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敏
(吉首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2012年2月,林书豪,这个之前名不见经传的NBA球员占据了各大媒体报道的重要版面,成为世人关注的对象。林书豪的高度和重量,在高手云集的NBA赛场并不出众,但这个曾经不起眼的东方身体,正转化为一个标准的流行文化文本,掀起了一场包含消费、体育、文化多重意蕴的符号奇观。
“景观”是德波社会批判理论的关键词,原指一种展现出来的可视的客观景色、景象,也指一种主体性的、有意识的表演和作秀。[1]美国的道格拉斯·凯尔纳在《媒介奇观——当代美国社会文化透视》一书中将“景观”一词升格为“奇观”,意指当代媒体对“景观”的过度炒作和夸张,甚至“膨胀”,并将因当代媒体自身的膨胀和跨越式发展所导致的各种令人瞠目结舌的超级“奇观”称为“媒体奇观”。[2]本文认为,林书豪现象已经演变为身体奇观、商业奇观、媒体奇观、文化奇观的聚合物。林书豪的自然身体,正在被多重奇观效应建构、篡改与再建构。
林书豪的成名似乎是短短几个月的事情,但林书豪的身体之所以能成为奇观,却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西方世界中的体育运动一直带着种族优越感的傲慢与偏见,并习惯将东方人的身体排斥在运动空间之外。“自19世纪以来,男子气概崇拜成为英美中产阶级生活中的普遍特征,也被这些社会中的白人男性主导体制用来确认其对扩张中的运动场域的支配地位。”[3]所以,体育场域中的有色人种男性身体也不可避免地成为被放逐的对象。“运动态的身体是白人的身体,与身体的孔武有力有利维系在一起的还有敏锐的判断力和自由、坚强的意志力。”[3]而在进入20世纪后,黑人、黄色人种参与体育运动的状况使得之前的身体成见发生了很大变化,体育成为有色人种加入商业化职业运动的重要途径。从积极的意义上来说,黑人与黄色人种加入主流体育运动有助于促进实现种族平等,让更多人接受种族差异和多元文化,但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有色人种在体育运动领域能够获得的身份,依然受到种族规范性概念的约束。正如林书豪所说,有一些偏见认为亚洲人比较缺乏体力,不能打篮球,其实亚洲人在体育方面还有很多没有被肯定。东方人的身体若想在体育场域中获得认可,其难度可想而知。
作为黄种人,身体劣势是天然存在的,也正是因为这种身体劣势的存在以及一直存在的刻板认知,林书豪的身体才能以奇观形式“脱颖而出”。林书豪的身体基本条件在NBA赛场并不出众,所以他在球场上的优异表现,必须远远超出东西方人的双重期待。西方媒体评价,林书豪已体现了类似纳什般的穿插组织灵性,他更有吸引包夹时仍强行推进的斗志与实战能力。这种以白色人种优秀球员(纳什)为参照的描述方式,说明林书豪这一东方身体在NBA赛场的突围,是以其超出西方球员的球技为基础的。在林书豪之前,没有任何华裔或亚裔球员得到过如此赞誉,这也是林书豪的成功得以以旋风速度传播的基础。
在东方人尤其中国人看来,林书豪身体所展现出的绝对掌控进攻的领军能力、球场判断与控球智慧,其意义远远超过单纯的赛场竞技。在如今姚明退役、易建联难有表现的情况下,林书豪身体的球场征战不仅寄托着中国球迷的偶像迷思,也呼应着中国人体育强国的集体潜意识。所以,林书豪身体在表征篮球运动的速度、快感等基本内容之外,还与种族、主体、身份认同等多重元素形成多重指涉,成为构建奇观的重要元素。
长期以来,体育界是充斥着商业奇观的领域,林书豪这一东方身体在NBA篮球赛场上所展示出的速度、高度、强度、敏捷性、审美性、协调性等方面的优势,以肉身现实挑战极限、挑战自我的气概,在现代商业手段的推波助澜下,变成了吸引眼球生产受众的法宝。而林书豪,也变身为现代社会一个极具增长潜力的商业消费符号。
与林书豪的知名度提升相匹配的,是一系列商业利益主体对他身体价值的重新估价。“华尔街金融人士近期也开始关注林书豪的品牌价值,TrimTabs Investment Research公司副总裁陈敏毅指出,除了林书豪本人在合同代言、球衣价格方面体现出最直观的大涨之外,他给NBA联盟、给球馆本身带来的商业价值,更是潜力无限。”[4]而与此同时,各大品牌开始对林书豪身体形象使用权的争夺。多伦多猛龙、达拉斯小牛、波特兰开拓者在内的多支球队都希望签下林书豪,最后林书豪以3年2510万美元合同加盟火箭队。
从当初被闲置的“板凳球员”,到如今被各大球队、各个商家疯狂抢夺的“零输豪”,林书豪身体价值的暴涨,其根本原因是什么?《雅虎体育》专栏作家马洪尼称,“中国向NBA出口了姚明,姚明在NBA的成功也反哺了中国市场。肤色与血缘的作用不可小觑,姚明退役后,NBA在中国的影响大幅下降,好在林书豪适时而出。”[5]与此同时,NBA主席大卫·斯特恩表示,他也希望再有一个类似姚明的中国球员在NBA大获成功,因为这对中国市场至关重要。这从上赛季姚明退役,NBA在中国的受关注程度遭遇几乎垂直落体式下降就可以看出来。可见,林书豪的出现,结束了NBA中国市场的颓势。而对于NBA联盟来说,只要林书豪保持首发上场的话,亚洲市场给NBA付出的转播费用也会大幅增加。“据《福布斯》杂志估算,如果以NBA上赛季38亿美元的收入来计算,考虑到林书豪所处的市场以及他与中国的关联,仅在国际电视转播权上,NBA本赛季的收入就可能增加1到2个百分点;商品销售和国际电视转播两块可能会为NBA增加4000万到8000万美元的收入。”[4]如果说当初签下姚明是为了开拓中国市场的话,那将美籍华人林书豪推上前台,中国大陆市场、台湾市场与美国市场的林书豪粉丝都将被吸引过来。由此可见,现今的体育运动为已经被商业逻辑所主导,商业利益成为指导大众媒介对体育信息选择、加工、传播时新的价值判断标准。在这一新价值判断标准的指导下,大众媒介的体育传播行为、体育明星的价值评定都也开始发生畸变。大众媒介为获取商业利润,就必须为广告商生产受众,而且这些受众还必须是符合广告商需要的特定受众群。因此,文化工业的生产过程,就是生产受众的过程,体育明星的价值评定,就是其吸引受众能力的商业化评估。
凯尔纳认为:“媒体奇观是指那些能体现当代社会基本价值观、引导个人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并将当代社会中的冲突和解决方式戏剧化的媒体文化现象,它包括媒体制造的各种豪华场面、体育比赛、政治事件。”[2]林书豪媒介奇观的形成,首先得益于他刻苦训练和极好的职业素养,但他能成为席卷全球的“林疯狂”,最为关键的因素,是媒体在其中所起的推动作用。
CNN是全美最好的新闻台, CNN焦点新闻关注世界热点和全美大事,对于平常的体育新闻并不涉及。但该节目以尼克斯击败湖人为背景,大赞林书豪的表现并回顾了林书豪的奋斗历史,形容其为“美丽的童话”。[6]而ESPN则把当年用在姚明身上的专有名词“王朝(Dynasty)”转给了林书豪,NBA官网甚至评价说,继姚明之后,林书豪将在NBA掀起一股新的东方风潮。这种超常规的推介方式,无疑为林书豪的“旋风式”传播奠定了基础。
更令人震惊的是林书豪在社交网络上被传播的速度。众所周知,在社交网络时代,一个人成名方式迥异于传统媒体占据主导的时代。以前大众知悉名人的最主要途径是报纸和电视。大多数情况下,人与事的曝光度取决于媒体是否报道,普通群众所充当的不过是一个相对被动的信息接收者。但在互联网的时代,社交网络高度发达,过去主观性不强的“观众”摇身一变也成了神通广大的传播者。值得关注的人与事,会促使人去分享和转发。而高分享率和高转发率,会在社交网络上带来高曝光度,而且其传播速度是传统媒体的“造星”模式所不能比拟的。人际传播的优势也被带入到社交网络的传播中,这可说是社交网络最大的魅力。在这个过程中,普通受众的力量才是主导,传统媒体反而变成了“观众”,传统媒体转而向社交网络寻找信息源。林书豪的推特粉丝、新浪微博粉丝,在他赢球之后总会暴涨。社交网络上受众的“口耳相传”,更是让林书豪的成功以“旋风”速度被传播。“现在是一个混合媒体的时代,社交媒体呈上升趋势,而传统媒体的造星模式也仍旧可行。”[7]传统媒体的隆重推介加上社交网站的疯狂推动,林书豪的身体奇迹,才在最短时间内被各方聚焦并迅速成为轰动一时的媒介奇观。
除了球场上的那些精彩之外,林书豪的看点,还包括对他的血统与身份的论争。中国媒体在报道林书豪时,总喜欢强调他的祖籍——浙江嘉兴平湖。事实上,20世纪70年代,林书豪的父母移民美国,林书豪属典型的第二代移民。而在中国大陆的媒体报道里面,很少提及林书豪的父母,尤其很少去强调他们拿美国护照,也保留台湾护照。通过有意识地误读,林书豪成为继姚明、易建联之后在NBA球场上最醒目的“中国球员”,甚至有球迷在网上“联名上书”,希望林书豪能代表中国男子篮球队参加世界比赛。虽说球迷的举动有制造噱头的嫌疑,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球迷的确不自觉地将他们对中国男子篮球的胜利期待投射到了这一“中国身体”之上。争夺林书豪籍贯的现象还出现在台湾。因为林书豪的父母都是台湾人,苦于没有国际篮球巨星的台湾人终于不再“眼红”姚明,他们有了自己的支点,他们甚至不使用“华裔”的字眼,而是称呼林书豪为“台裔”。
事实上,林书豪拥有美国国籍,接受的是美式教育,信仰的是基督教,而且从文化价值观上,他打球的动机是追求“永恒的快乐”,不是输赢的快乐。“我不是为球迷打球,不是为家人打球,甚至不是为我自己打球,我必须要为上帝的荣耀打球。”这说明,林书豪是个地地道道的美国人,一个彻头彻尾的“香蕉人”。 “百分之百的美国人”、“代表美国的利益和价值观”,演绎了一场“美国梦”而已。[8]《纽约每日新闻报》说:“亚裔哈佛球员林书豪上演美国式经典传奇。虽然林书豪身上已经有那么多标签,他曾经被低估,他有华裔身份,他毕业于哈佛。但他的故事更是一个篮球的故事,一个纽约的故事,一个从板凳上横空出世成为球星的美国故事!他努力打球,坚持不懈,成就了属于他的美国梦。”[9]
有关林书豪身体文化归属的讨论,尤其是他身上所体现的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中国人/美国人、东方/西方等多个层面的暧昧不清与文化越界,正是文化迁徙时代林书豪身体奇观丰富内蕴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一提的,林书豪在多次接受采访的时候,都有意识地悬置了有关了国族归属这一核心问题。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新移民,林书豪对生存的土地的忠诚和对民族的归属之间的暧昧态度,充分展现了新世界公民的身体特质。事实上,林书豪国族认定的不确定性也是其奇观性的关键因素。
在以高科技为支撑的现代媒介的作用下,通过媒介与政治、文化、商业、娱乐等因素的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事件在大众传媒中不断被复制和重构,原来属于某一地区或族群所独享的景观,经过全球媒介的共谋式推销,演变为全球受众共享的传媒奇观。如今,林书豪的肉身现实,已然成为媒体文化、体育运动、商业运作、文化论争为一体的奇观集合物。无论林书豪本意如何,他已经不可避免地成为现代奇观社会的经典符码之一。
(责任编辑 远 扬)
[参考文献]
[1] 居伊·德波. 景观社会[M]. 王昭凤,译. 江苏: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0.
[2] 道格拉斯·凯尔纳. 媒体奇观——当代美国社会文化透视[M]. 史安斌,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9, 3.
[3] 克里斯·希林. 文化、技术与社会中的身体[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146.
[4] 陶邢莹. 林书豪商业战已经打响,媒曝其价值或会超越姚明[EB/OL]. [2012-07-02]. http://sports.hf365.com/system/2012/02/22/011397877_03.shtml.
[5] 宋承良,张婧,宫赛赛. 林书豪中国式商战,4中国品牌角逐匹克最接近[EB/OL]. [2012-08-02]. http://sports.qq.com/a/20120223/000683.htm.
[6] 林书豪疯狂表现引全美关注,登上美国CNN焦点新闻[EB/OL]. [2012-08-02]. http://sports.hf365.com/system/2012/02/13/011383192.shtml.
[7] 王崇旭. 从林书豪现象看社交网络的力量[EB/OL]. [2012-07-02]. http://www.ifanr.com/73858.
[8] 张天潘. “林来疯”:想象共同体的狂欢[N]. 南方都市报,2012-02-26.
[9] 朱冲. 林书豪,中国球迷的新焦点[EB/OL]. [2012-07-02]. http://www.eeo.com.cn/2012/0215/22082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