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投射技术在儿童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2013-04-12 09:28金丽丽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儿童期绘画儿童

金丽丽

(淮南市谢家集区青少年宫,安徽 淮南 232001)

前言

当下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儿童时期的教育,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儿童美术教育是早期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儿童美术教育能够提高儿童的心智能力,尤其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尽管儿童美术教育的必要性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是大多数的教育机构都是市场自发组织的,并不在教育主管单位的严密管控之下,市场性是现代儿童美术教育的社会特征之一,在教育过程中逐渐暴露很多误区,比如:技术化倾向,把儿童绘画当作写实标准评价,过早地强化模拟物象能力,忽略了儿童美术教育的目标;社会化成人倾向,拼命地给儿童施加社会意义的影响,与成人绘画比肩齐高,研究表明这些所谓的“教学改革和实验”已经脱离了儿童美术教育的本质要求和目标,儿童美术教育的基本规律。

一、儿童期心理特点和美术表现特点

儿童美术的授课对象是学龄初期的孩子,这时期学生在绘画动机、绘画主题、绘画表现和自我评价方面变化较大。根据我国学校教育12年划分,儿童时期(6-12岁),大致为小学阶段,这一时期在智力、记忆力发展迅速,知识吸收速度快,慢慢能够理解和组织系统的抽象事物,在绘画方面从涂鸦期到图式期转变,以图式期为主,图式期绘画是涂鸦期绘画向写实期绘画过渡的一个时期,涂鸦期绘画是随心所欲的畅意发挥,无主题、无技法、无标准,也是在手部肌肉和神经没有完全按照脑部指令的结果,显示出稚嫩的视觉效果。图式期儿童的手部肌肉发育已经完整,手、脑、眼配合趋于娴熟,这个时期绘画最大的特点是图形符号化倾向,就是以概括的图形符号表达事物,形成图示化的模型,以不变应万变。图式期的绘画已经开始有一定的主题,依据主题自由发挥,平面化处理,自我假设逻辑。显然,感性思维主导在向逻辑思维主导转化,比如说画树,基本上都运用一到两种树的形式概括心里联想的所有树木,在画面中并不区分各种树的形式特点的区别。因此,在技法相对不作要求的情况下,绘画的主题性的演绎表现(图形设计)将是这个时期美术评价主要标准,主题性是指美术作品的情感诉求点,并充分运用构图、形式、色彩以及符号进行演绎表达,重要的是将自己的内心情感体验诠释和转译,与主题浑然一体触动感情共鸣。儿童期后期逐渐转向写时期,萌芽写实表达,注重高超的表现技术,评价标准也转移到对物象的模拟能力。

二、儿童期的形象认知特点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在构建认知世界的知识体系是通过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和处理信息进行的,霍尔(Stuart Hall)在论述这个问题时曾指出,人类依托一些表征系统,通过概念和符号构成意义。意义生产依靠于诠释的实践,而诠释有靠我们积极使用符码,编码,将事物编入符码,以及靠另一端的人们对意义进行翻译或解码来维持。①Stuart Hall ed:"Representation:Cultural Representations and Signifying Practices",Sage Pubilications,2002,pp.62.人类的认知发展和个人的认知发展有着相同的阶段。个人在儿童期也在构建自己知识体系,这个时期的重要特点是不是用语言构建逻辑体系,而是用图形图像(符号形式)完成对事件、事物的理解和认知。信息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通道进入思维体系进行加工处理,其中视觉信息是主要的信息来源,当大量输入视觉信息后,进行初级的选择、整理、归纳的加工程序存储在记忆中,在人际交流中通过言语和图画的形式输出。由于语言体系在这个时期是不严密的,思维具有非线性的特征,输入的信息也具有片段性和非线性,因此语言表达要严重落后于言语和图画方式。正如韩丛耀教授在“图像文化”研究文丛总序中说过,人类记录历史好表征世界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语文(语言、文字等)为主要载体的线性、历时、逻辑的记述方式;另一种是以图像(图形、影像、结构性符码等)为主要载体的面性、共时、感性的描绘方式。②朱永明:《视觉语言探析——符号化的图像形态与意义》,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页。而语文的方式已经成为这个世界的主流方式,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绝对的尊重,但图形记录有远远早于语文记录的历史,如同在人在社会性之处的思维水平阶段。

儿童期对社会意义的信息输入是片段性的,因此构建的心象也是非线性的,其输出也免不了具有同样的属性。一直认为儿童绘画更偏向于 “图形设计”或图形描绘,与当下的 “绘画”有本质的区别,当下绘画的社会性特征和艺术性特征在儿童绘画里是微弱的,评价标准天壤有别。儿童的图像认知是心象的反映,取决于儿童心理环境与周围视界的悄然结合,但又参杂了许多片段性 、拼凑性社会意义符号,心象在这里是指主体的心理观察和理解的图景,这种图景成为最直接的心灵信息。心像中的“像”是指儿童把心灵信息转化为可以被别人感知的主题、形式、色彩、笔触等要素集合的所谓的“绘画”。心象决定了心像。当我们聚焦到儿童的心像“绘画”中的时候,可以发现儿童的率真自由和顺意表达。

三、在儿童美术教学中图形投射技术原理与运用

投射(Projection)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弗洛伊德(Freud 1856-1939,奥地利神经学家、精神病医学家,精神分析的创始人)提出。后来成为一种特殊的人格测评技术。通俗地说,投射技术是向被试者提供一些未经组织的刺激情境,让被试者在不受限制的情境下,自由表现他的反应,然后根据反应的结果,可以推断被试者的人格特征。③邱章乐:《心灵信息》,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405-406页。图片投射源于心理测量中用于人格评估的投射技术 (Projection Technology)。投射是指人们把自己的态度、愿望、情绪等不自觉地反映在外界事物上的一种心理现象。在图片投射中,所采用的投射工具是一系列图片,分析人们对这些图片的反应,帮助获得人们内心想法。在儿童美术教学中,一般运用从具象到抽象渐进过程的图片材料,在一定情境下对学生进行信息刺激,把学生的心象图景投射到图像材料上来,并进行情景化的演绎和时空连接的逻辑规划,形成完整的故事情节。比如教师展示一个有机图形,没有具体意义指向,形成投射,孩子根据自己的心象逻辑,确定其意义范畴并不断演化成具体的事件或故事。在教学过程中,群体学习的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投射结果,形成有别的意义,正是这样的差别意义构成互动的教学材料,教师依据材料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辅助学生根据信息和元素重新构建心像信息,完成教学内容,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辅助可以抚慰和诱导正确的价值观和学习观,完成教育价值。

四、在儿童美术教学中运用图片投射技术原理的教学意义

(一)有利于形成开放式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美国教育研究会前任主席B.S.布鲁姆创立的掌握学习模式中认为,就一般的学习而言,个别教学的效果往往优于群体学习,因此在群体教育中获得个别教学的效果,就要辅之以每个学生所需的频繁的反馈和个别化矫正性帮助。图片投射可以将学习材料进行单元化和个别化处理,获得个体教育与群体教育的有效结合。与经典的程序性教学模式相比,教学过程的戏剧化和互动性是开放式教学模式的优点,可以拓展学生主体取向,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比如说拿一个具象的半杯水作为投射图形,让同学进行阐释和演绎,有的同学联系自己的学习负担很重,还有很多的任务没有完成,就想到自己是一条鱼,可以在水里自由自在的游戏,脑子里会出现海豚、海星、美人鱼之类的形象;有些同学可能了解最近的气候环境的变化因素,担心环境与人类生活,就可能会联想到节约用水,保护资源的心象图景,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应加以引导和归纳,传播教育内容,施加情感交流。

(二)有利于形成想象与创造结合的学习模式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已知的,想象是未知的,但想象力赋予人们前进的动力,推动着人们去获取知识,它是科学发现、发明的必经之路”。儿童绘画对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的培养与获得是至关重要的。在图形投射演绎过程中,同学间的相互启发,激活儿童的想象力,学生都获得满意相关主题,在老师的指导下可以描绘、表达,形成心像。这样可以打破教师主导下解释、提问、解答、确认的程序学习模式,拓宽了学生的心理视界,延展主题范围。前文提过儿童期的心理图景具有片段性和拼凑性和符号性的特点,展现心像时的无组织性,只是顺意的表达。但在过程中顺着语境充满了想象,创造了各种符号。

(三)有利于形成情感交流、积极引导、矫正偏差的教学效果

绘画本身就是一种情感表达,是培养儿童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手段,“真、善、美”是美术作品的价值导向,真情实感是必须具备的最基础条件。研究表明,儿童教育中创造力与非智力因素中的动机、兴趣、情绪、意志和性格等因素又较大的关联度。现在儿童,智力因素基本相近,那么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和培养将成为关键因素,这里不是否定智力因素的重要性,智力是创造性思维得以产生和发挥的基础,高智力水平只是高创造力的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当智力因素同质时,而非智力因素在此起着比智力因素还为关键的作用。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情感化的非智力因素要施加到教学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由于美术作品具有强烈的情感性特征,情感教育是儿童美术教育是重要的载体,情感性通常也是儿童绘画的评价的标准之一。在教学互动中,依据学生投射反应的实际情况,教师巧妙设计教学方案,加大情感交流渗透力度,积极引导,矫正偏差,培养学生敢于表达、积极沟通、团结合作的学习情感,对儿童期的心理成长会产生及其重要的教育作用。

结语

儿童期是幼儿期向青春期过渡阶段,也是人生重要的转折期。儿童期的成长和教育奠定了非智力因素培养和发展的基础,儿童期的美术教育承担了重要的作用,美术教育不仅要保护好儿童自己构建的心理世界,还要利用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和方法,把握教育本质,创新教学模式,有效激活想象力和创造力,才是儿童美术教育的终极追求。

猜你喜欢
儿童期绘画儿童
医疗卫生服务利用在儿童期逆境对中老年健康影响间的中介效应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大学生儿童期受虐与攻击性、自尊的关系*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伴儿童期忽略的抑郁症患者前扣带回氢质子波谱对照研究☆
WONCA研究论文摘要汇编——儿童期语言技能与成人读写能力:29年跟踪研究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