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干部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是高职院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本文以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的培养与发展角度,从当前高职院校共青团学生会工作的现状和学生干部的地位与作用两方面,分析了如何加强和创新对学生干部的选拔与培养。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干部;思想政治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各级学生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高校学生干部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更好地发挥他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桥梁和助手作用。[1]高校学生干部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在高校的教育管理和人才培养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地作用。
一、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的地位与作用
1、高校学生干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张名片
高校学生干部是大学生群体中先进分子的典型代表,他们在具体工作的开展,或是在与其他兄弟院校进行交流中所展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能力水平,直接体现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同时也展现了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水平。因此高校学生干部是高校重要的人才资源,更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依靠力量。
2、高校学生干部是教育工作者与广大学生之间的中介力量
学生干部既是高校开展教育工作的对象,又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载体,他们是教师、辅导员做好专业教学,开展日常工作的得力助手,直接或间接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具体而琐碎的工作。学生干部是老师与学生之间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一方面向广大学生强化老师布置工作的意图和用意,另一方面向老师或学校反馈广大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起到了良好的上传下达地作用。
3、高校学生干部是学生“三自”教育的领头人
与普通学生相比,学生干部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道德素质、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因此他们是高校中提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这一理念的实践者。同时,学生干部来自于广大学生中,具有良好且广泛的群众基础,他们 “三自”教育工作的成效能够在广大青年学生中起到榜样和辐射作用,能带动和提升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和落实。
因此,培养一批素质高、能力强、作风正的学生干部是推动高校人才培养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途径,也是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
二、高职院校共青团学生会工作的现状
1、团学工作文化底蕴薄弱,缺乏优秀文化的育人自觉
本科院校经过长年的发展与积累,已形成一套完整且系统的团学工作文化系统和文化生态环境。本科院校的大学生在参与班、团事务和校园文化活动中,能耳濡目染到团学工作的文化本质,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感知或学习到一部分科学的工作方法,能或深或浅地接触到实现自身能力提高和素质提升的平台与机会。而高职院校虽然正处于大发展时期,但与本科院校相比,远远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文化底蕴。高职院校的学生干部更需要以“靠老师教”的这种方式去开展工作,被动地学习和掌握工作方法的技能与技巧。
2、学生综合素质普遍不高,好中选优的用人格局难以形成
高职院校扩招后,进入高校深造的门槛就降低了,使得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这对共青团学生会干部的选拔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优秀的、拔尖的、可胜任的学生干部范围越来越小,学生的工作能力与岗位要求差距较大,导致高职院校在培养和选拔学生干部时,不是好中选优,而是矮中取长。
3、高职院校学制客观制约,学生干部无法实现充分成长
我国的高职院校都采用三年制学制,学生在校时间相对较短。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往往是被老师“催熟”的,他们在还没有完全成长和培养完成的时候就要去独挡一面,这种过度的利用和索取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
4、社会不良风气普遍蔓延,浮躁功利心态影响长远发展
当前,社会上有较多的不良风气正逐渐在校园中蔓延开来。学生干部中的“官本位”思想、攀比心理、功利心态或多或少的存在,这直接导致了部分学生干部不从长远角度出发,只局限于眼前利益,从而在开展共青团学生会工作中,不能做到从工作实际出发,从岗位实际出发。
5、90后学生自我意识强烈,难以形成结构合理有战斗力的团队
在共青团学生会开展大型校园文化活动中,往往需要各部门群策群力,通力合作。而90后作为当前高校大学生的主流群体,他们鲜明的个性,较强的自我意识,较弱的团队合作精神,势必会影响活动的进度和成效,一支强而有力的学生干部团队很难形成。
6、老师抱怨学生干部能力差,缺少主动陪伴学生成长的心理和实际行动
负责共青团学生会工作的指导老师经常有这样的体会:布置给学生干部的事情经常会达不到预期效果,从而经常抱怨学生干部没有落实开展好。但作为指导老师,更应该认识到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是需要老师的指导和教育的,需要老师花时间和精力去教授的,在一定程度上,老师是缺乏对学生干部的关注与引导。
三、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养与发展的若干对策
1、注重文化积淀和传承,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人才发展文化
提升和凝练高职院校的文化内核,对于提升高职院校的文化软实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年各大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打造校园文化品牌活动,这是一种对文化的提炼、积淀和传承。这种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必能感染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干部,让他们开展在共青团学生会工作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从而在文化发展中学习和获取到具有专业特色的素质和能力。
2、创新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确保学生精英进入干部队伍
创新学生干部选拔和培养机制,是保证共青团学生会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学生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工作,无法做到面向全体在校大学生,更无法做到一抓一大把优秀的学生人才。怎样用最科学的方法选拔出最优秀的学生干部,是值得教育工作者去思考和探索的。当然,这其中也需要老师有敏锐的眼光,有“伯乐相马”的能力,通过各种活动载体,把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选拔到学生干部的队伍中来。
3、建立学生干部资源库,尝试延长学生干部工作年限
由于受到高职院校学制的影响,学生干部真正发挥作用才干的时间较短,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一种资源的浪费。高职院校的共青团学生会可以把历届毕业的学生干部组建一个学生干部资源库,在相对较长的时间里,让这些学生干部仍旧参与到团学工作中去,用老干部的经验去带领在校的学生干部开展工作。
4、加强三观意外的成才观、事业观等教育,强化校园正能量
“怎样才是一个有用的人才,怎样才是一份成功的事业?”这是当代大学生应该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最为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尽可能减少社会上功力心态对学生的影响,强化正确的理想信念,纠正学生干部这种偏离价值观的观念。
5、选好配强团队领袖,重视团队建设和成员发展
高职院校共青团学生会要注重学生干部团队的打造,尤其要重视团队领袖的选拔和培养,一个好的领袖能将团队中的各个成员都凝聚起来,形成一股强而有力的绳,带领团队为共青团学生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也要充分注重团队成员的自身发展,关注他们的心理状况,学习成绩,生活情况,帮助他们提升工作能力,优化工作方法。
6、做好学生干部生涯发展的教练和陪伴着,使其学会成功
作为高职院校共青团学生会的指导老师,要主动融入和关注学生干部的成长与发展,尤其是对学生干部在思想上的引导与关注。我们经常说,老师不可能教会学生做任何事情,但能教他们学会做事情。在给学生干部布置任务时,要做到下任务时提要求,要有条块的设定,也要有内容的框定。在学生干部开展具体工作中要时刻关注和发现问题,让学生干部感觉到老师时刻在自己身边,这样做事情成功的概率也会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
[1] 涂德祥.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四川:西南大学,2009.
[2]熊磊.加强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四川:西南师范大学,2004.
[3] 石国亮.高校学生干部工作的理论思考 [J] .当代青年研究,2008(1).
作者简介:
凌琳(1983—),女,浙江嘉兴人,助教,文学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