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基于层次分析法

2013-08-20 08:23
湖北社会科学 2013年8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马克思主义矩阵

黄 木

(武汉轻工大学,湖北 武汉 430023)

中共中央提出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以下简称三化),对党而言,这是从思想上理论上政治上加强党建的重大举措,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的现实需要;对高校而言,这是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大学,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战略需要。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就是由高校将具有统一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通过合理形式传授给大学生的有效过程。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绩效评估是指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根据学校教育目标,制定科学考评的指标体系,用系统的方法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三化的社会价值以及推动马克思主义三化活动满足预期需要的程度做出判断,并对其改善和发展给予指导的过程。本文依照层次分析法的步骤,在大致选择一些相关指标的基础上,结合专家估测法,构建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专用软件确定所有指标相对于总指标的权重。

一、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思路与原则

1.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评估指标体系,是反映马克思主义三化的本质要求、具有内在关联的重要指标组成的系统。它以细化和量化马克思主义三化的要求为着眼点,运用科学的标准,选择和确定有代表性的重要指标构成体系,综合评估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的绩效,为高校分析和探讨自身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工作中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因此,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指标体系旨在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三化精神实质进行深入剖析和科学概括的基础上,把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的内在要求和外在体现进行分解、细化和量化,转化为一个个可以观测的指标,组成一个体系和系统,并进一步建立应用分析模型。

与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相关的因素有很多,这些因素也未必都能够成为我们评估指标体系的组成要素,只有那些重要的、关联性强的因素才是我们要选择的要素。那么,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首先就要在对马克思主义三化的本质要求及其外在表现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遴选出高校工作中与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有密切相关性的因素,作为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评估指标体系的Ⅰ级指标;然后在每一个Ⅰ级指标下,再选择若干与之联系密切的因素作为二级评估指标,抑或是把Ⅰ级指标进行合理的分解,更易于观测和评估;一级系统指标系统和二级评估指标系统共同构成了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指标体系。这要求我们要通过深入研究,真正理解和掌握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的内在要求及其运作规律,把对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绩效的定量分析建立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之上。

2.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1)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原则。

定性分析是根据社会现象或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和在运动中的矛盾变化,从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来研究事物,从而对事物潜在的规定性求得一个定性结论的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是采用数据的形式,通过演绎的方法来预见理论,然后通过收集资料和证据来评估或验证在研究之前预想的模型、假设或理论的分析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单独使用,都无法全面客观的反应实际状况。不同的研究方法之间不应该对立,而应该是互相支持、互为补充的。“定性研究为定量研究提供框架,而定量研究又为进一步的定性研究创造条件”[1]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只是从不同的侧面,用不同的方法对同一事物进行的分析。实际上两种方法都是坚持实证主义立场的,都强调以事实资料为基础。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绩效评估指标选取和实际评估过程中,不应该拘泥于评估方法和评估程序,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法。

(2)结果评估与过程评估相结合原则。

在做绩效评估的时候,人们往往争论,到底是该评估过程还是该评估结果。本文认为这是不能一概而论的:就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绩效评估,推进过程是一定要考察的,否则就不会有客观的评估结果。这就好比企业只对产品进行质量检测,中间的生产环节都不予理会,最终的产品合格率总是难以达标的。因为好的产品绝对不是检验出来的,而是生产出来的。如果在产品生产过程中进行质量监控,在关键生产工序上进行考核,结果就会大不同。所以在很多情况下,控制了过程就等于控制了结果。况且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的结果具有隐形的特征,使得直接对其结果进行评价本身就是困难的。因此对其评估应该坚持过程评估与结果评估相结合的原则。结果评估在评估某项具体任务的完成情况时作用较为明显,比如学校党委是否按要求组建推进三化协调小组,是否有以推进三化为主旨的党政联席会议和记录。过程评估更加注重高校考察高校在培养教育学生时所采用方式方法的有效性。在具体的评估体系构架上时,还应该根据具体情形合理确定评估指标的权重,对于那些较为灵活的结果较易衡量的工作,结果指标的权重则可大一些。反之,过程指标的权重则宜更大。总之,过程和结果都不可忽视,应有机结合。

(3)完备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原则。

指标体系完备性首先是指标体系的设计者要从整体上把握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的本质要求和外在表现,使指标能全面、完备的反应评估对象的客观状况,使评估者的评估目的体现于指标体系之中。其次是要求设计者在构建指标体系时需全面反映整体要求,不能偏废,各项指标要设定合理的权重。也就是说完备性要求不能遗漏那些与评估对象密切相关的任何指标。但完备性带来的现实问题是实际操作起来工作量太大,而且也不能很好地反应被评估对象的特征状况,不具备可操作性。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只有坚持完备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才能应用科学的指标体系反应高校这项工作的实际状况,达到评估的目的。

(4)基本指标与特色指标相结合原则。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工作是在党中央的统一指挥和协调下的一项系统工作,上级主管部门有一些具体的要求,我们可以认为这是规定动作,在对其评估的时候反应为基本指标,各高校也有根据自身特色创立的自选动作,这反映为评估指标体系中的特色指标。只有把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都做好了才可能有好的工作绩效,因此在构建指标体系时要坚持基本指标与特色指标相结合的原则。在这一原则基础上构建的评估指标体系也由静态转化为动态的形式,能更好地反映马克思主义三化工作与时俱进的本质特色。

二、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绩效评估体系的内容和权重

1.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的本质要求和外在表现。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的本质就是要在广大青年学生中深入、广泛而持久地普及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就是要让最广大的青年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灵魂和与时俱进的特质,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广大青年学生生动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与广大青年学生丰富的社会实践、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与广大青年大学生科学高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紧密的结合起来,使当代马克思主义为广大青年学生所理解、接受和信仰,成为当代青年大学生精神世界的坐标和实践的指南。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的外在表现就是通过权威高效的组织领导来调动各种要素,通过行之有效的途径,形成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热潮,产生立足中国国情、研究中国问题,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产生反映时代精神、回答时代课题、引领时代潮流,与时俱进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形成广大青年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的校园氛围,使马克思主义从课堂上和书本里走出来,进入广大青年学生的心灵,成为他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为党的事业输送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可靠接班人和具有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合格建设者。

2.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绩效评估体系的内容。

结合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的本质要求和外在表现,坚持上述诸多的原则,本文认为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绩效评估的Ⅰ级指标可以分解为:推进要素、推进途径、推进效果、推进特色。如表1:

(1)推进要素测评。

对于组织领导的评估。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是高校的全局性工作,学校党委和行政领导掌握着指挥棒,对推进学校马克思主义三化负有决策责任,发挥统领性作用。这种统领性作用具体表现为明确目标定位和工作思路,拟定工作计划,建立相应制度,是整个推进工作的路线保证。对组织领导状况的测评,首先是对学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工作目标定位的评估。这是对学校推进工作总体方向的评估,其观测点包括: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是否纳入学校事业发展目标,是否纳入学生培养方案,是否有全方位、系统化的推进思路。其次是对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考察,高校应该实行以党组织为核心,校长具体指挥,党政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工作的领导体制,而坚持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真正开好党政联席会是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三化最有效运行机制和关键所在,高校领导体制及其运行机制具有重大的评估意义。其观测点包括:是否有学校党委和主要行政领导担任组长的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领导小组,是否有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的党政联系会议制度,是否每学期召开专题会议,各院系是否有分管马克思主义三化推进工作的领导,是否定期检查老师和行政人员的推进状况。其三是工作规划和制度建设的考察,一个组织或团体推行一种规章制度的目的在于提高组织的协调性和管理的有效性,组织内各部门行为的协调性以及组织与外部衔接的有效性。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制度是全校师生员工都应该遵守的,用来规范大家行为的规程,它保证了高校内部良好的协调性,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绩效提高的重要保证。

表1 评估指标及权重

对于队伍建设的评估。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工作队伍,担负着教育、管理、培养学生的重要使命。面向未来发展,高校要培养数以千万计的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优秀人才,必须有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学生工作队伍。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工作队伍的主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另外,学校各党政部门、学生会、大学生群众组织也都是重要的依靠力量,其他专业课老师也是不可忽视的辅助力量。对队伍建设的考评应从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数量结构、学历层次、素质能力、工作方式,党政部门干部及共青团干部队伍工作职责划分,学生骨干产生方式、素质能力,专业课教师参与形式与影响程度等方面来观测。

对于条件保障的评估。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工作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相应的物质条件作保障。这些保障包括办公场所、设施配备、经费投入等要素。对条件保障的测评首先是办公场所和设施,有固定的场所才能保证工作的有序化和常态化,在设施配备方面,适应网络时代的需要,先进的信息化网络化办公设备成为必需。这方面的观测点包括相应人员和机构是否有固定的办公场所,网络化办公设备是否齐全网络平台是否建构,网络资源是否充足,网络运行是否正常、利用率高与否。其次是经费投入及使用的观测,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是常抓不懈的系统工作,是学校教育事业的思想指引,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大多会拨付专项经费,学校也应有相应的资金配套。学校应将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经费使用列入学校预算,且专款专用,保证经费的合理使用。

(2)推进途径测评。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途径是指高校根据育人要求和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对青年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和引导的载体、方式和方法。高校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过程中,途径是否正确适当,直接决定着工作的实际效果,理应成为评估推进绩效的关键指标。当前,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的主要途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同时社会实践、主题活动等渠道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的有效途径。

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评估。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形势与政策》等课程,这些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大任务,是帮助青年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的主阵地。在对其进行了评估时,首先是对学科建设的考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整体性研究的学科,是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程度直接决定着马克思主义三化绩效。评估高校是否有效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主要看是否凝炼了学科研究方向、提升了学科队伍素质,完善了发展机构,优化了人才培养方案,学科建设是否规范化、制度化。其次是考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建设。我们要评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状况,首要的观测点国家教育部门颁布的政策、制定的目标以及确定的领导体制、机构设置、工作机制、学科建设、教师队伍、专项经费、课程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保障机制是否健全;另一方面就是观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是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渠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是由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教学考核等诸要素组成的师生双边活动,这些要素都应该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评估的观测内容。

对于社会实践的评估。社会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社会实践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现状,认识马克思主义伟大实践的辉煌成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强化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社会实践的测评内容包括:是否将实践教学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是否有实践课教学计划;是否有学生社会实践管理制度;是否有系统化的社会实践活动体系,社会实践是否纳入学生考核范围,考核是否真实有效等方面。

对于主题文化活动的测评。高校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主题活动,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渗透到活动中,能使青年学生在参与中被潜移默化地影响,从而充实精神生活、升华思想境界。因此,高校应该有常态化的以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为主题的、活动目标和活动方案明确的校园文化活动,对主题文化活动测评内容包括:活动内容、活动平台、活动效果、活动频率等。

(3)推进效果。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的效果的评估就是其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评估的评估。推进效果除了现实效果外,还反应为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显现出来的迟滞效果,这些本应成为绩效评估的指标,本研究因考虑评估的可操作性,忽略对这迟滞效果的评估。

对于校园风貌的测评。校园风貌是学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工作现阶段所达到效果的生动反映。对校园风貌的评估可通过教师风范和学习风气来观测。教师风范是教师的育人观念、工作态度、治学精神的综合体现,对教师风范的观测可以从老师是否重视师德养成,是否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应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分析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是否严谨治学,从严执教,严格履行教师职责,是否有学生认可的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来考察。学习风气是一所大学文化底蕴,办学理念,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和气质,是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的外在反映,也是推进马克是主义三化绩效的重要体现,学习风气主要从学习态度,学习纪律,考试风气、业余时间安排等方面进行测评。

对于师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测评。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效果良好的外在表现就是广大师生真心喜爱、真心学习,其实质就是师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我们的测评要围绕提升师生思想政治素质做文章,以便真正发挥教学测评的激励与导向功能。但思想政治素质变化带有很大的隐蔽性和滞后性,如果不进行长期的跟踪考察,是难以监测到其渐变、跃变、突变的过程的。因此,对这一指标的观测,可以利用网络来扩大评估信息的搜集,测评的对象也可以延伸到已经毕业的校友,在网上发出问卷,以灵活多样的调查内容测评该校师生政治立场是否坚定,是否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解决现实问题等。在具体操作中,在对这一指标的评估时,可以免去专家打分环节,直接调用网络测评的相关数据,然后与该项指标权重相乘即可。

对校园舆情的测评。高校要有健康向上的校园舆情,以应对和处理舆情突发事件,以应对宗教渗透和邪教破坏。对这方面的检测内容包括:高校是否有舆情研判小组对校内校外舆情进行定期研判,是否有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是否有网上舆情监控引导机制,其测评观测点一是看学校是否有强势的正面舆论引导机制,是否有数量充足、政治可靠、并熟悉网络舆情规律掌握网络技术的的网上评论员;二是看学校是否有负面舆论捕捉防范机制,是否能敏锐地捕捉到诸如宗教蔓延、西方自由化等舆论倾向,进行及时研判,妥善处理,及时反馈。

(4)推进特色测评。

推进特色是高校在长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三化过程中逐渐积淀下来的,为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品质。这种特色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形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并得到公认。“制定评估指标体系虽然应着眼于统一的标准,以一个概括性的体系来适应各高校评估的需要,但绝不能淡化或不注重特色。[2]特色化的发展方向是高校的生存之本,也是时代要求,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工作也应走特色之路。如果不注重对特色的测评,势必在导向上就阻碍了高校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工作中特色的创建,使这项工作陷入呆板,缺乏生机的境地。特色可以体现在不同层面:首先是推进要素的特色——推进方略、推进观念、推进思路等方面;体现在推进途径上的特色——推进模式、推进载体、推进方法等;体现在推进效果上特色——亮点事件、亮点人物等。

3.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估指标权重。

第一,层次分析法简介。

层次分析法(简称AHP)是将决策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方案、准则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该方法是美国匹茨堡大学教授萨蒂于20世纪70年代初创立的其基本步骤:

第一步是构造判断矩阵。判断矩阵是AHP的出发点,是把人们对各层次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给出的判断写成矩阵形式就是判断矩阵。假定A层中因素Ak与下一层次中因素B1,B2,…,Bn有联系,则构造的判断矩阵如表2所示。

表2 判断矩阵

表2中,bij是对于Ak而言,Bi对Bj的相对重要性的数值表示,通常 bij取 1,2,3,…,9 及它们的倒数。

第二步是层次单排序。层次单排序是指根据判断矩阵确定对于上一层指标而言,本层次与之关联指标的重要性次序的权值。这需要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即对判断矩阵B,计算满足BW=λmaxW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并将特征向量正规化。式中λmax即B的最大特征根,W为对应于λmax的特征向量,W即是本层次各指标对于其隶属指标的排序权值。

第三步是检验矩阵的一致性。检验矩阵的一致性即计算CI:CI=(λmax-n)(n-1),CI=0 时,判断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CI越大,矩阵的一致性越差,则需要调整。为了检验判断矩阵一致性是否在容许范围内,需要计算一致性比率CR,CR=CI/RI。对于1~9阶矩阵,RI如表3所示。

表3 1~9阶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对于1阶、2阶判断矩阵总是完全一致的。当阶数大于2时,将一致性比率记为CR:CR=CI/RI,当CR≥0.01时检验不通过,需要进行调整,当CR<0.01时,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在容许范围内。

第二,确定评估指标权重。

本研究首先设计调查咨询相关专家,确定各指标间的相对重要性,构建判断矩阵,然后应用YAAHPV6.0软件,计算出的指标权重如表1。当然各个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可以在构造矩阵时对指标间的相对重要性进行调整,以期依据本指标体系做出的评估更具针对性。

三、评估指标体系的运作

第一步,由参评专家对各II级指标按百分制打分。本研究建立的指标体系每项指标评估可根据实际情况分为多个档次,每个档次明确分值范围。由于这些指标往往是由定性指标发展而来的,所以在进行评分时,为使专家能够较为准确地度量,建议实际操作中可根据评估对象的特点和能掌握到的信息情况尽量细分。

第二步,计算各II级指标的得分。用专家对某II级指标的评分与该指标的权重相乘即为该项指标得分。

第三步,计算各I级指标的得分。用专家对某I级指标的评分中各项对应II级指标的得分进行加权求和即为该I级指标的得分。

第四步,计算被评估学校的总得分。用各项I级指标的得分进行加权求和即为被评估学校的总得分。

虽然利用统计方法进行社会经济问题的综合评估是一个老课题,然而对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绩效评估却是一个新问题,它既为统计评估方法开辟了新的运用领域,又为量化研究马克思主义三化问题引入新的思维方式,值得再进一步深入探讨。

[1]沈剑平,瞿堡奎.教育研究范式简论[J].华东师大学报(教育科学版),1990,(1).

[2]史瑞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中北大学,2010,(4).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马克思主义矩阵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初等行变换与初等列变换并用求逆矩阵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矩阵
矩阵
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