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校贫困生“后资助时期”发展的探讨

2013-04-12 05:58吴军箭张文君
关键词:南通贫困生资助

吴军箭 张文君

(1.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船舶与海洋工程系,江苏 南通 226010;2.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交通工程系,江苏 南通 226010)

所谓高校贫困生,是指在国家招收的普通高等学生中,由于家庭经济,无力支付教育费用,或支付教育费用很困难的学生。[1]教育费用主要包括学费、住宿费、书本费、考证费、生活费等。“后资助时期”是相对于“资助时期”而言的,如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的“后示范时期”,可以理解为资助以后的那段时期,也可以理解为贫困生毕业离开学校以后到完全融入社会无差别的那段时期,本文所提的“后资助时期”,主要倾向于对后者的研究。现阶段国内外学者研究与探索主要集中在“资助时期”,对“后资助时期”的关注、研究和探索则较少,而关注“后资助时期”对贫困生顺利走向社会,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人意义重大,这不仅关系到贫困生走上社会的基本生存问题,而且关系到贫困生今后的发展问题,甚至关系到贫困生整个家族脱贫致富问题、社会和谐与国家的长治久安。这是一个大的课题,应该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研究与探索。本文将从提出“后资助时期”的原因入手,探索有利于提升贫困生“后资助时期”发展的措施。

一、对高校贫困生“后资助时期”发展关注的原因

之所以要关注高校贫困生的“后资助时期”的发展,有其重要的客观原因。今年全国有699万毕业生,被人们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而且往后的连续五年中,每年仍将保持700万左右的毕业生。这对我国高校就业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加之我国高校的一些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结构性失业依然存在。此外,2008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的持续影响,导致对外贸易需求下降,企业生存困难,用工需求不振。另一方面,之所以要关注高校贫困生的“后资助时期”的发展,也有重要的主观原因。高校贫困生主要来自农村与城镇困难家庭,由于家庭贫困,学生的心理与普通家庭学生多少存在自卑、偏执、人际交往困难等问题,这对他们今后正常融入社会造成极大负面影响。此外,贫困生在英语、计算机等课程方面普遍落后于普通学生,没有普通学生那样多才多艺,这都对这些学生的今后生存与发展造成不利,更需要人们的关注。

二、提升贫困生“后资助时期”生存与发展的解决措施

我国在经济资助方面已经建立健全了相关资助体系,从2007年开始,我国每年用于助学的财政投入,助学贷款和学校安排的助学经费达500亿元左右,全国1800多所高校约400万名学生将从中受益。但资助不仅有经济资助,而且还包括精神资助与能力资助,我国在精神资助与能力资助方面还只是出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相关的体系。现对提升贫困生“后资助时期”生存与发展的措施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自身方面

1. 感恩回报社会。通过大力弘扬义务献血、去孤儿院、敬老院开展志愿服务,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等活动形式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加强育人效果。如我院一名毕业生,成立船海系爱心社,通过发动收集、变卖饮料瓶,获取善款来帮助系部、学院和社会上的困难学生,他本人也经学院推荐,入选全国“自强之星”候选人。

2. 自立自强行为。把贫困生视为解困的主体,积极支持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赚取学费。国家应大力推行并真正落实“学分制度”,鼓励学生在完成规定学分的情况下,去就业创业,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精神。国家应加大宣传报道自立自强典型例子的力度,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打造更多的“正能量”。

(二)国家、社会与高校方面

1. 能力培训。可借鉴福特基金项目,实施贫困生英语培训、贫困生普通话培训、计算机技能培训、公共关系资格培训、办公自动化培训、微机安装调试与维修培训、中级预算员培训、图形图样制作员培训、汽车维修工/中级培训等,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地位参与各项目,并逐步渗入到项目的策划、实施全过程,以缩小与非贫困生在学业、素质发展方面的差距,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交际能力、创新能力、社会服务能力。

2. 各类考证培训。国家可提供各类层次的培训与考证服务,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与喜好自由进行申报,并给予相应的补贴,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一技之长”。此外,学校也应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训与指导,以我院为例,2007年学校借助于船舶工程中心这一平台,设立“助理设计员”岗位,安排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贫困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真实地参与船舶的生产性设计,并发放相应补贴。此举不仅解决了贫困生的基本生活困难,还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职业发展后劲;2009年,我院又建立了软件服务外包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设立“助理开发员”岗位,安排计算机专业的贫困生参与软件项目的设计开发工作,专业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深受用人企业欢迎。

3. “订单式”培养。鼓励学校与企业之间互相投资,将学校与企业的经济利益直接联系在一起,能避免政策性的“订单式”培养,开展实实在在的“订单式”培养,如南通农院把“工厂”搬进校园,实行园校合作、引企入校;上海交大与东洋之花合作,把企业实验室搬进大学校园;南通商贸高等职业学院实行的人才定制培训、定向人才培养、学员定向就业;南通职大成立罗莱商学院,学生除在学校进行课堂学习,还利用罗莱家纺专门提供的实习岗位,在企业一线,提前开始体验工作环境和工作状态;我院于2011年与2012年与南京远洋合作分别购买了“海澜之舟”号与“长阳门”号两艘生产性实习船,定期安排学生上船开展实践性操作,工作能力得到较大提升。

4. 科研助困。2012年河北经贸大学启动科研助困基金项目,贫困生可以根据所学专业自愿申报课题,学校组织专家评审出50个可行性强的项目进行资助,课题一年,最终由专家评估是否结项。根据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的不同评定等级,资助金额从1000元至5000元不等,资助总额共计20万元。如结项课题成果在国家级重点期刊(核心期刊)发表或调查结果被有关部门应用产生效益,学校还将继续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此种形式,受资助学生有了种“踏实的感觉”;“没有觉得比别人低一等”,甚至还有种搞科研的“神圣感”。[2]此外,以我院为例,对于科研和科技服务项目,学院按照比例从科研和科技服务经费中提留助学经费,专款专用,资助协助导师参与科研任务的困难学生。2012年来,累计提取科研助学经费3.6万元,根据参与科研学生的工作量和成效发放3.2万元,涉助学生21人。通过科研资助,使学生摆脱了自卑,拥有了自立自强的本领,实现了“物质资助”与“精神资助”双丰收。

5. 境外学习资助。为了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不因经费问题错失境外学习机会,南开大学日前设立了一项“本科生留学助学金”,首批有29名品学兼优的贫困生获得此项资助,他们将分别赴我国台湾地区的3所大学参加暑期课程项目。该项举措,让困难学生不因经济问题而错失多元的学习机会。[3]

6. 就业工作。2013年,南通市实行了“一对一”就业援助,对有意愿的未就业困难毕业生开发公益性基层就业岗位,进行优先安置;组织岗前技能培训,根据用人单位岗位需求,对部分难以就业的中低层次、长线专业毕业生进行短期“订单式”岗前培训;组织开展就业见习培训,积极推荐困难家庭毕业生进入市级、省级和国家级未就业毕业生见习基地进行见习。[4]

7. 创业指导与扶持。国家、社会和高校应积极为贫困生提供拓展实践技能型助学的平台,提升学生就业与创业的能力。我院2010年8月出资10万元注册成立“艺海拾贝”有限责任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投资管理咨询、创业培训、商务活动策划、市场调研;企业形象设计、礼仪服务;技术咨询、转让;文化办公用品、工艺品、日用百货销售;电脑维修;电脑图文设计、制作。2012年来,公司的销售额近22万元,利润4.2万元,累计共有28名学生参与公司运营,发放报酬3.7万元。此外,常州大学投入100多万元建立了“常青藤”大学生创业社区,形成了“创业社团+创业项目+创业学生”的大学生创业传承机制,建立由同行专家、成功创业校友、多学科背景和创业成功经验者提供服务的“校园创业诊所”,以跟进式创业指导为大学生创业项目“把脉问诊”,让大学生创业项目能够“办起来”、“活下来”和“传下去”,构建形成校政企联动的“协助创业”跟进培育机制。南通纺院对于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学校负责提供项目来源、技术指导和免费办公场所等支持建立创业工作室,挂牌后参照公司模式由学生独立运作。

此外,国家也应持续开展免费创业培训指导,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加大毕业生的创业扶植力度,使更多的贫困生走上脱贫致富的创业之路。以南通市为例,从2013年至今,市级已出台10个配套文件,逐步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为创业者提供资金扶持。2011年,为解决大学生创业融资难题,市人社局与南通大学共同设立了总额为1000万的南通大学生创业基金,并投资200多万元建设市直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江海创业园,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了3年房租全免的经营场地、小额担保贷款、贷款贴息、社保补贴、初始创业补贴、创业成功奖励等政策扶持。

(责任编辑 远 扬)

[参考文献]

[1] 白海燕. 新时期高校贫困生问题及对策研究[D]. 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08.

[2] 闫世峰,周聪聪. 河北经贸大学创科研助困新方式“精神资助”让贫困生拥有神圣感[N]. 中国青年报,2013-1-18(1、8).

[3] 张国,张剑. 南开大学:贫困生境外学习可获资助[N]. 中国青年报,2013-5-9(3).

[4] 叶国,倪丽斯. 多措并举应对“史上最难就业年”[N]. 江海晚报,2013-5-23(A5).

猜你喜欢
南通贫困生资助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蓝印花布:南通独具特色的非遗传承
非遗南通
南通职业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南通中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