜定位肿瘤大小与位置,在腹腔镜下行胃楔形切除术;对于合并溃疡的早期胃癌患者,因行ESD 穿孔率高且切除不彻底,我们于胃镜定位后行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上述胃镜联合腹腔镜的操作是为获得完整的病理标本。我院病理科的鼎力帮助使在获得标本后30 min 即可进行下一步的治疗。

我们根据朱正纲教授的研究[12],选择早期胃癌浸润至黏膜下层及肌层、伴有脉管癌栓、肿瘤直径>20 mm、低分化腺癌(包括印戒细胞癌)的30 例患者行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术后重新置入胃镜检查吻合口;其他患者仅行ESD 或单纯胃楔形切除术。根治手术的患者术后病理提示30%有淋巴结转移,为进展期胃癌;与许仁镇[13]研究报道的浸润黏膜下层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率(28.5%)接近,占全部患者的11.5%,与大部分学者[6,14]的研究结果基本接近;这表明我们所选病例进一步根治的必要性,同时亦打消了仅行ESD 或胃楔形切除患者的顾虑。Iizuka 等[15]报道,胃肿瘤行ESD 发生狭窄的部位多位于贲门部、幽门前区、胃窦部,并不可避免地行近期或远期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甚至手术治疗。因此对于近贲门或幽门部位的肿瘤患者,我们在获得病理资料后,排除上述根治指征后,通常行腹腔镜单纯胃大部切除术,免除了患者远期发生贲门或幽门狭窄再行二次手术之苦。本组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3 个月~5年,其中2 例印戒细胞癌患者于术后18 个月复发,余者均无复发或淋巴结转移。复发系印戒细胞癌特殊生物学特性所致[16],与双镜联合治疗无关,这表明双镜联合治疗早期胃癌疗效确切。

早期胃癌的治疗并不困难,最重要的是应尽可能完整地评估患者的治疗方案。双镜联合应用,即胃镜定位、腹腔镜胃腔外胃部分切除术,既保证了肿瘤的完整切除,又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胃壁[17]。术中胃镜联合腹腔镜获得了完整的病理资料,可正确指导不同患者的治疗方案。因此,内镜医师、病理科医师及外科医师应密切合作,避免不必要的根治术。本组患者无一例中转开腹,术后均未发生胃延迟穿孔、吻合口漏、腹腔内出血、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切口感染或裂开等并发症。双镜联合治疗早期胃癌手术安全、患者创伤小、康复快,疗效确切,更加体现了微创的优势,避免了部分患者不必要的根治切除甚至全胃切除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唐波,余佩武.腹腔镜胃癌D2手术淋巴结清扫原则与技巧[J].中国普外与基础临床杂志,2011,18(2):114-115.

[2]顾晋,王洪义.胃癌术前分期及确定生物学特性的策略和方法[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6,13(1):12-14.

[3]时冰.CT 仿真内镜辅助临床诊断胃癌12 例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1):78-79.

[4]Onozato Y,Ishihara H,Iizuka H,et al.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for early gastric cancers and large flat adenomas[J].Endoscopy,2006,38(10):980-986.

[5]Ono H,Kondo H,Gotoda T,et al.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for treatment of early gastric cancer[J].Gut,2001,48(2):225-229.

[6]周海涛,周志祥.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J].实用肿瘤杂志,2011,26(5):464-467.

[7]Hosokawa O,Kaizaki Y,Hattori M,et al.Endoscopic findings of intramucosal gastric cancer with metastasis[J].Stomach and Intestine,2006,41(8):1141-1149.

[8]Ichikura T,Chochi K,Sugasawa H,et al.Individualized surgery for early gastric cancer guided by sentinel node biopsy[J].Surgery,2006,139(4):501-507.

[9]Li C,Kim S,Lai JF,et al.Risk factors for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undifferentiated early gastric cancer[J].Ann Surg Oncol,2008,15(3):764-769.

[10]郝晋雍,黄晓俊.ESD 在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应用[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1,20(6):583-585.

[11]周平红,姚礼庆,秦新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肠肿瘤中的应用与评价[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0,13(5):324-326.

[12]朱正纲.胃癌研究新进展[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56-58.

[13]许仁镇.早期胃癌的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关系[J].中外健康文摘,2011,8(47):227-229.

[14]杨磊磊,戴岳楚,董米连,等.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潜在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2,18(2):110-113.

[15]Iizuka H,Kakizaki S,Sohara N,et al.Stricture after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for early gastric cancers and adenomas[J].Dig Endosc,2010,22(4):282-288.

[16]杨明,周艳华,马志刚,等.胃印戒细胞癌与非印戒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1(22):4293-4297.

[17]蒋志龙,周斌,徐建峰,等.腹腔镜、胃镜联合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体会[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1,16(12):916-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