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福会》对现代中国家庭教育的启示

2013-04-12 18:36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福会喜福会弗莱

纪 莹

(湖北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北 孝感432000)

《喜福会》是当代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的处女作。这部小说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为关注。它讲述了第一代中国移民母亲和她们在美国出生长大的女儿这两代人在中国和美国生存打拼的故事,重点突现这两代人之间的代际冲突和心理隔膜,反映出中美两国家庭教育理念和实际教育状况的巨大差异。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剧,在家庭教育方面,很多中国父母会遇到《喜福会》中母亲们类似的困惑。《喜福会》所折射的中西教育理念和实际教育状况值得深入探讨和借鉴。

一、文化差异与代际冲突

《喜福会》主要描述了四位华裔母亲和她们在美国出生长大的女儿的故事。“喜福会”原是母亲们在美国打麻将、聊天、享用中国菜肴的每周的定期聚会。因为战乱和传统的封建文化所苦,这些华人母亲们在来到美国之前都受尽磨难和屈辱。虽然她们移居美国已有几十年,但铭记于心的是中国传统教育。她们都认为母慈女孝,子女无条件服从父母的教导是理所当然的。她们严格教育女儿,左右女儿的大小事情,把女儿看作是自己生命的延续,不想女儿再次遭受自己那辈女人的痛苦。面对母亲们的高压约束,女儿们以各自的方式倔强地反抗,很多时母女间互相伤害,上演沉默剧,形同陌路。随着中西文化差异的急剧上演,成年后的女儿们更占主动地位,她们以西方人的家庭价值观独立地处理自己的事业、爱情问题。母女间隔膜已久,当女儿们在婚姻中遇到挫折,母亲们爱的牵引使得女儿们重新思索母亲们的建议。母女们都做出了让步、理解,最终也预示着中西文化冲突会走向融合。小说中四对母女的故事引人入胜:吴素云采取各种措施逼迫女儿学这学那,一心只想女儿成才,可是女儿吴静美却想要独立和自由,学业未成,才智平庸,甚至长期居住在母亲家,母女间的矛盾持续长达二十余年,最终女儿回到母亲的故土——中国大陆看望姐姐,重新了解母亲。另一位母亲龚琳达一直强势、专制地对待女儿,几乎想要控制女儿的一切。女儿一味反抗,后来她虽事业有成,可象棋天赋也没能得到充分发挥。第一次婚姻失败后,在母亲的呵护和鼓励下,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第三位母亲莺莺,对女儿从小就很严格,甚至说教、恐吓,女儿也遗传了母亲的隐忍、柔弱。她在自己并不平等、缺乏关爱的婚姻中并不快乐。莺莺激发了女儿的虎气,她终于说出淤积在心底许久的委屈,积极解决婚姻问题。第四位母亲安美,从小目睹母亲用生命换来女儿一生的平等地位和安逸生活。女儿许露丝虽深受美国文化的影响,可骨子里继承了母亲的谦卑、软弱。露丝嫁入豪门后万事失去了自己的主见,以致丈夫最终提出离婚。母亲的及时提点唤醒了她,她大胆表达自己的心意,勇于争取属于自己的财产和女儿,最终打动了丈夫。以上四对母女之间之所以会出现激烈的代际冲突,追根溯源,是因为母亲们忘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国环境的不相融合。

二、《喜福会》对现代中国家庭教育的启示

通过剖析《喜福会》中美国华裔家庭因为家庭教育差异所造成的母女急剧的对抗关系,笔者不难得出《喜福会》对于如何有效做到既继承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美德,又能够吸收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家庭教育的先进之处,实现两种不同家庭教育思想结晶的完美融合,有很大的启示作用。现具体阐述如下:

启示之一:变“望女成凤、严加管教”为“引导子女人尽其才”。

母亲们来自旧中国,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孝悌与忠顺就是核心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比个人更重要,母慈女孝,下一代对上一代的责任和义务更为重要。子女在物质上赡养父母、和颜悦色对待父母、精神上顺从父母。个人价值的实现要以父母、家族的追求为轴心。[1]而西方教育家罗素认为:“我们应尽可能摆脱种种势力的干扰,而努力去思索那些能把年轻人本能的愿望和冲动引导到教育上来的种种方法。”[2]大多数美国人信奉自己都是自由独立的个体,自己决定自己的一切事物,成功失败都是自己的事情。《喜福会》中最能反映这一点的就是许安梅的割肉救母。龚琳达也几乎牺牲了自己的一生,只为兑现对父母许下的一个诺言,这些摆脱了巨大痛苦的母亲满怀憧憬来到美国,而且在这儿她们也开始了新的生活。但是,她们在美国社会环境中仍然沿用传统的中国家庭教育。吴素云一直期望女儿能够成为天才,费尽心力给她做智力测试、劳心劳力供她学钢琴……可是,女儿吴静美却欣赏西方的价值观,做一个平凡自由的人。更有甚者,她是母亲和龚琳达阿姨攀比和争斗的对象。她一直深怀不满,开始固执地反抗母亲的权威,钢琴演出失败,成绩达不到优秀,到母亲去世前母女还在为是否回到大学读完博士学位而争执,并且个人婚姻迟迟没有着落。她痛苦地对母亲说:“我成为不了你希望的那样的女儿。”[3]136母亲的封建家长制作风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她说:“世上从来只有两种女儿……听话的和不听话的。在我家里,只允许听话的女儿住进来!”[3]136无独有偶,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父母格外关注孩子的物质享受和学业成绩。我国人口众多,竞争压力大,家长的虚荣心理很强,总是很关注孩子的学业、事业发展,忽视生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家长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来设计孩子的未来,希望孩子不要遭受自己曾经的不幸。笔者在对一所中学的调查中发现,92.5%的学生对父母的专制十分不满。而很多美国家长以为,孩子的生存能力、独立生活能力比学业更为重要。孩子亲自处理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且从小就帮助父母做一些家务,比如饲养宠物、洗车、锄草等,等到他们年满18岁都要打工挣钱。因此,父母在栽培子女时,不能有太强的功利心,要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学会尊重欣赏孩子,自由发展孩子的特长和主观能动性,抱有一颗平常心。

与此同时,父母在子女发展的关键时期也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放手而不放任。《喜福会》中,女儿们成年后,按照自己喜爱的西方文化对待爱情和婚姻。母女之间仿佛隔着厚厚的障壁,母亲们只能无奈地接受女儿们的选择。女儿们的婚姻都不尽如人意。在她们最艰难的时刻,还是母亲们及时伸出援助之手。许安梅和莺莺失望地从女儿的婚姻中发现,“可能因为她是我生的,而且,她恰巧又是个女孩子,因此,在她身上,还是显示出那种东方女性的优柔寡断。我们就像是台阶一样,一级接着一级”[3]174。可见,一直深受美国文化熏陶的女儿们,骨子里挥之不去的依旧是温柔顺从的中国本性。“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母亲们劝导女儿振作,并把这种坚强、自信的中国优良传统传承给女儿们。女儿们也一改往日倔强的叛逆,重新审视母亲们的忠告。毕竟母亲经验丰富,莺莺大胆掀翻那张极不平衡的桌子,马上指出女儿、女婿貌似平等婚姻下隐性的男尊女卑的实质,鼓励女儿积极争取自己期望从婚姻中获取的尊重平等,否则就大胆离开。丽娜开始接受了母亲的指点,及时说出淤积在心中多时的愤怒,积极抗争。许露丝在丈夫的爱护和尊重下,嫁入豪门。婚后,丈夫陷入繁忙的家族商务中,而她逐渐失去自我,直到丈夫有了外遇。母亲及时地提醒她:不要自怜自哀,不要让丈夫把她的奉献视作理所当然,不要重蹈外婆的覆辙。她懂得了自我价值,大声喊叫:“你反正不能就这样,把我从生活中领出去这么顺手一丢。”[3]179于是她触动了丈夫。在经历第一次婚姻的失败后,一直要强、精明的薇弗莱也在母亲的点拨和包容下,找到真爱。她终于体会到,“多年来,只是以她的绒线披肩为盾,编结针为剑,貌似张牙舞爪地,却在等着自己的女儿,将她请进她的生活中,一直等成一个脾气暴躁的老太太”[3]168。由此,我们也要理性对待西方文化,不能一味反叛中国传统文化。随着岁月的流逝,母女们都做出了很大的自我调整,且彼此也加深了理解和换位思考。父母给孩子充分自主选择的机会,培养孩子独立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有助于他们正常生活,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毕竟,父母经验丰富,在子女人生转折时期可提供相关建议,使他们在正确的道路上良性发展。譬如,很多高校教授子女的成就都不错,这很大程度上来自父母长期对他们综合素质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对升学、求职、婚姻等大事的建设性建议。

启示之二:变“批评说教、沉默式冷战”为“鼓励平等、友好沟通”。

中国传统文化讲求克己复礼,谦虚谨慎,追求完美,教育方面很大的特点就是严厉,并且特别看重弱点和不足。很多情况下无论孩子做得再好,父母仍旧会对他批评、指责。就算孩子取得一些成绩,父母不是第一时间鼓励、肯定甚至奖赏他,而是会指出一些毛病和弱点,避免重蹈覆辙。西方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儿童有两个基本需要——爱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4]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关注人类的内心需求、实现自我价值。薇弗莱从小在下棋方面表现出异于常人的天赋,在母亲的悉心指导下,她越发有自信,进步神速。她第一次去参加棋赛,就夺得一个奖杯。她本渴望得到母亲的赞誉和奖赏,可母亲边擦拭奖杯边不失时机地教育道:“下次赢得再出色点,再少给吃掉些棋。这次你丢了八个棋子,上次是十一个,你已经进步了。不过最好再少丢几个。”[3]78女儿们在美国社会领会到的是:“不要对人太苛求,这不是一种好的教育方法。……父母不要老是批评孩子,相反,却应该多鼓励他们……当你只是一味地批评,似乎就意味着你希望的只是失败。”[3]20虽然中美两国父母同样爱自己的子女,但是表达方式各有不同。中国父母喜欢“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去说服孩子,潜意识认为乖孩子就是听父母话的孩子,忽视孩子综合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所以,中国孩子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普遍较弱,缺乏思想和个性。而美国父母更注重孩子的社会实践和体育锻炼,有机会就要孩子多出去兼职、学技术,进行社会调查来解决实际问题,他们也时常带领孩子一起进行户外运动和旅行。这和杜威的“在做中学”的观点是一致的,在活动中激发孩子的想象能力、实践能力、认识社会的能力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喜福会》中,许露丝一直十分信赖母亲,母亲一直在她耳边唠叨、说教,她思量道:“如果我听她的话,那长大后也会像她这样,凡事都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而如果我不听话,那就会耳朵太软,太容易听别人支配了……三十年以后,妈还是试图要我做个听话的孩子。”[3]208

当父母和子女的观点不一致的时候,该怎么办呢?薇弗莱在母亲的期许和栽培下,棋艺迅速提升。9岁时她就荣获全国棋赛的冠军。可是,母亲便拉着她逢人就吹嘘:“这就是薇弗莱·龚,我的女儿。”女儿很不乐意这种做法,觉得忽视了她的自我价值。于是母亲间发生了激烈的争执,母亲道:“哎呀,你认为与妈妈一起,很丢你脸是吗?”[3]227女儿则讥讽道:“为什么你非要拿我出风头?如果你自己想出风头,那么你为啥不学下棋呢?”[3]227为此,她叛逆地决定:以后再也不学下棋了。对此,母亲却是保持沉默,置之不理。越是沉默越是反抗,薇弗莱之后长时间没有下棋,等着母亲请求她再度下棋。可是母亲告诫她凡事想学就学,想停就停,这次不会那么容易了。失去了母亲的肯定、支持和鼓励等积极性关注,她也随之失去了自己的过人天赋,变得很平庸。这就体现了罗杰斯的“自我发展的机制”理念。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自由发展,在必要的时候也要及时给予条件性积极关注和无条件性积极关注。吴素云和吴精美这对母女很多时都处于沉默状态,互相伤害。女儿搞砸钢琴演奏会后,回到家本希望母亲朝她大骂一顿。可是,母亲却一反常态地保持沉默。女儿陷入了深深的沮丧,因为母亲如果对她大骂,她就可以把心里的烦闷都倾诉出来。“沉默就像长在母女心中的一块肿瘤,把双方都折磨得痛苦不堪。”[5]直到母亲去世前夕,她和母亲才打破沉默。原来母亲一直把全部永不言弃的希望放在她身上。永不言弃的希望也代表母亲永远的爱,她却一直认为母亲对她过于苛刻。两代人之间缺乏沟通、互不理解以致互相伤害。而美国父母和子女之间就能平等沟通交流,孩子可以决定自己的事情,父母给予适当的引导或者鼓励。在家庭的大事上孩子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看法,父母都很尊重孩子的选择和个人隐私。现代小孩的物质享受是丰富的,可是工作、学习和生活节奏很快,小孩应接不暇,难免内心孤独。父母也要尽量多抽时间听听小孩的想法,陪小孩一起玩耍、学习特长、共同成长,帮他们解决人生风雨路上的困难。同时,家长也要终身学习,提高教育小孩的艺术和自身综合素质,这样家长和小孩有更多分享,既可以让小孩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不伤害自尊心和创造性。

启示之三:变“集体主义”为“竞争互助”。

吴精美和薇弗莱从小就是竞争者,精美常常被薇弗莱比下去。一次,吴精美、薇弗莱和她们的母亲都在场,精美给薇弗莱公司写的广告案被退回,并且毫无修改的余地。薇弗莱很强势地表明,这不是她们公司想要的风格。精美有着善良隐忍的性格,吃蟹时总是吃最烂的,不像薇弗莱总是吃最好的蟹。她们虽生活在美国,但都深受各自母亲的影响。中国人讲究内在的品格修养和礼仪道德,强调善良谦虚、退让隐忍、集体主义、卑己尊人。很多时候为了集体、家庭的整体利益,个人不得不忍受、包容和礼让。美国人更为现实,强调个人主义为中心,强调民主、自由和平等,重视利益和实效,鼓励人们在平等的基础上展开竞争。即使是兄弟姐妹,也都凭自己的努力赢得父母的喜爱。故美国人很重视培养孩子适应环境、独立生活的能力、自我表现的能力和自主管理的能力。例如,中国人的婚姻很多时都是两个家族的事情,并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情,包括了道德感、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家族荣辱感等诸多要素。而在美国人看来,婚姻就是两个人的事情,别人无权干涉,并且婚姻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追求幸福和快乐,一旦发现两个人在一起不幸福了,也许会重新作出选择。美国人的动手能力从娃娃抓起,幼儿园的基本课程就是玩沙子、玩水,经常请名人包括家长给孩子讲课,鼓励异性交往,学校经常举办正式和半正式的舞会,上大学后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学制的长短,情商颇受重视,它是智力因素以外对智力活动起直接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在美国企业界就流行着这样的观点:“智商使人被录用,情绪智力使人得以晋升。”我们于是得到如下启示:变“集体主义”为“竞争互助”。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们很多时候需要张扬、个性地展示自己的才华,赢得一席之地;同时,也要注意与人协作,不能过于自私,独木不成林。

三、结 语

归根结底,《喜福会》中的母女冲突甚至远远超过中国本土的母女代际冲突,留给中国读者很多深思。《喜福会》以一种中性结局给我们展示两种文化碰撞和融合的美好未来。精美带着母亲的希望,漂洋过海,全家团聚。女儿在历经多年的反抗和叛逆后,终于能够反思中美两国家庭教育观和文化的巨大差异。然而,这一天到来得未免有些迟了,母女两代人已经互相伤害得太深太久,不免让人掩卷沉思,唏嘘不已。作为第二代移民,她们也开始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国文化的融合,继承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汲取新文化的精华,实现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在家庭教育价值观、文化等方面也深受西方影响,传统的价值观也受到巨大的挑战。在家庭教育方面,许多中国母亲碰到的问题和《喜福会》中母亲所遇到的问题有很多相似之处。在家教方面,中国父母也要跟上时代发展的形势,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教育水平,汲取中华民族家教的精华,同时积极借鉴国外有益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并因地制宜地制定适合中国家庭的教育方案。父母争做孩子的良师益友,与孩子共同成长,增强教育的开放性,增大与学校的合作,落实素质教育,互相理解、信任、沟通,增进互动,共同营造和谐、宽松、民主、愉悦的家庭氛围。

[1]肖群忠.孝与中国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12.

[2]罗伯特,罗素.自由之路[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48.

[3]谭恩美.喜福会[M].程乃姗,贺培华,严映薇,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4]弗兰克,戈布尔.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159.

[5]陆薇.走向文化研究的华裔美国文学[M].北京:中华书局,2007:98.

猜你喜欢
福会喜福会弗莱
英国FLYGER弗莱戈阀门有限公司
英国FLYGER弗莱戈阀门有限公司
英国FLYGER弗莱戈阀门有限公司
英国 FLYGER 弗莱戈阀门有限公司
论《喜福会》中麻将游戏的文化建构意义
跨文化视阈下的中美文化冲突
浅析《喜福会》的叙事结构
从《喜福会》看华裔家庭的文化困境
电影《喜福会》中母女双重文化境遇中的自我追寻
《喜福会》文学评论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