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海蓉
(厦门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福建 厦门 361004)
儿童图书馆的阅读环境是否优良,直接影响儿童读者的情感、心情、兴趣以及思维、分析、判断等能力。文明的阅读环境能诱发积极的阅读行为,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条件,因此,为儿童读者营造一个文明的阅读环境,是儿童图书馆读者服务的重要内容。营造文明的阅读环境,不是只靠图书馆硬件条件和图书馆员服务态度的改善就能解决的,儿童读者的文明行为起着重要作用。引导儿童读者遵守纪律、文明借阅也就成为儿童图书馆读者服务的重点工作。而针对个别儿童读者的不文明行为而开展的劝导工作,则是重点之中的难点工作。
少年儿童是一个尚无行为能力的、缺乏自制力的未成年人群体,所以,当他们在图书馆接受服务的过程中,常会有意无意地出现破坏阅读环境的不文明行为,有些行为甚至形成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这些不文明行为,有的是处于这一年龄时期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所造成的,有的是在某一特定环境下儿童心理变异而造成的,因此,必须了解各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不同的现象有不同的产生原因,而同一种现象的背后,也可能有不同的原因,应该做具体的分析。
这是儿童图书馆常见的一种不文明现象。一些儿童读者无法专注于一本书的阅读,而是东翻西看,时常把书架上的书翻个遍。又有一些儿童读者在书架上取书,不是认真挑选自己喜欢的书,而是搬下一堆书,摆满了一桌子。这些随意乱拿乱放图书的现象,将书架上原来井然排列的图书顺序打乱,造成乱架,不仅影响其他读者查找图书,也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这些儿童读者阅读时注意力不集中,儿童自我约束能力相对较差。儿童注意力不集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活泼好动、不善于支配自己行动的儿童尤其突出。他们自我约束能力相对较差,缺乏规则意识。儿童的自我约束能力,是由年龄特点和心理成熟度决定的。一般来讲,年龄较低的儿童,其自我约束能力较差,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接受正规教育之后,儿童知道了规则的存在与作用,自我约束能力逐步增强。因此,这种现象更多的是出现在低幼儿童阅览室。儿童的自我约束能力是在教育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同样,儿童读者在利用图书馆时,也需要接受图书馆规则的培训,让儿童慢慢养成要自觉遵守图书馆规则的意识。
在儿童图书馆,这种不文明行为也不少见。一些儿童读者把图书馆当成了游乐场,旁若无人地在阅览区内喧哗嬉闹,或狂奔乱跑,或高声尖叫,严重影响了他人的阅读。此外,抢占座位、出声朗读、接打手机等现象,也是属于此类的不文明行为。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与儿童活泼好动的生理特点有关联。儿童的这种生理特点,往往会无意地流露出来。当他们感觉不到身边环境有规则约束时,他们会无意地流露出这种“天性”。儿童图书馆宽松的自由的阅读气氛,与学校里紧张的学习重负和严格的校规形成强烈的反差,使得儿童读者一进入图书馆就有身心放松的感觉,于是就会有一种心绪的释放,尤其是自我约束能力不强的儿童也就表现得突出一些。
随意破坏图书馆的阅览桌椅或其他设施,随意撕毁图书报刊,这种不文明行为虽然是较为个别现象,但却是严重的不文明行为。出现这种现象,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处于“叛逆期”年龄的儿童因某种原因产生的逆反心理而做出的不文明举动,是故意性的行为;二是缺乏规则意识的儿童,不理解儿童图书馆的设施与图书是公共财物,而是把他当成自家的玩具。对于这种不文明现象,图书馆员应作深入调查,了解动因,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劝导工作。
儿童读者对图书馆员不尊重的行为,有的表现在语言粗俗。如对图书馆员叫“嗨”,或“老板”、“师傅”、“先生”、“小姐”等社会上的称谓,而不用“老师”的称谓了。有的表现在态度蛮横,动不动就出粗口、耍脾气。这些不文明行为如果不加以劝导,会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也造成阅读环境中的不正之风滋长。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是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儿童读者把图书馆当成了商场超市,把图书馆员当成了售货服务员。二是对图书馆及工作人员的不满。当儿童读者对图书馆的设施、馆藏、服务项目及对图书馆员的专业知识、服务态度、工作方式等不满意时,也会发出一种情绪性的不文明行为。
预防性劝导是在儿童读者进入图书馆之前,或在未出现不文明行为之前开展的劝导工作,其作用在于防患于未然。预防性劝导主要强调读者宣传教育工作,务必使图书馆的读者守则、阅读规范以及在图书馆所应有的文明行为宣传到每个读者。
2.1.1 举办文明阅读讲座。利用读者培训、读者阅读讲座、读者座谈等形式,经常性地宣传读者应遵守的图书馆规定,并在宣传图书馆的功能与学习的关系的同时,强调保持良好阅读环境、培养良好的课外学习好习惯的重要性。
2.1.2 开展读者教育活动。儿童图书馆不仅是服务的场所,更是教育的阵地,应多开展读者教育活动,教育小读者从小树立良好文明的课外学习习惯,改变儿童读者把图书馆市场化的偏向,要求儿童读者一律称图书馆员为“老师”,明确告诉儿童读者,图书馆员所具有的服务职能和教育责任。
针对性劝导是当儿童出现不文明行为时,对其不良行为进行现场劝导。这是儿童图书馆最常使用的劝导方法,具有及时性、针对性的特点。
2.2.1 采用“轻劝重导”的工作方法。当儿童读者了解了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后所出现的不规范、不文明行为,主要是无意识的行为,或说是儿童的天性所造成的行为,比如人为的噪音问题,因为孩子们天性爱动、爱说爱笑,图书馆员的“劝”,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如果是低幼读者,其“劝”的作用几乎为零。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劝导工作就应该采取“轻劝重导”的方法。当小读者把我们图书馆员视为真正的老师以后,劝导工作就已经开始起作用了。所以,结合导读进行劝导工作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2 采用“以小劝小”的工作方法。儿童之间的互动,对促进儿童认知的发展会比成人的训导更为有效。同龄儿童的言行举止往往会对其他儿童产生榜样。因此,以小读者劝导小读者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儿童图书馆在小读者群中挑选表现优秀、善于交流的读者,建立劝导志愿者小组,利用这些小志愿者的主人公意识和特有的荣誉感,去管理、劝导其他小读者的不文明行为,不仅能起到表率作用,也能使自己的阅读行为起到较好的自我约束作用。
惩戒性劝导是对扰乱阅读秩序较为严重的儿童读者,在多次劝导无果的情况下采取一些以教育为主的处罚。这种劝导是一种约束的手段,是为了维护优良的阅读环境而采取的一种必要措施。需要家长与学校的配合,家长让孩子到图书馆,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孩子能更好地学习,多阅读对学习有帮助的书籍。当得到图书馆发出的配合教育的请求时,相信所有的家长都会积极配合的。学校老师对在校学生校外行为同样具有教育责任,儿童图书馆应与学校沟通配合,学生在图书馆的不文明行为,应列入学生本人期末的行为操守成绩。
惩戒性劝导应该注意,处罚只是手段,引导儿童读者规范行为才是目的,因此,不能一罚了之,更不可出现体罚现象。儿童图书馆应结合心理咨询服务,深入了解研究这些儿童读者的心理特征,对其进行心理矫正,帮助他们养成健康、良好的阅读行为。
馆员首先必须熟练掌握图书馆的服务程序和操作,对馆藏有较好的了解,对图书的架位熟悉,对重点图书、热门图书了然于心,提高图书馆的专业素养,让我们图书馆员配得上“老师”的称号。
图书馆员要进行劝导工作,要让读者服从你的劝导,像尊重学校老师一样的尊重你,你就必须要有为人师表的行为规范,劝导过程中的态度、方式方法、一言一行都要无愧于“老师”的称号。只有这样,图书馆员的形象才能得以重塑,才能让“老师”这个在小读者心目中至高无上地称呼为我们做好劝导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
儿童图书馆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氛围是培养儿童读者良好学习习惯的场所,读者阅读行为的优与劣,会影响其一生的走向,因此,规范文明阅读行为的重要性远超于阅读本身。儿童图书馆员应该自觉地承担起儿童读者阅读行为的劝导工作,它不仅是营造良好阅读环境的必要措施,而且是培养儿童文明行为的重要职责。
[1] 伍晓光.浅析高校图书馆的不文明现象[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8):82-83.
[2] 吕桂芬.浅议高校图书馆员的情绪管理与调适[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20
[3] 夏艳丽.公共图书馆开展少年儿童读者服务的实践与探索——以深圳市宝安区图书馆为例[J].河北科技图苑,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