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录敏,夏际雪,毛丽华
(上饶县人民医院儿科,江西 上饶 334100)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临床多采取对症治疗。笔者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了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报告如下。
选择 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上饶县人民医院门诊收治的普通手足口病130例,均符合手足口病诊断标准[1],其中男 75例,女55例,年龄 9个月~5岁,平均3.2岁。所有病例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手、足、臀部皮肤出现疱疹,口腔有疱疹或溃疡。
将130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2组患儿在年龄、性别和病情程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均给予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少数疑合并细菌感染者加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江苏济川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0060506-2)口服,3 次·d-1,疗程 5 d,具体剂量:≤1 岁 1/3支·次-1,>1~2 岁 1/2 支·次-1,>2~4岁 2/3支·次-1,>4~5岁 1支·次-1; 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颗粒(四川百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号: 120337)口服,剂量 10 mg·kg-1·d-1,分 3 次,疗程 5 d。
观察2组临床总有效率及疱疹、口腔溃疡、发热等症状消退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效标准参照陈玲玲等[2]研究标准:显效:患儿体温恢复正常,疱疹明显消退;有效:体温不超过37.5℃,疱疹大部分干燥或结痂;无效:仍持续发热,疱疹未减少。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观察组发热、疱疹、口腔溃疡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见表 1。 观察组显效 21例,有效3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0.77%;对照组显效 15例,有效 33例,无效 17例,总有效率为73.85%,2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9,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对照组治疗期间出现胸痛2例、食欲减退5例、恶心呕吐1例、腹泻1例。
表1 2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比较 ,t/d
表1 2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比较 ,t/d
组别 n 疱疹 口腔溃疡 发热观察组 65 2.38±0.71 4.12±2.28 3.41±1.78对照组 65 3.65±1.76 5.95±3.51 4.59±1.59 t 5.40 3.53 3.99 P<0.01 <0.01 <0.01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以婴幼儿为多发。临床主要以手、足、臀部皮肤出现疱疹,口腔黏膜溃疡等表现居多,部分患儿可伴有发热、呕吐症状[3]。目前手足口病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临床多以对症治疗为主。利巴韦林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核苷类广谱抗病毒药物,对多种病毒有较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但对引起手足口病的71型(EV71)肠道病毒、A组柯萨奇病毒及埃可病毒疗效欠佳,且患儿用药后很易产生胸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及消化不良等诸多反应。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是由蒲公英、苦地丁、板蓝根、黄芩 4味中药提取而成[4],其中蒲公英可消肿散结,苦地丁可凉血消肿,板蓝根可凉血利咽,黄芩可泻火燥湿,四药联用具有清热解毒、抗炎消肿之功效。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发热、疱疹、口腔溃疡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1),表明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缩短病程。同时,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表明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是安全的。
综上所述,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聂青和.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其临床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28(8):639-640.
[2]陈玲玲,李春华,陈宝,等.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佐治流行性腮腺炎26例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1):93-94.
[3]杨秀惠,严彦生.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研究进展[J].传染病信息,2008,21(3):129-130.
[4]蒋金财,曲慧贤.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佐治小儿疱疹性口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31):4853-4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