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海洋学”双语教学实践及建议

2013-04-12 02:08松,刘
中国地质教育 2013年4期
关键词:问卷调查双语教学

胡 松,刘 浩

上海海洋大学 海洋科学学院,上海 201306

“物理海洋学”双语教学实践及建议

胡 松,刘 浩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201306

摘 要:本文论述在“物理海洋学”双语教学实践中产生的思考,包括双语课程设置的必要性和教材的选择,并针对英文和物理之间平衡提出了解决办法。对教学问卷调查进行分析,总结了学生反馈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关键词:物理海洋学;双语教学;问卷调查

“物理海洋学”是地学分支海洋科学类中的核心课程之一,从物理的角度理解温盐分布、海流、海浪、潮汐、海气相互作用等变化规律。这些物理海洋学知识为研究海洋地质、海洋生物、海洋化学、海洋环境和灾害等方面提供基础。

遵照教育部2001年文件要求,全国高校全面开展双语教学。上海市教委从2009年起开展上海市高校示范性全英语教学课程建设,旨在促进和形成一批教学理念先进、内容优化、方法合理的课程,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双语和全英语教学逐渐成为新教学方法改革的重点,在“物理海洋学”教学中获得了尝试。此外,进行“物理海洋学”双语教学还有以下部分原因:(1)多数物理海洋学早期基础理论发表在英文专业期刊,例如Sverdrup理论于1947年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Stommel关于西边界强流的开拓性理论于1948年发表在《美国地球物理学联合会会刊》,这些原始文献的阅读和相关理论推导有助于理解课程内容;(2)中文参考书较少,且涉及物理海洋学知识的中文网站也相当匮乏,而互联网关于物理海洋学的英文网站非常多,学习资料也很齐备;(3)物理海洋学知识处于日新月异发展阶段,许多最新学术成果多以英文发表,熟练掌握专业文献的读写可以更好地了解国际学术发展动态。

一、教材的选定

国内较早的教材有叶安乐和李凤歧编著的1992年版《物理海洋学》[1],此外有侍茂崇编著的2004年版《物理海洋学》[2],这些教材出版年份均已较长,许多最新进展没有得到介绍,但可以作为双语教学的辅助材料。笔者收集了4本常见的物理海洋学英文教材,并对教材内容特点进行了分析。

《Descriptive Physical Oceanography》最早出版于1964年,由英属哥伦比亚大学Pickard教授编著,特点是尽可能地从海洋观测结果中对流体运动进行定量描述,几十年来一直是美国教育界受欢迎的物理海洋学入门教材。最新版为第六版,出版于2011年,由加州大学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Talley教授等重新编订。据笔者统计,最新版包含了共260张图片,内容涵盖海洋形态、海水特性、热通量、观测方法、环流、波浪、潮汐等方面内容[3]。

罗德岛大学Knauss教授编著的《Introduction to Physical Oceanography》是美国东部常用的教材,第一版1997年出版,第二版2005年出版,共计188张图例,包含了海洋层化、热通量、运动方程、地球自转效应、主要大洋环流、温盐分布特点、波浪、潮汐、近岸海洋等内容。在新版中对数学要求较高的公式推导内容均放在附录中,便于不同数学水平的学生参考[4]。

由美国海军学校Malek-Madani教授编著的《Physical Oceanography-A mathematical introduction with MATLAB》是一本极富特色的新颖教材,出版于2012年。相比于上述两本经典教材,该教材融入了更多现代应用数学知识和计算机操作,通过MATLAB程序模拟大洋环流理论,一步一步编程实践和可视化来理解晦涩的物理机制。内容包含了矩阵代数、微积分、常微分方程、数值方法、地球流体力学方程、简化浅水方程、风生大洋环流理论等内容[5]。

由美国德州农机大学Stewart教授编著的《Introduction to Physical Oceanography》是另外一本英文教材,该教材适合海洋相关类专业研究生或高年级本科生。作者出于两个原因选择将教材免费放到互联网上,一个原因是物理海洋学知识更新极快,传统纸质教材的印刷出版周期太长,另一个原因是方便国际学生获取[6]。该书分为17章,主要内容包括了前言、历史背景、海底地貌、大气环流、热通量、温盐分布、运动方程、粘性、上层海洋对风的响应、地转流、风生环流、涡度、深海环流、赤道过程、数值模式、波浪、潮汐等方面内容。据笔者统计,共计插图178张。

就笔者体验,这几本英文教材呈现的共同特点是:图例较多,重视物理概念的描述,重视直观理解的培养,文章后通常包含了各种索引,方便知识点和专业词汇查找。海洋学是一门地理性非常强的学科,一张彩色的海洋要素分布图往往能包含很多信息,直观地把概念传输给读者。英文教材特别重视物理概念,淡化复杂的数学推导,这也符合大脑理解和记忆的特点。在实践教学中,考虑到易于获取和知识更新快等因素,我们从上述四本教材中选定了德州农机大学版《Introduction to Physical Oceanography》作为主要教材。根据笔者调研,国内许多高校如中国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学院等有许多教师选用了这本书作为双语课教材。这套教材既可以在课堂上用电子版,也可以由学生自行装订成书。另外三本则作为教师辅助材料,用于补充课件内容,增加课程讨论主题和课外阅读作业。

二、英语和物理的平衡问题

物理海洋学从物理角度理解海洋动力现象,需要有较好的物理和数学背景,同时采用英语教学,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英语水平,这给教学带来了难度。如何处理英语和数理的关系是成功进行双语教学的关键任务。

据笔者走访国内相近专业高校调研,许多教师采用分段办法,前半段主要讲授海底地形、大气环流分布、热通量和温盐分布,后半段侧重讲授运动方程、粘性、风生艾克曼层、地转流等数理部分。前半部分便于理解,用全英语教学,让学生能够自主阅读英文教材,后半部分逐渐增加中文授课比重,在较难理解的物理部分采用全中文授课,辅以中文课件。

借助这些经验,我们将一个学期48个课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授前言、历史背景、海底地貌、大气环流、热通量和温盐分布等内容,采用全英语教学。组织教研室整理了教材中出现的各种专业单词,单独汇编成册,在第一周发给学生,在第三周进行半个课时的小测验,要求学生在前三周攻克专业词汇任务。第二部分主要讲授运动方程、粘性、风生艾克曼层、地转流、大洋风生环流、涡度等内容。这部分涉及流体力学知识、偏微分方程求解和对科氏力及衍生现象的理解,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我们采用中英文相结合的办法,对于重点数学推导和物理难点用母语进行教学。第三部分主要讲授深海环流、赤道过程、数值模式、波浪和潮汐。这一部分采用全英语教学,充分利用英语教材和各种多媒体资料、动画、图片、数值模式计算结果,让学生直观理解环流、波浪、潮汐的各种特性。以上每节教学任务结束后都进行测验,对学生掌握程度进行阶段性小结。

针对英语和物理的平衡,我们在课外阅读方面也进行了改进。根据前三周英语测试的结果,根据学生不同的英文水平,布置不同的课外阅读材料。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布置物理海洋学期刊论文,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布置相关中文教科书的查阅,每周布置一次课外答疑,和学生讨论课外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三、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双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学生。针对教学效果,我们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测试班级人数为30人,问卷包含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主要知识点,请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程度匿名打分,满意度最高为5分,最低为1分。此外还请每位学生根据自身体验,匿名提出2~3个改进双语教学的建议。本节主要分析知识点掌握程度,学生反馈建议将在下一节讨论。表1为问卷内容、平均分和高分所占比重。

由调查可知,对于第一部分的知识点,虽然采用全英语授课,但英语并没有成为学习的桎梏。学生对于一些易于理解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很好,例如海底地貌类型掌握满意程度平均分达到4.82分,高分所占比重高达97%,只有一份调查表给出的分数低于4分。对于第二部分知识点,则出现了明显的分化现象。对于较难理解的物理概念,虽然采用中英文辅助教学,甚至有些部分以中文为主教学,仍出现大量学生掌握程度不够好。对于海水运动方程推导、连续性方程推导,掌握程度较好,达到3.55分和3.86分,4~5分的比重分别为53%(16人)和60%(18人)。对于需机械记忆的公式定义,如雷诺数和理查德数,掌握程度最好,平均分为4.1分,73%(22人)的学生填写了4~5分。而与科氏力有关的风生艾克曼层理论、地转流理论和Sverdrup理论,均为海洋中的抽象物理理论,因缺乏与实际生活相关联的直观经验,较难理解,掌握程度偏低,这些部分在以后将进行教学方法调整,增加数理例题和实验演示部分。

表1 部分知识点掌握程度调查结果

最后,询问使用英文原版教材是否对学习能力有所提高,平均分为3.69分,57%的学生持非常肯定态度,总体获得了学生的支持和认可。

四、学生的反馈建议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反馈建议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帮助,我们收集了调查表中提出的改进建议,经整理分类,列举了典型建议。

(1)加强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课前预习,课堂上交流预习心得;课后复习,下节课对上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提问。

(2)丰富教学方式和素材。学生可以以小组形式对课上的某一个话题进行讨论。

(3)加强翻译和提问。着重翻译重要概念、理论。物理海洋知识问题的抢答非常有效,随后老师归纳出来让学生完全消化。

(4)增加理论公式的练习题。关注公式的应用,可举一些例题,较详细地讲解计算思路和方法。

(5)进一步增加全英文授课的比重。讲课尽量使用英文,讲到比较专业难懂的地方再用汉语进行解释。

上述为学生提出的各类建议,真实地反映出学生上完双语课程后的体会。从学生积极反馈可以看出,学生们对于这门课的学习热情非常高,并且对双语授课提出了极有帮助的建议,其中许多办法可直接用于下一步教学方法改革。只有极少数(2份)问卷提出英语太难,希望多用中文授课。

五、 总结

本文介绍了几种较为常见的物理海洋学英文教材,利用这些教材进行了“物理海洋学”双语教学尝试。问卷调查和建议收集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对双语教学持肯定态度,而教学中与科氏力相关的物理规律仍是难点。根据这些实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方法改进:(1)加强预习和复习;(2)丰富教学方式和素材;(3)加强翻译和提问;(4)增加理论方面的练习题;(5)进一步增加全英语授课比重。这些建议不仅适用于物理海洋学,对于其他课程的双语教学也有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 叶安乐,李凤歧. 物理海洋学[M]. 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2:684.

[2] 侍茂崇. 物理海洋学[M].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462.

[3] Talley L D. Descriptive physical oceanography [M]. London: ELSEVIER, 2011: 560.

[4] Knauss J A. Introduction to physical oceanography [M].Long Grove: Waveland Press, 2005: 309.

[5] Malek-Madani Reza. Physical oceanography: a mathematical introduction with MATLAB [M]. Boca Raton: CRC Press, 2012: 456.

[6] Stewart R H. Introduction to physical oceanography [M].Galveston: Texas A&M University, 2008: 34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372 (2013)04-0083-03

收稿日期:2013-09-20。

基金项目: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语教学课程建设项目(B-5102-11-0401)。

作者简介:胡 松,男,副教授,主要从事物理海洋学与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Practice and Suggestions on Bilingual Teaching for Physical Oceanography

HU Song, LIU Hao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1306,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d thoughts inspired from the practice of bilingual teaching for physical oceanography. The necessity of bilingual teaching was examined, the selection of textbooks was introduced and a method was proposed to balance the proportion between English and Physics. The questionnaire was analyzed and the suggestions from students were summarized.

Key words:physical oceanography; bilingual teaching; questionnaire survey

猜你喜欢
问卷调查双语教学
高校通识课程《美术鉴赏》双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情景导游》课程双语教学改革探索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城中村改造问题及对策研究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面向不同对象的双语教学探索
高校“院任选课” 情况调查及问题解析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Seminar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双语教学中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