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玉红
唐人虞世南《咏蝉》诗云:“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一精辟之语道出了人生修养的真谛。一个人内在的修身养性得当,即使人生没有轰轰烈烈,但个人同样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同样可以孕育出令人欣慰的人生果实。其中 “慎独”是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的一个独特范畴,它是一种高度自觉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即在个人独处、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并不会被人们发觉的时候,仍然能坚持自己的信念,自觉地按照一定的规范、准则和要求行事,不做任何坏事;所实施的任何一种行为都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要求,没有半点勉强。培养“慎独”品德必须做到:一是在“隐”处下功夫。在外在监督的情况,不做损人利益的事情是容易做到的。但在无人监督下自觉遵守道德纪律,不做各种坏事是很难的。在修养上就要做到人前和人后一个样,进入一个较高的境界。二是“微”处下功夫。中国古代思想家王阳明在谈到人们的修养时曾说,“克已必须要扫除廓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则众恶相引而来”。其意就是人们在修养时注意小处,决不留一丝一毫死角。否则,众相恶引而来,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必须注意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细微之处见精神。三是在“恒”字上下功夫。要达到慎独的思想品德境界,仅凭一时的冲动和短暂的热情是不行的。加强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修养,需经过长期努力方能达到。因此,慎独修养必须持之以恒,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才能达到既定目标。
还有就是自省,自我反省、自我检查和自我解剖,是一种从否定意义上对自己身上的不良思想、言论和行为进行克服和纠正的修养方法。自省修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克服错误的思想、言论和行为,培养和树立高尚品德和情操的过程,是一场破旧立新的自我斗争。自省修养实质上是两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斗争,而这种斗争又是在自己头脑中进行的,需要高度的自觉性。在解剖、反省自己的过程中,从小事入手,“防微杜渐”。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勇于自我批评是重新认识自我的一条捷径。一要自责。即对自己的缺点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产生一种自责心理。缺乏这种自责也就无所谓自我批评。人往往不是从自身寻找原因,而是强调“客观因素”,不愿也不想承认错误,这样又怎能首先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呢?二要自嘲。就是敢于亮“丑”。周恩来讲过:“有错误逢人讲,既可以取得同志的监督帮助,又可以给同志们以借鉴。”有的同志隐藏自己的缺点,认为下次不犯就行了,这事实上恰好给下次犯同样的错误打下了基础。实践证明,偷偷摸摸改正缺点错误是很难的,只有亮 “丑”才能引起内心的震动和自责,才有信心改正错误。只有做到经常认真地反省自己、检查自己 、解剖自己,才能防微杜渐,一尘不染,成为一名品格高尚的人。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定社会或阶级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主要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与社会舆论的力量,使人们逐步形成一定的习惯、理想和信念,从而对自己的各种行为进行约束。个人在道德情操修养中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以史为镜,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来陶冶自己的情操。善于汲取前人为我们留下的有益成份,以此为自身道德情操修养的明镜。二是以人物为榜样,陶冶自己的道德情操。无论过往和现在,每个时代都涌现着大批的优秀人物,他们的传记和精神,正是我们陶冶情操、增进修养的可鉴之处。三是要注意从任何人身上吸取有益的 “营养”。孔子云:“三人行必有吾师”。普通人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身上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食粮。他们身上有闪光的东西,他们的思想有闪光的火花,只要我们不断汲取众多的火花,就会使我们的内在修养日臻完善。
人无完人,却有日臻完美的人。人的内在才是安生立命,决定人生意义和方向的根本。德谟克利特说过,“应该热心地致力于遵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下面等待我们的就是努力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