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 妍
(长安大学,陕西 西安 710064)
文学作品塑造了一个个经典的形象,诉说了一个个戏剧化的故事。那些一个个鲜明生动、栩栩如生的人物,一个个荡气回肠、引人入胜的故事总能给人无限的遐想。我们的目光在字里行间中划过,平面的文字同时在我们的脑海中展开了立体的影像。但是俗话说得好,“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从纸张到影像的转化过程中掺入了每个读者的理解。同样,由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也掺入了民族文化的印记。以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为例,好莱坞与BBC不同的表现形式在电影中潜移默化地传达着英美文化差异。
《傲慢与偏见》是一部颇受影视青睐的文学作品,被英国、美国、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印度等国家翻拍了众多版本。在这些版本中,以美国和英国的版本最为著名。但是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在这种转变过程中,我们恰巧窥见了英美文化的不同。《傲慢与偏见》描写的是英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的世态人情,但是在不同的国别版本中,它不自觉地被赋予了不同文化的风格。
美国1940版的《傲慢与偏见》开篇便是繁华的街巷,林立的商店,匆匆的行人。接着在衣帽店展开对话,是快节奏的美式生活和商业化标志。而英国1995和2005版的《傲慢与偏见》都是以和煦的阳光、开阔的草野、恬静的山间小路开篇,更有英国古典风格的清雅和诗意。这样,从影片开始便给了我们不同文化氛围的体悟。
从故事的展开来看,美国版的故事紧凑,充满了功利性的巨大转折,事件转变快得让人有种跟不上的感觉,体现出了幽默与戏剧化的“傲慢与偏见”。而英国版的故事有种细细道来的感觉,有一种平平淡淡的细腻温情,舒服自然的转折冲突,体现出了智慧与浪漫的傲慢与偏见。
从艺术手法看,英2005版中充满了富有艺术魅力和幽幽诗意的长镜头。第一处出现在开头,跟随伊莉莎白的脚步,和着古典悠扬的音乐,我们的目光随着镜头周转、穿越门廊来感受英国乡下普通中产阶级的生活状态和英国乡村恬淡的气氛。第二处是舞会上,“依然是伊丽莎白周转在并不十分轩敞的室内空间。晃过一路的衣香鬓影、莺声燕语,带出形形色色人物素描,最后再由伊丽莎白而止。整个画面如圆舞曲般轻盈流畅,一气呵成,犹如一幅华丽的画卷”。第三处依然是这样的方式,巧妙地从舞会中各个门厅穿过,让人在纷繁的画卷中发现主角的素描和状态,充满艺术感和诗意。第四处是夜晚从窗外看室内各个人物的状态,更是缓缓流淌的诗意和自然。而美国版的则表现在美式的幽默和强烈的戏剧化转变。美国好莱坞电影被称为“过分显现的电影”,快速的情节转换传递着让人应接不暇的滑稽和冲突,在“第十放映室”中曾有一句评价——“这一版本也就是美国的傲慢与偏见”。
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让人充满了想象,而在影视化的过程中,演员的服饰打扮成了最能抓住人们眼球的立体形象。
在简·奥斯汀生活的那个时期,英国女性的服饰突出唯美、飘逸、隽秀的特点。从当时简·奥斯汀的画像和那个时期的很多资料来看,当时女装的腰部是不断抬升的,到世纪之交时,“衣服的腰部已经非常的高了,紧身束腰小且贴身,裙长而常常及地……这种外形是以优美的希腊雕像为基础而设计的。因此,白色也就成为人们最为钟爱的颜色了”。这正是英国电影所传达出的服饰的特点,回归了古希腊女神的飘逸圣洁之美,也是为什么舞会中大家都着白色长裙的原因。
而美国,40年代流行的仍是钟形的撑箍裙。各种复杂的花边,各种感觉的衣料,各种繁杂的修饰,给人一种花花世界的繁华。虽然影片是黑白的,但从影片开头的买衣料来看,她们是穿着粉色和蓝色的衣服参加舞会的。这与白色高腰贴身长裙的英国社会风情完全不同,而是一种美式的生活图景。
在简·奥斯汀的作品中,总是少不了舞会,《傲慢与偏见》也不例外。抛却舞会所带来的各种内涵,单单看两国对其不同的表现,也可发现很多有趣的现象。
在英国版的《傲慢与偏见》中,舞会上出现的是宫廷式的英国乡村舞蹈。在美国版中,舞会中的舞蹈是19世纪流行的波尔卡舞和华尔兹。这也与两国的文化有关。
英国是一个有着王室情结的国度。而英国乡村舞的舞蹈形式源于法国宫廷,“这种舞蹈的原理在于显示18世纪礼仪的风采、优雅和正统”。这与英国崇尚的优雅高贵密不可分。而美国是一个快节奏、商业化的国度。由于“美国文化是一种多元化文化”,为了应对所面临的文化挑战,形成了一些新的思潮和自己的生活方式。这种新的价值观也自然反映到它的影视作品中。它会融合多种文化因素,不断创造新的文化形态。对于在他国出现的新时尚,美国也起着引领的作用。美国历史较短,而且是由殖民地独立而成的国家,没有英国那种历史沉淀出的王室情结,它更崇尚流行与时尚。也正因为如此,在美国版的《傲慢与偏见》中,华尔兹和波尔卡舞代替了颇有王室风范的英国乡村舞蹈。
在饮食上英式菜是世界公认的名人年夜菜,它历史悠久、工艺讲求,很得世人青睐。与此相关,英国人在用餐上也是很讲究的。英国人虽然常自嘲本身不擅烹饪,但在英国人的餐桌上,菜肴之丰富,种类之繁多,实在让人惊叹。在英国版的《傲慢与偏见》中,摆满各种美味佳肴的餐桌多次出现,尤其是2005版,多次出现了一天中不同时间的餐桌,食品之丰富,餐具之精致令人惊叹。第一次是在晚上,镜头特别给了英国的一道传统菜肴——土豆。第二次是在早上,鸡蛋、红茶、培根、各式饮料、各式面包,瓶瓶罐罐数不胜数。这也与他们的文化有关。英式菜口胃清淡,油少不腻,餐桌上的调味品种类却良多,由客人按照本身的喜好调味。
而在美国版中,吃饭的情节只出现过一次,而且匆匆而过,种类也相对简单。关于具体的菜肴,只有一句“给我点果酱和饼干”,可以让人窥见他们的饮食。我想,这与美国后来的快餐文化也不是没有关系。事物的快速发展,使人们压缩了吃饭的时间和复杂程度,而在影片中,故事的迅速发展也压缩了餐桌的纷繁胜景。
另外,通过对比可以发现,英国版的《傲慢与偏见》重景色,而美国版的重人物。我想这也有很深的思想文化渊源。
英国曾经环境污染严重,以浓雾著名。但经过多年努力,现在英国“已经成为了环保成就最高的国家”。在很多英国电影中,英国的美景都在担负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同时,英国电影中的自然风景也能够更好地宣扬这个国家的环保理念。在《傲慢与偏见》中,多次运用了行云流水般的长镜头,给人提供视觉盛宴的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风景如画的英国乡村美景。随着保护自然的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英国电影借助静谧、稳重、平淡见长的乡村景色来讲述触动心灵的故事。“这些美丽的画面会让人怜惜,进而产生出向往和保护之心”,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正是英国人通过影片传达出来的环保智慧。
而美国,由于公众对于电影演员个人的好奇,也由于“卡尔·莱默尔为求战胜专利公司而推出了第一位明星,明星制度就此在托拉斯公司与独立制片公司之间的斗争中应运而生”。因此,人也是美国电影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美国版的《傲慢与偏见》中,看不到辽阔的风景,只能看到充满了人迹的画面。另外,英国的乡村情结经过历史的沉淀与自然融为一体,深深印入每个英国人心中。而美国就没有这种深厚感情。
像这样的差异在影片中随处可见。甚至演员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间都诉说着民族风范,环境中的一花一草、一砖一瓦都传达着不同国度的风范。以上只是采撷了英伦与美风差异的明显瞬间,也只是从《傲慢与偏见》一部文学作品的影像化来分析。但是,影像从字里行间中走出的过程是一个立体化、形象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学形象被不同的人打扮,被不同的文化打扮,而具有了不同的风韵。
参考文献:
[1]视频资料:影像名著·傲慢与偏见[Z].第十放映室,2006,(50).
[2][英]玛吉·莱恩.简·奥斯汀的世界——英国最受欢迎的作家的生活和时代[M].郭静,译.海口: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004.
[3]王加丰,周旭东.美国历史与文化[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4]视频资料:看得见风景的英国(下)[Z].第十放映室,2007-04-08.
[5]理·德科尔多瓦.世界电影·美国明星制度探源[M].宋琦,桑重,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0.
[6][法]莫尼克·卡尔科·马赛尔,让娜·玛丽·克莱尔.电影与文学改编[M].刘芳,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7]视频资料:傲慢与偏见[Z].英国BBC拍摄,2005.
[8]视频资料:傲慢与偏见[Z].英国BBC拍摄,1995.
[9]视频资料:傲慢与偏见[Z].美国好莱坞拍摄,1940.
[10][英]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M].王科一,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