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亮 彭军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女大学生数量呈逐渐递增之势。据《中国教育年鉴》统计,女大学生在校比例,1978年为24.11%,2006年达到48.06%,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后,女大学生在校比例几乎与男大学生持平,然而女大学生就业偏难。
【关键词】就业工作;女大学生;素质教育
一、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客观原因
1、毕业生数量的整体增加
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很重要的客观原因是我国整体就业形势严峻。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深入调整,各个阶层整体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就业压力更大。由于近年来全球的经济增长缓慢,中国这个以靠外向型经济发展为主的劳动力市场受到影响,加上高校的连年扩招使得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势必增加全社会吸纳人才的压力,毕业生就业竞争也分外加剧,女大学生也不可避免。
2、传统观念中的性别歧视
传统的中国伦理导致人们养成了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观念,如“男主外,女主内”、“男尊女卑”、“夫唱妇随”、“夫贵妻荣”等,因此,在社会分工和家庭分工上,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的应该是男性,干大事的拿主意的应该是男性,而女性只能是处于辅导和从属地位,这些传统的落后观念是影响女大学生就业的潜在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企业为主要载体的市场主体是以最小投入获得最大效益的原则来开展经济活动的,而女大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之后,势必是要生子的,而整个孕育过程要时常中断工作进程,再加上女性在体能及精力上的确不如男性,因此企业考虑自身利益而更倾向于选择男性大学生。
二、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观原因
1、不正确的就业观念
市场经济愈来愈发展的当今时代,大学生毕业后普遍希望到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大院校等大单位工作,并希望所去的单位名声好、效益高、生活条件舒适,女大学生也不例外。而目前,我国最需要人才的恰恰是那些边远地区、中小城市、艰苦行业和基层一线的中小型单位,部分女大学毕业生不切实际的抱着过高的期望值,这是导致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2、个人素质参差不齐
女大学生中普遍流传的“学得好不如嫁得好”,让她们觉得不能如何通过努力提高自己,而在竞争中胜出,而她们是希望找个好丈夫逃避就业竞争。四年大学下来,没有学到一点真正有用的知识,素质平平。当她们面临找工作的压力,面对就业单位的层层考核筛选时诚惶诚恐,自卑怯懦,找工作结果自然不理想。
3、实践不足影响就业
大多数的女大学生比较勤奋,在学习成绩上一般优于男生,但女生普遍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而且过于看重学习成绩,不愿参加更多的文体活动,忽略了各种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缺乏竞争意识和冒险精神,且工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与男生存在一定差异。一些用人单位根据往年招聘女大学生的经验,认为女大学生在一些关键性的问题上往往显得犹豫不决、难以迅速果断地作出决定,致使其行为对企业或用人单位造成损失,因此在与男生参加同等的就业竞争时处于劣势。
三、促进女大学生就业的建议
1、提高自身素质修养
虽然社会的就业环境存在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但还是有很多的女学生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工作。只有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增长知识和才干,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占据上风。女大学生要充分抓住在大学的学习机会,开阔视野,加强自身修养,学好课本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在找工作时自信凸现优势,才能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科学规划职业生涯
高校要指导女大学生树立未雨绸缪的观念,确立职业理想,并做好职业发展规划。要制订毕业生就业法规政策、收集职业需求信息、组织市场招聘、开设职业生涯培训、讲授求职技巧、跟踪市场、调查研究等,指导毕业生正确择业。要从新生一入校就开始,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能按照社会的需要,塑造和完善自我,并对其以后的发展方向有明确的认识。
3、根据市场调整培养模式
高校要把握社会和市场对女大学生人才的需求,充分发挥基础学科和特殊学科的教学优势,转变传统的“知识本位”思想,充分尊重女大学生的人格特征,积极培养她们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加强女大学的品德、知识能力和心理生理等素质的发展,全面提高她们的综合素质,使她们从专业型人才向全能型人才转变。
要增加实践操作、参观学习、志愿服务、勤工俭学、岗位见习等实践环节,鼓励女大学生利用假期到企业、农村中实践,实地调研考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找准定位,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
要以社团为依托,鼓励女大学生积极参见各种社会实践,培养她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使其增加阅历,锻炼能力。
要组织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给女大学生提供锻炼和提高综合素质的舞台,同时,结合市场发展的需求,高校也可以尝试因材施教,使开设的课程、选课的科目更有弹性,方便女大学生设计自己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
四、结束语
我国女大学生就业难是一种普遍社会现象,女大学生就业面临着重重困难和压力,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所以在社会需要竭力改善这一问题的同时,女大学生也应该乐观勇敢地面对现实,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机会是靠自己争取的,要结合自身的能力,去发现机会,创造机会,努力实现自己的就业梦想。
女大学生是我国人力资源建设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我们的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应该尽一切力量为女大学生的就业创造环境和机会,提高女大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大学生就业指导状况调查研究——以黑龙江省三所综合性大学为例,陈锋,中国大学生就业,2013(01).
[2]性别如何影响就业质量?——基于女大学生就业评价指标体系的经验研究,张抗私.盈帅,财经问题研究,2012(03).
[3]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审视与改善对策,廖和平.王克喜.章婷,中国行政管理,2012(03).
[4]“双性化人格理论”视野下女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岳柳.汤帮耀,教育教学论坛,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