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论”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探析

2013-04-12 04:22
航海教育研究 2013年2期
关键词:概论学时理论

(大连海事大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承担着核心角色,它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同时也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如何提高“概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是“概论”课教学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一、“概论”课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概论”课教学模式尚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课时多,内容繁杂,教师任务重。目前,高校“概论”课大多在56学时以上,最多超过100学时。“概论”课是由原来的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思想理论组合而成的,其教学内容丰富而庞杂,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党务、外交等诸多方面,此外还有重大理论的提出、形成、发展、完善及与时俱进继续创建的新理论,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权威性,同时也具有相互联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概论”课尽管与其他课程相比课时数较多,但由于课程内容的丰富繁杂,若教师对每个理论问题的讲授都力求全面、系统,其结果只能是面面俱到,学生感觉平淡无味,听课积极性不高。此外,在课程考核方面,目前大多数高校对“概论”课的考核实行任课教师自主命题、加大学生平时成绩等措施,以此加强教学的实效性,但这种考核方式因命题主观性太强,再加上教学要求命题重复率低,因此教师的教学难度也随之增大。

二是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概论”课的教学模式亟待多样化。进入21世纪以来,国情、世情和党情不断变迁,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时期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问题及各种思潮的暗流涌动,使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种多样化的复杂形势下进行“概论”课的教学,若一味照本宣科和正面灌输使学生接受并且信仰马克思主义已经行不通了。而“概论”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不仅仅是给予学生一些概念、原则和结论,使他们了解国情、观察世界,更重要的是赋予学生一种理论思维和看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要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解决大学生面临的各种新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概论”课实践教学的建议

1.加强教材建设

按照教育部制定的教学大纲,选用教育部统编教材,并广泛参阅教育部推荐的优秀教材,为每位教师配备全套教育部“思政课”培训资料,为教学提供充分的保障。“概论”课的教材在内容编写上还存在重复性的问题。比如“科学发展观”在教材第一章第五节、第六章、第八章、第十一章都有涉及,不可避免地造成教师讲课内容有重复、创新性低等问题。笔者认为,可以把相关内容进行整合或者分专题教学,可使授课的系统性增强,学生也很容易掌握相关内容。另外,要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教学体系转化为学生的知识体系、能力体系、素质体系,以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为主导,全面发展为目标,根据“概论”课的特点,改变传统教材的授课理念模式,不要把这种纯粹的高深度的理论停留在表面,最终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真正做到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2.丰富教学形式

目前主要采取课堂理论讲授为主,辅之以现代教学法手段进行教学,如专题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及以学生为主的演讲式、辩论式、互动式教学法等。针对教学中的热点难点和学生比较关注的问题进行讨论,通过各种形式引导学生广泛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改革考试考查方式

目前“概论”课考试成绩分为平时和期末两大块。笔者建议,在成绩的考核中可增加实践考查的比例,分数约占20%,以论文、观后感、调查报告等形式进行,以增强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80%以理论考查为主,平时课堂发言、讨论、考勤等也应包括在内。在教学实践中还要积极改革考试考核方法,逐步摈弃“知识点情结”,消除学生的“平时漫不经心,考前死记硬背”的现象,把考核重点放到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上来,只有这样,“概论”课的教育教学才更有实效。

4.重视社会实践教学

社会实践教学是概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设定学时为16学时,包括教学资料片6学时、参观企业4学时、社会调查6学时,同时把经济技术开发区、县城、农业生态园、校史馆等作为学校固定的实践课教学基地。在学生中成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通过各种社团活动,巩固教学内容;每年由教研室列出社会调查提纲,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学生到工厂或农村从事社会调查、志愿服务,也可以把实践教学和专业课学习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和社会中去。只有将书本上抽象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才能在实践中使学生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才能使学生认识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的巨大贡献和指导意义,才能使学生了解中国,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中国化、时代化。

5.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概论”课教学中,必须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设备,开发网络资源,形成网上网下教学互动、校内校外资源共享,将书本上生硬的理论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他们对理论的理解和接受。还可以鼓励学生将多媒体技术有效地运用于课堂讨论和社会实践中,有的放矢,使学生能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在课堂上,可以设置“一闻一观点”教学模块,鼓励大学生在课外多利用网络了解新闻和重大社会事件,积极参与有关问题的讨论,把所学理论用于实践,锻炼和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政治修养。

三、保障“概论”课实践教学顺利进行的条件

1.制度要到位

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加强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和评价。课堂实践教学的评价可通过学生评教体系来进行,体系包括具体的的实践环节;对学生的考核评价,要把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以真正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2.组织机构要健全

根据工作需要成立实施机构,制定相关工作制度,确保教改活动顺利开展。成立由校领导及有关(院)系部、处室组成的领导小组,对整个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进行总体规划、科学指导、监督,及时解决实践活动中的问题,并完善相关政策,促进实践教学各个环节、各项内容的协调发展,使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健康有序地进行。

3.教师素质要提高

实践教学不同于理论教学,它更注重实践素质。学校需要加大经费投入,制订培训计划,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培训。要鼓励教师到基层锻炼,同时建立对教师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评价体系。

4.加大教学成果宣传力度

“概论”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的高尚情操,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学校要成立相关的社团和宣讲团,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宣传开来,以指导实践。只有加强宣传,促进横向交流,才能形成规模效应,更好地扩大实践活动的效果。学校可以通过各种媒介宣传本学期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基本内容、活动主题、组织形式等,使全校师生了解和关注这项活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增加学生之间交流、学习的机会,从而产生立体化的教育效果,有效地强化思想政治课实践活动的积极作用。

[1] 杨慧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6).

[2] 张 倩.“概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实施的可预见问题及对策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9).

[3] 喻问琼.创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模式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1(8).

猜你喜欢
概论学时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学时压缩下有机化学教学方法探讨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青铜器辨伪概论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