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人民满意高职院校”建设路径探析——基于素质教育的研究视阈

2013-04-11 17:41张建军
湖北社会科学 2013年8期
关键词:素质院校高职

张建军

(湖北财税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4)

教育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1](p35)“人民满意的学校是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健康发展的学校”[2],鉴于中国高职教育的现状,立足于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对于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职院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科学认识高职院校大学生素质的内涵

“素质”一词最早来源于进化论,是指物种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激烈竞争和进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机能水平。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遗传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学科把人从祖先那里继承来的生物特征也定义为遗传素质。我们国家《辞海》对素质一词的定义包括三个方面:人的生理上的原来的特点;事物本来的性质;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理论界也从不同的角度对素质的定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有学者立足心理学,把素质定义为个体在其禀赋基础上,经先天禀赋以外的各种因素影响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结构(早期学者倾向于人的先天遗传素质,认为素质是“有机体天生具有的某些解剖和生理的特性,主要是神经系统、脑的特性,以及感官和运动器官的特性”;[3](p650)有学者立足于素质的特征,主张素质是由人通过一定的教育与影响而形成的学识特征、能力特征和品质特征所构成的特征表象,这些特征的综合统一构成了人们从事社会生产和社会交往所展现出来的学识、能力、品质和水平等的差异;有学者立足于文化学视角,倾向于把素质界定为文化素质方面,包括物理、生物、历史、社会、哲学等等在内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也有学者把素质定义为包括专业、方法、社会交往、自我调控等在内的能力体系;等等。本文倾向于洪宝书的观点,素质是指以人的先天生理特点为基础,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稳定而巩固的属性。[4](p8)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把高职院校大学生素质界定为:以高职院校大学生先天的生理和心理的自然特质为基础,通过后天的社会环境和教育影响而形成的稳定的、基础性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稳定的属性,其基本内容包括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专业业务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创新实践素质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和相互促进。其中,思想政治素质是灵魂,身体心理素质是前提,专业业务素质是核心、科学文化素质是本领、创新实践素质是动力,五个方面形成一个系统。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素质教育,是经济全球化对德才兼备综合型人才的需求、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以人为本的需求、建成和谐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遏制当前“应试教育”的需求、中国教育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需求等的体现。人民满意的高职院校,其培养出来的人才应具备这五个方面的素质,忽视任何一方面素质的建设,都很难培养出让人民满意的人才。

二、建构整体合力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是指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意识、道德行为、政治态度等方面的基本品质,是高职院校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政治观等方面的综合体现,主要由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三方面构成。思想素质反映着高职院校大学生树立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政治素质反映着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和政治观点,道德素质反映着高职院校大学生的道德观和道德状况。当前,尽管各高职院校设置了门类齐全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课程,配备了较强的师资力量和课时,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整体是积极健康的,但也有部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得过且过等思想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有着一定的影响,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追求金钱至上、追求物质上的富足和感官上的享受、追求以自我为中心和个人利益第一等,忽视他人的利益与感受,缺乏青年人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生活方式深刻变化等产生了各种思想观念的相互碰撞和相互矛盾,社会转型期的种种社会矛盾带来人们价值观的冲突和斗争,不良社会风气带来的道德滑坡、行为失落、价值迷茫、精神危机以及信仰真空等让高职院校部分大学生深感迷茫,影响着其成长成才。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由各要素有机组成一个系统,其中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最为核心的三个组成部分。面对上述问题,高职院校可组织、协调、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的各要素,“用明确一致的教育目的、主题鲜明的教育内容、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整合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把各要素“统一组织起来,整合成内部科学和谐、功能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系统”。[5]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相互配合似乎是一个不需质疑的问题,实现三者的有效配合,必然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大有裨益,但目前高职院校在三者的配合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高职院校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只有教学意识,从事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只有工作意识,从事行政和后勤工作的人员只具有管理意识,都不能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出发来看待自己的职责;高职院校普遍重视思想政治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忽略了专业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基本不参与学生的思想教育实际;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则多以行政管理的形象出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无法介入并产生影响;后勤部门一直提倡服务育人,但或受传统影响,或受学历、知识水平限制,实际情况却往往是后勤人员勤于服务,致力管理,却疏于育人;各人员根据分工的不同,强调不同的职责,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了解,直接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高。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这些问题,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到教书、管理和服务的整个过程中,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纽带,加强教学、管理和服务人员的沟通和团结协作,最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丰富校园文化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身体心理素质

身体素质是高职院校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前提和物质基础,包括健康的体魄、充沛的精力等方面。心理素质是以生理素质为基础,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而逐步发展和形成的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处理和承受能力,包括人的认识能力、情绪和情感品质、意志品质、气质和性格等诸方面。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身体素质堪忧,每年军训都有学生因身体不适而停止军训,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体育成绩也是急剧下滑。据某高职院校的一次心理健康普查结果表明,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很不理想:2.2%的人有过轻生念头,11.4%的人经常失眠,8%的人表示自己对任何事情都没兴趣,35.9%的人认为自己心理卫生方面存在问题,41.6%的人缺乏自信心。高职院校大学生身体心理健康问题对其成长成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不能承担任务艰苦的任务,不能承受环境较差的工作;强迫倾向较为明显,对任何事情不反复确认就不放心;过于敏感,非常在乎周围的人和环境;自控能力差,缺乏耐力、情绪易变化等;缺乏自信,过于担心将来的事情,对未来忧心忡忡没自信;神经衰弱倾向严重,做事思想不集中等等。如果这种局面得不得改变,高职院校大学生很难得到社会的认可。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指高职院校师生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在长期的教育教学管理及服务实践中所传承、创造、积累并共享的,以反映师生共同信念和追求的,具有高职校园特色的一切物质成果、精神财富及其行为方式的总和。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校园文化具有鲜明的职业性,要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企业、社会区域为依托,应尽可能突出“职”的特点,融进更多的职业特征、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人文素质等,是一种具有行业属性和职业特点的专业文化。优秀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反映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群体意识,它强调在尊重、理解和关心师生各方面需要的基础上,通过共同的办学理念和校园精神来鼓励全体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消除和抵制消极负面的思想意识,磨练个人意志,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健全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高职院校可通过丰富校园文化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身体心理素质,从而改变上述现状。

四、协调课程设置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

高职院校大学生专业业务素质是指高职院校大学生对本专业知识及与本专业直接或间接相关知识的综合性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深厚的基础理论、精通的专业知识、广博的外围知识、灵活的应用能力、正确的分析问题能力、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把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价值等方面的能力。科学文化素质是指一个高职院校大学生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以外的自然和社会科学的知识,包括观察想象研究和创造的能力、审美欣赏创造美的能力、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能力等等方面。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日趋激烈,高职院校大学生在校期间非常重视专业业务素质的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专业业务素质水平较过去相比有了明显提升,但也还存在不能将课本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专业基础知识不足、专业素质不强的现象;还有些大学毕业生缺乏岗位精神,缺乏对岗位正确的认识,毕业后要用较长时间才能适应本岗位工作;更大的问题是高职院校大学生知识结构的失衡,即重科技知识轻人文知识的现象比较严重。这些问题造成高职院校大学生在成长成才中因缺乏系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不能结合实际运用所学知识,不能科学分析人的发展、社会的变化和人生道路上的各种问题,从而不能正确地认识和对待人生,引起社会和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不满。

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是个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人在学校里接受的是计划性、系统性的文化知识、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的学习。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充分避免应试教育的不足,但目前高职院校存在着教育观念滞后、教育内容和方式的不合理等方面的因素,重视理论性教育轻视实践性教育、强化知识性教育淡化政治性教育、注重世界观教育忽视方法论教育、强化专业性教育忽视人文性教育、重视学科性教育轻视整体性教育等等,这些问题都极大地影响着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应通过协调课程设置来提升大学生素质,科学规划课程体系,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根据社会需要设置课程,改变因专业面过窄导致学生知识结构单一和知识老化陈旧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现状;在非专业课程设置上,结合专业需要适当开设德育、心理教育等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开设音乐、舞蹈、绘画等课程丰富学生的兴趣,开设法律、哲学、文学等课程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开设生存技巧、身心保健、合理消费等生活课程,提升大学生的生活能力等等。

五、强化实践教学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实践素质

创新实践素质是指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包括创造发明的能力、参加社会实践及社会活动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能力则是一个人不断进行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动力。中小学教育是以传授知识的多少作为教育的主要功能,以学生考分作为教育成功与否的评价标准,往往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高分低能”和缺乏创造性的学生比比皆是。在接受了十几年的这种教育模式下,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不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意识到创新能力培养的积极意义,在学习、班级活动与日常生活中忽略了创新能力的培养;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虽有创新的意识,认识到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但往往创新实践活动与意识脱节,创新能力较为缺乏,导致办事按部就班,效率低下;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起点低、基础差,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创造性发明的能力、独立工作和实际动手能力等各项能力水平与时代发展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素质要求是不相称的,用人单位结合工作实际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一定的困难等等。

由于高职教育的特点,高职院校往往重视创新实践教学,但当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观念、一门课程一门实践教学的孤立内容、缺乏相对独立的实践评价体系、实训基地设置不科学及利用率低、“双师型”教师缺乏等等深深影响着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效果,从而影响着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高职院校应强化实践教学,确立明确的实践教学总目标,并以此目标为核心把实践教学内容系统化、协调化、合理化;纠正割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做法,做到在理论教学中引入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中引入理论教学;将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相结合、虚拟教学和实物教学相结合,达到“无处不实践,无时不实践”的效果,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创新实践素质。

总之,真正的人才是集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专业业务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创新实践素质五个方面于一体的人才,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更直接影响着社会和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的满意度。高职院校应根据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发展需求,采取科学的措施帮助高职院校大学生全面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专业业务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创新实践素质,从而实现办好人民满意学校的目标。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肖庆顺,和学新.“人民满意的学校”的基本特征[N].中国教育报,2012-01-31.

[3]朱智贤.心理学大辞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4]洪宝书.教育本质与规律[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2.

[5]王琴华,储著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整体形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

猜你喜欢
素质院校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