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建平
(华中农业大学 经管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三农”问题是中国当今最大的问题,一直是政界、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进入新世纪以来,针对不同时期农村改革面临的问题和阻力,中央连续出台了10个关注“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改革和农业生产,给我国农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农村在加快发展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和新矛盾,“三农”问题日益严重,迫切需要我们作出战略调整、理论创新和新鲜经验总结,为“三农”问题寻找出路。
然而,“三农”问题的出路何在,却见仁见智。结合多年来从事农村研究工作和走基层的体会,我认为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站在创新生产关系的角度,建立和完善高效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事实上,现阶段面对“三农”发展的新局面,我国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在运行过程中已暴露出许多深层次的矛盾,与现实发展形成了巨大反差,既不能满足一家一户式的小农生产要求,又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规模化生产要求。这一现实状况也迫切需要我们构建一个能够满足农民全方位需求并且符合现代农业和农村发展要求的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因此,全面、深入地研究我国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对之进行系统分析和认真总结,努力提出切实有效的应对之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由彭玮、王金华和卢青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于2012年12月出版的《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一书,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系统的研究。该书作者深入农村基层做了大量的实地调研工作,对我国农村社会化服务的现状进行了认真总结,比较全面地揭示了导致我国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运行不畅的原因,提出应通过构建“供给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差异化、服务模式多样化、服务手段信息化、服务管理高效化”的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来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进而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思路及对策。这对于传统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供给主体部门化、服务内容缺乏针对性、服务模式单一、服务手段陈旧和服务管理低效”的运行态势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改变和大胆的探索,也是更好更为有效的办法。该著作注重基本理论,体现中央精神,追踪学术前沿,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所形成的研究成果学术性和应用性兼具,是破解中国“三农”问题的一部力作,是一部好书,值得一读。仔细阅读,该著作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选题具有前瞻性和时代性。长期以来,学界对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一直偏重于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研究,综合考量研究农业、农村、农民生产生活等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成果并不多。该著作没有局限于狭小的农业领域开展研究,而是在更广的范围内综合研究包括农业生产服务、农村基础设施服务和农村社会事业服务在内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既符合当前农村发展的实际和中央政策精神,又具有一定的开拓性、前沿性,从选题上来讲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二是研究视野开阔,历史纵深感较强。该著作注重吸纳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理论界、学术界关于“三农”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既从历史视角认真分析和系统总结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特征和变化趋势,又从国内外比较视角分析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我国部分地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实践探索,时间上和内容上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历史纵深感较强,是各类读者深入了解和研究我国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首选读本。
三是研究内容丰富,具有现实指导性。该著作的研究内容涉及理论分析、现状剖析、国内外实践经验总结、调研实证分析、总体发展思路、框架设计、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建议等多个方面,由于资料充实和新颖,整本著作分析深入全面,论述清晰透彻,为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勾勒出了一个相对完整而清晰的全景图。此外,得益于近年来“三农”改革的许多重大突破性进展所提供的经验材料,本书除了研究内容丰富之外,在内容的更新上与实践的联系颇为紧密,关注的都是与农民生产、生活及切实利益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并力图找到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科学方略,以更好地服务于“三农”工作。因此,不能不说这是一部具有重要现实指导意义的佳作。
四是研究方法科学实用。该著作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采用理论分析与经验研究相结合、规范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紧密结合国内外的经验教训和我国特殊的国情,深入分析了我国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存在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对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科学构建问题展开了全面的、系统的研究,研究方法科学,有效性强,从而得出的结论和观点更具说服力,相关对策措施与政策建议更具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