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艳 张博
【摘 要】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但目前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发展中存在着不少制约因素,直接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和发展。本文对制约辅导员职业发展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积极转变观念、切实落实政策、建立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出解决思路,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职业认同感
1.引言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者。辅导员队伍素质和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高校德育教育的质量和大学生校园生活的质量。目前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发展中存在着不少问题,直接影响了辅导员素质能力的提高和队伍的稳定发展。如何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认同,在复杂而繁琐的工作中积极追求职业发展和个人提升成为高校辅导员需要探讨的问题。
2.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职业认同感不强,工作满意度不高
职业认同感作为一个心理学的概念,它是指个体对于所从事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以及其他因素的看法,与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及期望一致,即个人对他人或群体的有关职业方面的看法、认识完全赞同或认可。职业认同感会影响员工的忠诚度、向上力、成就感和事业心。职业认同感是人们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达成组织目标的心理基础。当前,有不少高校辅导员对自己的岗位缺乏职业认同感,对个人前途丧失信心,厌倦本职工作,从而导致高校学生管理的工作得不到保障。
一般意义上的工作满意度,通常是指某个人在组织内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对工作本身及其有关方面(包括工作环境、工作状态、工作方式、工作压力、挑战性、工作中的人际关系等等)有良性感受的心理状态。决定满意度的关键因素是人们的各种需要和价值观。尽管目前高校辅导员工作正在向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但还远未达到专业化和职业化要求,很多从事辅导员工作的老师看不到职业的发展方向,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更是无从谈起,工作满意度不高,很难长期投身于学生工作,从而造成辅导员队伍的流动性大,进而影响到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的稳定和专业化发展。
2.2 工作事务琐碎繁重,本职工作易受到干扰
中央16号文提出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专职从事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管理工作,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辅导员的职责做出明确规定。但是,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学校办学规模因此不断扩大,招生人数逐年增加,生源比较复杂,现在90后的学生又是个性张扬的一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发生很大的变化,学生中暴露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给高校的教育管理带来挑战。辅导员的工作内容日益丰富和多元化,表现出不同以往的特点,工作事务琐碎而繁重。例如:奖助、帮困、心理辅导、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人际关系协调等都是辅导员日常工作的内容。同时,由于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在高校中辅导员的地位并不高,学校各个部门例如学工、教务、宣传、后勤、保卫、宿管、党团等各个部门都可以向辅导员提出工作要求,布置相关的任务,导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职责不明确,事情多且事务性强,没有成就感。在这种现实情况下,辅导员往往疲于应付,本职工作易受到干扰,很难做出卓有成效的工作。
2.3 辅导员岗位缺乏科学的考核标准和激励机制,职业发展途径单一
高校辅导员的主要工作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除此还有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党团工作等。由于工作见效周期长、成果无形化的特点,辅导员工作的过程和成效难以量化,导致年终工作考核缺乏必要的依据和科学的标准;在激励机制方面,各高校根据有关文件的规定,对从事若干工作年限的优秀辅导员给予一定行政别。这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对辅导员起到了激励的作用,但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发展要求,这一激励办法越来越不可行,同时辅导员向专职教师转岗的机会又很低,辅导员的职业发展途径比较单一,这也是影响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3.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思路
中央第16号文件的出台,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职业化、专业化取得合法地位。随着高校扩招,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教育管理任务加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需要与时俱进,实现职业化、专业化。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
3.1转变观念是实现辅导员队伍工作职业化、专业化的关键
首先,要转变自身观念,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坚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光荣而又伟大的职业,坚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有可为,努力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职业认同感。其次要改变外在环境,转变广大师生的观念,高校辅导员是具备专业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者,高校领导者应坚定不移地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辅导员队伍创造良好的环境,激发辅导员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奉献终身的热情。
3.2 高校应重视辅导员专业素养的提升
把辅导员与专任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放在同等地位加以重视,努力拓展多种渠道提升其专业能力和素质。虽然高校辅导员工作内容涉及的学科领域较多,但辅导员个体有自己的专业方向发展。因此,应培养创新学习能力,开拓感兴趣的领域。在这方面,国外一些高校的先进经验值得借鉴:“国外辅导员主要是利用自己的专业所长为学生提供辅导,并且辅导员还有自己的科学研究方向。”我们可以借鉴一下,鼓励辅导员进行科学研究,为其长远职业发展做好基础,提供合理的科研平台。
3.3 落实政策是实现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保障
中央l6号文明确规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学校要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他们,在政策和待遇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因此,我们要加大人员、设施投入。专职辅导员要按照教育部规定的按1:200的比例配备,保证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都有一定数量的专职辅导员。
3.4 建立完善的激励和保障机制
在激励机制方面,职称对于职业认同度有着正向的激励作用,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德育职称评定体系,像培养教学骨干那样培养高素质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保障机制方面,考虑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工作的难度,可以适当在岗位津贴、工作奖励等方面给予倾斜,可以考虑建立专项评优奖励制度,定期评比表彰优秀辅导员队伍,树立、宣传、推广一批先进典型。
总之,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只有积极推进职业化发展,保障辅导员这支队伍的稳定性,增强辅导员队伍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才能在目前条件下解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所弱化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Z].2005-1-13.
[2]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Z].2006.
[3]罗公利,聂广明,陈刚.从国际比较中看我国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J].中国高等教育,2007.07.
[4]潇潇.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度的因素分析与管理建议[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