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培垌
(中州大学,河南 郑州450044)
货币具备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一国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必须具备一些基本条件:该货币成为国际贸易结算中的主要货币;该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自由兑换;该货币的币值相对稳定。
货币国际化是指一国货币越过本国的国界,在世界范围内充分自由流通、兑换和交易,最终成为国际货币的过程。一般来说,一国货币国际化后,该国货币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发挥计价、结算和价值储藏的职能。
货币国际化的模式因各国国情、历史背景和目标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无论是19世纪的伦敦、上世纪20年代的纽约,还是80年代的东京,在其货币国际化的过程中,本国金融产品市场规模迅速扩大,进而树立了该城市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货币的国际化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货币国际化国家必须具有较强的军事实力和稳定的政治基础,这样才能为本国经济发展和本国货币的长期安全稳定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政治的稳定性是一国货币国际化的前提和基础,一国广泛参与世界政治事务,可以带动本国经济货币的国际化。
第二,货币国际化国家内部经济要保持长期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率较低,国内物价和对外汇率相对稳定,资本项目和经常项目可兑换以保证国际货币的可获得性。
第三,货币国际化国家应该具有高度开放的金融体系,不存在外汇管制,金融市场充分自由,并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金融机构健康、安全、高效运行,具有较高的国际信誉。
第四,货币国际化国家应该具有良好的国际信用、雄厚的外汇储备、健康的国际收支状况及其结构,拥有充足的外汇储备及从国外融资的能力,才能应付随时可能发生的兑换要求,使国际收支保持动态平衡。货币发行国还应在国际出口和直接投资中占主导地位,在制造业方面具有较高的比较优势。
当前,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诸多制度性缺陷,美元不受约束地发行,世界经济的美元周期明显,导致世界危机不断。为解决贸易失衡及资金流动设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在应对资金流动急剧膨胀的世界经济金融波动方面,显得力不从心。
为了充分利用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国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制造金融泡沫,金融危机不断。各国已深切感觉到这个体制的缺陷,但受制于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不得不积累美元外汇储备。在短期内建立超主权货币相当有难度,“去美元化”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世界货币体系将向真正的“多极化”过渡,人民币应逐步谋求成为其中的一极。
欧元区财政货币政策二元性导致了主权债务问题的产生。分散的财政政策和统一的货币政策使得各国面对危机冲击时,过多依赖财政政策,而且有扩大财政赤字的内在倾向,经济危机下这些问题日益凸显,希腊和西班牙等国越来越难履行债务,最终引发大规模违约。欧债危机背后掺杂的还有更深层较量,自从欧元诞生之日起,欧元就作为美元全球最有力的潜在竞争对手,全面挑战美元霸权体系。欧债危机也是美国与欧洲正在展开一场货币主导权与债务资源的大战。
至2012年我国外储大概为3 万多亿美元,居世界首位。我国已成为世界资金供给的重要一方。与此同时,我国也逐步加大“走出去”步伐,在对外投资方面,与世界的融合也越来越紧密。但与世界绝大部分的经济往来,仍不得不以美元计价、结算,并以美元资产的形式持有外汇储备,货币错配问题严重,美元汇率的大幅波动给我国带来巨大风险。如今,世界经济增长的中心正向亚洲转移,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创造了重要的必要条件。我国实体经济的国际化程度已经很高,人民币在多个周边国家被普遍接受,甚至流通。
未来10 至20年,全球金融市场都将会处于不稳定的状况。美国经济将处于调整期,只能痛苦地慢慢向前,这也为人民币的崛起创造了契机。长远而言美元独大的状况是不健康的,新兴经济体的货币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应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以配合其经济实力的上升,这个大趋势为人民币走出去提供了好时机。在这战略机遇期内,中国可按照自己的既定节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货币国际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国际计价货币和国际结算货币阶段;国际金融工具阶段;国际储备货币阶段。相对应的国际货币要经历从贸易货币到投资货币再到储备货币的三种形态,货币国际化具有多层性和阶段性。中国的人民币国际化改革需要渐进性和实验性的策略,逐步实现区域货币、国际货币、世界货币的演进。
人民币国际化的长远路径是:第一,在短期内(1—5年)逐步开放资本项目管制,加快对外投资步伐,使人民币成为广为接受的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第二,在中长期(5—10年)完全放开资本项目管制后,人民币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国际投资货币;第三,在长期内(10年后)逐步成为国际主要储备货币。为了促进人民币最终成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目标,根据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应该把握时机选择有效的策略去落实并逐步推进。
目前在IMF 定义的资本项目各分项上,中国已有65%的项目达到“开放”或“部分开放”,主要的限制仍在于证券投资和外债市场流动方面。在“十二五”期间,促进资本项目开放实际基本成熟,随着对外投资的迅猛增加、QDII 和QFII 等进一步的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将会实现自由化,这样上海有望成为在岸人民币中心。随着对外投资的自由化,实现对内投资自由化,对私人外债市场开放等在“十二五”期末也逐渐实现。中国资本项目如果能实现完全开放,将加强人民币对区域和世界经济的影响,能够更好地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
从历史上看,重要国家货币国际化的过程都伴随对外净投资过程,人民币要成为国际货币,主要的条件就是该货币容易获得、在国际交易中的可接受程度高、能方便地兑换成所需要的其他货币。人民币对外投资作为输出人民币的手段,解决了人民币在境外的可获得性,在输出人民币的同时需要推动用人民币进行贸易计价和结算,只有在投资和贸易中大量使用人民币结算,人民币的可交易性才算得到大发展。允许对外直接投资支出采用人民币汇出,对外投资中以人民币增资、减资、清算和投资利润汇回,允许银行向境外企业或者项目发放人民币贷款,这些都能有效促进人民币走出去。2011年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管理办法》来促进外净投资来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总之,保持对外净投资状况是货币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条件,但是对外投资并不能独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还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措施组合实施。
人民币国际化内生于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也要服务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和对外开放战略。在现阶段,人民币区域化可以优先在自由贸易区和中国周边区域化内实现,并加快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安排资本项目自由化的试点。例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境内,中国中亚区域经济体内,中缅、中蒙和中朝等跨境贸易是人民币区域化的最佳区域。人民币区域化也是双赢的结构,特别是对于周边国家,人民币区域化可以降低对外贸易与投资的汇率风险;节约外汇储备;降低外汇储备成本;降低资产错配风险;为本区域产业升级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本。对于人民币区域化及相关各国货币金融政策的互相协调,中国要发挥和利用其“大国效应”,尽快签订国家层面的本币结算协议和货币互换协议;建立人民币与自由贸易区国家货币的外汇市场体系;推动中国和相关国家建立人民币跨境贸易的结算系统和制定协议安排机制;加强汇率协调;对自由贸易区国家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市场化的人民币投融资;对于低收入和欠发达国家采用人民币计价的国家援助,允许发行人民币债券(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鼓励人民币作为中国自由贸易协定(FTAs)的计价货币;在清迈倡议机制下,签署由人民币作为支付货币的双边和多边货币互换协议等推进人民币在亚洲区域的使用,从中长期来看,人民币区域化将是人民币走向国际化不可逾越的第一步。4.加快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建设
离岸金融市场是金融机构从事本国货币之外的其他外币的存贷款业务,在特殊的金融监管和财政环境下向非居民提供金融服务的市场。人民币离岸业务是指在中国境外经营人民币的存放款业务。流出境外的人民币有一个交易的市场,才能够促进、保证人民币贸易结算的发展,有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从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历史及其功能来看,香港是离岸人民币市场最优的选择。2004年2月,香港银行开始试办个人人民币业务,业务包括人民币债券、人民币股票、人民币存款、人民币跨境贸易等。目前香港市场几千多亿人民币的存量回流内地的渠道逐渐打通,收益开始成为持有人民币的主要驱动力,2010年可以说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已经初步形成。从2011年开始,希望政策制定者能就发展路径逐步达成共识,增加人民币境外产品的规模化和多样化,扩大人民币产品市场的交易量,推动离岸人民币市场进入成长阶段的快车道。目前在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不断繁荣的同时,伦敦和新加坡等地也大力推动离岸人民币业务发展,有助于扩大全球范围内的人民币交易需求,在人民币外汇管制逐渐放松之后,将成为理想的人民币交易中心。
〔1〕聂庆平.人民币国际化:界定含义与路径选择〔J〕. 中国经贸,2010(6).
〔2〕巴曙松.人民币国际化的三个阶段〔N〕.新京报,2007 -6 -20.
〔3〕魏艳涛,王赢.浅析次贷危机背景下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J〕.现代经济信息,2009(11).
〔4〕刘姣华,徐侃.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与障碍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11(2).
〔5〕金瑞庭.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6〕汪田姣.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条件与途径分析〔J〕.实现探索,2010(5).
〔7〕苗文焕.人民币国际化条件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