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如何平衡“社会控制”与“社会改革”的双重角色——对中国发展社会工作加强人才队伍政策的解读

2013-04-11 18:05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人才队伍社工改革

毛 伟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 武汉430079)

一、背景

魏特然(Witmer)在其所著《社会工作:一个社会制度的分析艺术》中,强调社会工作是一种社会制度(a social institution)。其定义为:社会工作是一个有组织的机关或社团,为解决个人所遭遇的困难问题而实施的一种援助,同时也是为协助个人调整其社会关系的各种服务。除此之外,社会工作在社会服务中,承担着社会控制、协调员及反抗者的角色。〔1〕社工在其存在发展中,就是基于产生的社会问题而展开协调和帮助,同时,形成了帮助国家缓解问题和矛盾,通过组织和协调弱势阶层,把社会问题总结出来,提出政府对社会管理的改革。

社会工作在改革和控制的角色中周旋,既要促进社会制度的改革,在社会公平正义之下实现人们生活会更好的福祉;同时,在社会矛盾激烈的时候,能够起到稳定民心、让民众看到希望之功能。因此,社会工作的服务,就在“社会控制”和“社会改革”的双刃剑中产生,如何实现二者角色的平衡,是值得每个社会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因为这不仅仅关系到社会工作伦理界限的坚守、社工价值观的认同、服务质量的优劣以及服务目标的达成,还关系到社会关系的调适、人们生活的社会环境的改善。

二、作为“社会控制”角色的社会工作

每个人都在一定的角色下成长,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助人的专业,也肩负着自我社会角色中的各种使命。社工就要在其特定的角色中,提供助人服务,以增强个人与团体关系人际间的关系,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对于中国社会来说,社会工作的兴起,是改善中国基层政治文化生态的重要手段。诚然,中国政府推动并倡导下的社会工作之目的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工作者在其中所扮演的“社会控制”者的角色,显得尤为明显。

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规范对其成员的社会行为实施约束的过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控制,泛指对一切社会行为的控制;狭义的社会控制,特指对偏离行为或越轨行为的控制。它可以协调社会运行的各个系统之间的关系,修正它们的运行轨道,控制它们的运行方向和运行速率,使之功能耦合、结构协调、相互配套,尽量使各社会运行系统同步运行,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首先,社会控制的集中性,是指社会控制总是集中地反映了特定社会组织的利益和意志,不管它具有什么具体内容和采取什么具体手段,都服务于社会组织的总体利益和最高意志。在社会工作由欧洲传到美国的时候,专业的价值观是父权主义(paternalism)、种族主义(eth-nocentricism)以及保护主义(protectionism),那个时候社会工作的服务方式,是慈善服务、博爱助人,以及对于贫穷者的社会控制。〔2〕执政党把国家问题、社会问题放在社会管理党派(社会控制者)的角度,用社会工作的理念、方法透过行动去软化社会问题,帮助执政者把社会问题控制起来。而社工具体的行动就在以“家庭”为核心的元素上,把一个个小家庭稳定了,国家也就安定了。

其次,社会控制的超个人性,是指社会控制总是以某种社会名义,代表某个社会组织施行控制。正是这种凌驾于个人之上的超个人性,使它更有力地控制个人。于是,在社会工作的具体执行层面,社区工作也变成中国社会管理创新中所提出的“小政府 大社会”之重要环节。以社区治理为渠道,运用专业(医生、社工)或者社工机构、民间组织等形式去稳定小区中的各种冲突与矛盾,从而通过“控制”的手段,促进社会秩序的稳定。但是,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对民间机构的控管是执政党体制内无法逾越的控制障碍。因为作为组织和机构来说,如果其社会服务真实有效,是能够汇聚人心的,中国政府对民间机构的发展尚未解禁,在社会矛盾尖锐且日益突出的中国社会,是害怕民间自主力量影响社会稳定的。所以,社会工作在协同组织和发展中,在促动社会改革的层面,可能涉及“既得利益者”的利益的时候,其“社会改革”的功能就会弱化;而被迫在“社会控制”的范畴下继续控制、软化社会矛盾。

三、作为“社会改革”角色的社会工作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中国社会工作的推动与发展,同样也肩负着“社会改革”之使命。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发展的产物,面对着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不同,对于社会工作的解释也不尽相同。但是,社会工作的发展都离不开通过社会改革和发展社会服务(social service)从而形成一套具有体系、制度性的社会福利(social welfare),也就是从社会福利的角度入手,以社会工作为输入工具,促使社会中各年龄层的人,不论贫富,都能增强其社会功能,从而软化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实现维护社会稳定的社会控制作用。〔3〕同时,在社会改革的过程中,社工亦可在服务中为服务者“增权”,从维护权利的角度形成社会矛盾对话的空间和议题,也是推进社会改革的重要手法。

首先,从社会改革(social reform)的定义来看,社会改革一般发生在原有社会体系矛盾尖锐、各要素之间的不适应和不协调已严重影社会正常运行的时候,依一定目标对社会体系进行变革。它包括社会改良和社会革命两种形式。社会改革可以自上而下也可以自下而上地进行。社会改革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定位为:在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定位为“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依托,也是人才强国战略的一个新的内容”。这一定位,指出了社会工作行业在中国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政党主导特色,并且服务于政党在社会改革中的权益,以在“稳定”的前提下促进改革。

其次,纵观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几乎都与人类所面临的社会问题息息相关。人类的问题,也通常受到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的影响,因而社会工作者用以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会因各个时期、国度的政治文化背景而有所不同。如欧美国家在社会改革中的“救贫”运动,1884年英国伦敦东区牧师Barnet 唤起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士能够深入了解贫民的问题,并研究改善之道以实现民主与平等的思想,这样的方式是促进改革的一种形式;再如,美国也参照过此做法,增设了社会服务中心。这些运动都强调解决贫穷问题,透过社工的倡导,提高民众自觉,进而集结力量,共同改善现有的社会环境。〔4〕

对于中国的今天来说,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必有之痛。以社会工作为专业的服务是促进社会改革的重要途径,在改革过程中和既得利益者的改良化服务中,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显得尤为重要,成为以价值观先导指引实践的重要动力。在社会改革的过程中,社会工作以助人为专业,以“不以盈利为目的”至上而下发展起来的专业在推进和实施过程中受到了很多的阻碍。以笔者工作所服务的某省社会工作行业来说,笔者在社会工作实务和社会工作发展上做过一些努力和推进。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文化生态是“处长政治”——即分管领导再专业、再懂得社工是什么,但是在执行层面的总长官对此事情不感兴趣、或者此事情不能带来既得利益,便不敢有更大的冒险和作为。于是,“不作为”的理由就变成了中央有推动,地方一把手没有动静,所以作为主管社会行业的部门,是有心无力不敢轻举妄动。没有经济的受益,既得利益的决策者在对此事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推进中,不敢冒险。于是,便形成了中国某些地区大量社工教育人才外流到广东沿海等社工试点地区,本地社工事业发展不起来的尴尬境遇。

笔者强调,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是改善中国基层政治文化生态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其背后的“人人生命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无限潜能”的正向信念,背后有着尊重、接纳、平等、诚信等理念在支持,其行动视角可以通过系统观点、增权观点、生态观点等多种视角来引导社会工作者的实践与服务。对于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的发展,通过“增权”来促进社会改革,“增权”和“维权”势必会成为一个孪生的议题,中国政府之所以发展社会工作有“维护社会稳定”之目的,如果在这个功能中社工没有把握好以“制造维权冲突”推进社会改革的度,容易造成社会不和谐、不稳定的因素产生,由此,社工的尴尬地位就会使得这个专业在发展过程中举步维艰。

四、社工如何权衡“控制”和“改革”之角色使命

中国政府之所以认识到社会工作对促进社会改革的重要性,其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文件中有比较客观的认知:“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作为一支独立的人才队伍,在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中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加快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要进一步确立人才资源是科学发展第一资源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发挥社会工作人才对社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必须更好地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把尊重社会工作人才、爱护社会工作人才、服务社会工作人才、促进社会工作人才的全面发展作为政府人才资源开发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按照更高的标准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扩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总量、提高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素质、优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结构;必须采取更为有力的措施,创新社会工作人才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制度,营造环境,加大投入。”

社会工作者面对的“社会控制”和“社会改革”,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好这把双刃剑,是服务存在之基础,获得服务空间之工具;同时亦是促进社会改革、实现人人都能共享社会发展之成果的重要渠道;是推进社会民主发展、政治透明的具体实践。诚然,社会工作作为一项助人工作,必须在坚守“改善人民生活福祉”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之前提下,帷幄周旋在“社会控制”的功能之中,以促进社会改革的公平正义;同时,社会工作的发展面临着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对解决社会问题、应对社会风险、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积极作用,也是在帮助执政党进行“社会控制”的前提下,通过专业的方式,在专业价值观和专业的使命之下实现“改善人民生活福祉”之目标。

〔1〕蔡汉贤主编.社会工作辞典第四版〔M〕.台北:内政部小区发展杂志社,2000.

〔2〕杨孝溁.社会工作专业伦理与社会福利体制的专业化〔J〕.台湾小区发展季刊,1999(86):31 -37.

〔3〕潘淑满,林怡欣.医疗体系中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发展趋势的反思〔J〕.台湾小区发展季刊,1999(86):96 -108.

〔4〕林万亿.当代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M〕.台北:五南图书公司,2002.

猜你喜欢
人才队伍社工改革
青春社工
关于培养新时期青年人才队伍的思考
培养集聚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改革之路
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更好助力追赶超越
改革备忘
社工
改革创新(二)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处境尴尬的医务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