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减轻小儿静脉输液疼痛中的应用

2013-04-17 05:02邹卫红曾淑萍钟春兰廖丽霞
实用临床医学 2013年2期
关键词:手背进针循证

邹卫红 ,曾淑萍 ,钟春兰 ,胡 晶 ,廖丽霞 ,付 萍

(1.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儿科;2.井冈山大学校医室,江西 吉安 343000)

小儿静脉输液是儿科护理工作中一项最基本的操作技术,亦是一项致痛性的治疗操作。静脉输液使患儿往往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引起患儿恐惧、焦虑、过度紧张,甚至引起敌对情绪,妨碍治疗。因此,有学者进行了减轻小儿静脉输液疼痛的研究[1-3],但应用循证护理减轻小儿静脉输液疼痛的研究极少。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儿科将循证护理应用于减轻小儿静脉输液的疼痛,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在本院儿科静脉输液患儿300例,男154例,女146例,年龄0~14岁,平均2.3岁。均为第1次进行小儿静脉输液。主要疾病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91例,支气管炎65例,支气管肺炎94例,支气管哮喘38,急性肾炎12例。均排除有疼痛、感觉异常及静脉输入刺激性药物患儿。将300例静脉输液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2组患儿性别、年龄及主要疾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循证过程

1.2.1.1 循证问题

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发现,小儿静脉输液过程疼痛比较明显,主要由于小儿静脉血管比较细,浅静脉显露不清楚,静脉穿刺成功率不高易造成血管损伤,导致小儿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出现疼痛,以及输液结束时常规拔针,针头易损伤血管导致小儿疼痛明显。

1.2.1.2 循证支持

针对上述问题,本科成立了循证护理课题小组,专人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文献,并认真分析及评价文献的科学性、真实性、可靠性,结合实际,最后确定方法,并应用于小儿静脉输液流程中,以减轻小儿静脉输液疼痛。

1.2.1.3 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针及适当的静脉穿刺

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小号的穿刺针,以减少对血管壁的损伤。宁金风等[4-5]认为5.5号针较7号针针头细,对血管损伤小,能减轻患儿的疼痛。3岁以下患儿静脉穿刺应选择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及耳后静脉;3岁以上均选择手背静脉。王林娟等[6]采用指压法进行小儿静脉穿刺输液,即在血管的估计部位用左手拇指指腹向下按压10 s,使静脉显露,可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能减轻患儿疼痛。张萍[7]认为在桡骨茎突、尺骨茎突和第三掌骨头相连而构成的三角区内,神经较稀疏,为“乏神经区”,可作为手背静脉穿刺的首选部位,手背其他区域的静脉穿刺可根据皮神经的体表投影来确定进针点及进针深度,能有效地减轻患儿的疼痛。

1.2.1.4 手背静脉穿刺握手法

手背静脉穿刺握手法即穿刺者左手轻握患儿的手掌指关节处,使其手部自然放松。马伟平等[8-9]认为,握手法可使手背静脉暴露良好,避免了传统的握拳法所致的皮肤表面张力较高,血管受压不充盈。

1.2.1.5 静脉穿刺角度的选择

席冠华[10]采用在血管上方与皮肤成约45°角快速穿刺进计,能减轻患者的疼痛。周书平[11]采用与皮肤呈40°~60°角快速穿刺,能减轻患者的疼痛。王南英等[12-13]采用与皮肤约成60°角快速穿刺进针,均能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俞珍等[14]采用针头与皮肤呈80°~90°角快速穿刺,然后以血管深浅迅速减小进针角度刺入血管腔,能减轻患儿的疼痛。

1.2.1.6 拔针法

黄玉英等[15-16]认为,采用轻绷皮肤拔针法,按压于针尖上方,中快拔针对皮肤刺激减少,针头皮内穿行时间少,减少了致痛物质的释放和血管皮肤的机械损伤,减少了疼痛;人为的固定皮肤与皮下血管,在拔针时,减少了手背与血管之间的滑动,从而减少疼痛。

1.2.1.7 心理护理

温惠娟等[17-18]采用心理护理(心理疏导、护理沟通、认知干预、情感干预、行为干预及心理行为诱导等方式),对小儿静脉输液进行干预治疗,均能减轻小儿静脉输液疼痛。

1.2.2 操作方法

2组均进行小儿静脉穿刺、输液。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操作流程:患儿取舒适体位,常规消毒,待干,留置针与皮肤呈15°~30°角穿刺进针,见回血后立即压低针柄,再进入少许,连接输液装置,按常规固定,根据病情调节滴速,输液完毕,常规拔针。3岁以上患儿采用握拳法进行静脉穿刺、输液。观察组根据上述文献结论而改进护理操作流程。操作过程与患儿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采用听音乐、讲故事和游戏的形式,分散患儿的注意力,适当表扬和鼓励患儿;进行疼痛和输液知识的宣教,尽量缓解患儿紧张、焦虑的情绪。操作时,3岁以下的患儿选择额正中静脉或颞浅静脉或耳后静脉,采用4~5号穿刺留置针;3岁以上患儿均选择手背静脉,采用5.5号穿刺留置针。患儿取舒适体位,常规消毒的同时消毒左手拇指指腹、待干,在穿刺部位用左手拇指指腹向下按压10 s,使静脉显露,留置针与皮肤呈45°~80°角穿刺进针,见回血后立即压低针柄,连接输液装置,按常规固定,根据病情调节滴速。3岁以上患儿采用握手法穿刺即嘱其半握手,穿刺者左手轻握患儿的手掌指关节处,使其手部自然放松,在其手背“乏神经区”穿刺。输液完毕,均采用轻绷皮肤拔针法,按压于针尖上方,中快拔针。

1.3 疗效评价标准

静脉穿刺的疼痛评估采用Wong-Baker笑脸量表和FLACC量表[19-20]对患儿疼痛程度进行评分。Wong-Baker笑脸量表:评分范围为0~10分,分值越高代表疼痛越剧,采用6种面部表情,用从微笑到哭泣的不同表情来描述疼痛。0分:非常愉快,没有疼痛;1分:有一点疼痛;2分:轻微疼痛;3分:疼痛较明显;4分:疼痛较严重;5分:剧烈疼痛,但不一定哭泣。

FLACC量表:对患儿的疼痛进行客观评价,内容包括肢体动作、哭闹行为、面部表情和可安慰性,各项以0~2计分,总分0~10分,分值越高代表疼痛越剧。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观察组Wong-Baker和FLACC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 见表 1。

表1 2组患儿静脉输液疼痛程度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的比较±s

表1 2组患儿静脉输液疼痛程度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的比较±s

*P<0.05与对照组比较。

一次性穿刺成功例 %观察组 150 2.16±0.38* 1.05±0.06* 146 97.33*对照组 150 4.34±0.59 4.83±0.25 121 80.66组别 n Wong-Baker/分FLACC/分

3 讨论

疼痛是机体的一种自我防御机制,但持续的疼痛会对患儿造成生理和心理上的危害。静脉输液本身是一项致痛性的治疗操作,因此减轻小儿静脉输液疼痛有着重要的意义。

小儿静脉输液疼痛的机制主要有精神紧张性疼痛、操作性疼痛及药物性疼痛。药物性疼痛不在本次研究范围。精神紧张性疼痛主要是由于患儿在静脉穿刺输液时产生较为强烈的恐惧心理,以及受医疗场所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造成患儿情绪不稳、精神高度紧张,对穿刺部位的刺激极为敏感而导致的疼痛;操作性疼痛主要因为护士穿刺技术不够熟练或穿刺部位选择不当造成的疼痛。本研究中观察组通过循证护理的方法,采用改进的小儿静脉输液流程进行静脉输液,结果表明,通过循证护理的方法采用改进的小儿静脉输液流程能明显减轻小儿静脉输液疼痛,且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亦有明显提高。

循证护理是通过查阅资料寻找直接与间接实证以指导临床护理实践,能提高护士的理论水平和整体护理质量,并减轻小儿静脉输液疼痛,亦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了一种新模式。

[1] 闫洁.患儿静脉输液中疼痛的护理[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29(2):154-155.

[2] 杨丽仙,谢俐萍.学龄前儿童采用不同静脉穿刺方法的疼痛评估及对策[J].全科护理,2011,9(4A):873-874.

[3] 杜瑞成.儿科门急诊患儿静脉输液疼痛相关因素的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7A):17-18.

[4] 宁金风,李幸伟.5(1/2)号针头与7号针头在静脉输液中的效果评价[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10):1213.

[5] 刘荣祯,贾胜欣.静脉输液时选择针头型号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7):40-41.

[6] 王林娟,牟灵英,董秀红,等.指压法在小儿静脉穿刺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下旬版,2005,21(7):11.

[7] 张萍.减轻手背静脉穿刺疼痛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J].南方护理学报,2007,7(3):7-9.

[8] 马伟平.握手法行手背静脉穿刺的临床应用[J].当代护士,2003(9):51-52.

[9] 赵巧云.静脉输液无痛技术的探讨[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7,39(5):635-636.

[10] 席冠华.采用不同进针角度进行静脉穿刺的效果比较[J].护理研究:下半月,2004,18(7):1290-1291.

[11] 周书平.增大进针角度减轻穿刺疼痛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8,23(7):4.

[12] 王南英,张文霞,罗风琴.小儿静脉穿刺进针角度的探讨[J].兵团医学,2005(3):68-69.

[13] 王玲,李华伟,田秀荣.进针角度对静脉穿刺疼痛程度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04,16(7):445.

[14] 俞珍,张雪芳,封蕾.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技巧[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11):96.

[15] 黄玉英,龚菊华,周志君.轻绷皮肤拔针方法对疼痛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2,33(8):1708-1709.

[16] 韩翔,杨华华,王建英.静脉输液后不同拔针方法的效果观察与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上旬版,2004,20(7):38-39.

[17] 温惠娟.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15):118-119.

[18] 贺万香,李瑜,刘菊芳.小儿静脉输液心理护理分析[J].吉林医学,2010,30(19):3152-3153.

[19] 霍孝蓉.美国患儿疼痛评估的作法及启示[J].护士进修杂志,1996,11(10):24-25.

[20] 陈梅芳.婴儿和儿童疼痛评估的FLACC量表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3,22(6):289-290.

猜你喜欢
手背进针循证
浮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症状专家共识(第11版)
骨间背侧动脉筋膜瓣联合中厚皮片移植修复手背创面
《循证护理》稿约
位置大数据侦查循证研究
洗手歌……
40°角进针和垂直进针桡动脉采血的成功率对比
皮纹网眼无痛进针法
手脚冰凉按阳池穴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循证医学在中医教育实践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