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成
(河南警察学院,河南 郑州450000)
随着城市用地的不断扩大,城中村所在的地理位置逐渐由以前的城乡结合部或城市次中心,变为寸土寸金、交通便利的优质地段。而城中村的自治体制和村民个体的利益驱动相结合,导致城中村住宅缺少规划,乱搭乱建严重,巷道狭窄,光线昏暗,成为破窗理论的标本。〔1〕与此相应,城中村成为治安案件甚至刑事案件的高发区,其中入室盗窃案件尤为常见。究其原因:
一方面,城中村安防系统缺失,运用于现代住宅小区的安保系统在大多数城中村尚未建立。首先,包括巡逻、职守人员及必要的安全防范技术设施在内的发现系统在城中村缺失。大量城中村内不存在内部巡逻制度,也没有门卫、报警中心值机人员;监视仪器的安装缺乏专业性而且存在监控探头损坏和视频资料管理不规范的情况;所谓门禁技术系统,在城中村内往往转化为进楼时的一道大铁门。其次,包括必要的实体防范设施在内的延时系统在城中村内被忽视。如城中村拥有众多的进出口而缺少一般商业小区的周界围墙;出租房内的防盗门窗、室内用的锁具甚至比不上农村地区为压降盗窃案件而装设的铁门、铁窗、铁锁和报警器。最后,包括保安及起到邻里相望作用的邻居在内的制止系统在城中村内乏力。在城中村中并无商业小区中的物业保安;同时,由于城中村原村民的部分外迁和租房者的流动频繁,邻居之间并未起到相互关照、看护的作用。〔2〕
另一方面,犯罪嫌疑人的主动、被动选择。城中村的出租屋管理混乱,位于城中村内的废品收购站点销赃便利,且城中村交通便利,犯罪嫌疑人来去方便。故而,犯罪嫌疑人愿意主动选择城中村作为其犯罪地点。此外,城中村受城市严密防控的挤压效应影响,易形成犯罪洼地。犯罪嫌疑人基于其他地域的高压态势,也会被动地向城中村迁移。
相对于城中村入室盗窃案件居高不下的现状,其破案率却不能令人满意,也助长了此类案件的高发。究其原因:
一方面,被害人的防范意识淡薄,事发后怠于配合警方侦查工作。入室盗窃这类侵财型案件,被害人报案后往往寄希望于警方追回财物挽回损失,但现实情况下城中村入室盗窃案件破案率相对低下且部分案件虽已破案但赃物、赃款被嫌疑人挥霍而无法追回,被害人经济上的损失无法弥补。这类情况经口耳相传,甚至出现被害人对追回财物不抱希望,害怕麻烦而不愿报案的现象,从而警方无法掌握更多线索,进一步增大破案难度。〔3〕
另一方面,侦查机关现行的刑侦工作的工作模式也存在问题。一是评价和奖惩机制不利于激发办案人员的积极性。这些评价和奖励机制包括旬讲评机制、刑拘人数评比机制等量化考评,很容易引导侦查人员“唯结果论”、“唯破案论”以及追求破案“短平快”的工作取向。故而难免出现当城中村入室盗窃犯罪嫌疑人为惯犯,只要采取刑事拘留能获得相应分值、或构成系列案件获得相应分值后就不再对所有案件进行追诉的情况。二是在侦查手段的运用中,存在各部门间未达成整体作战,以及侦查员对传统侦查措施的所谓“笨办法”有意回避的情况。
第一,作案时间的选择性。城中村入室盗窃案件的发案高峰随季节和节假日变化而不同。高峰期一般集中在夏季和重大节日期间,多发生在晚上9点至次日凌晨4 点之间,这一时段的案发数占到总案发数的76%以上。主要原因是夏季住户夜间开窗睡觉、房门不上锁,上下班作息、重大节日外出等也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结合犯罪嫌疑人作案手法的不同,其选择的作案时间也存在较大区别,如:采取溜门入室盗窃的嫌疑人选择作案时间一般为受害人神智尚未完全清醒的清晨或深夜。
第二,作案地点的选择性。犯罪分子多选择出租房内作案,房东自住房失窃较少。究其原因由于城中村出租房,住户人数较多、人员成分复杂且流动性大,相互之间又不大熟悉,犯罪嫌疑人作案时不易招来他人的注意。而房东自住房由于门窗明显比出租房坚固、且村中熟人较多,故不易成为作案目标。
第三,作案对象的选择性。犯罪分子作案选择对象是租住在城中村的打工人员和学生,这些人员所租住的房屋防盗设施不全,上班后家中无人,盗窃分子极易得手。
第四,侵害财物的选择性。犯罪分子主要盗窃现金、手机、金银首饰、电脑等价值高、便于携带、易脱手的物品。在某案件中,嫌疑人在作案过程中将被害人的台式电脑机箱放在屋内床上,打开机箱盖,卸走机箱内的内存条和CPU 后离开。由此可见嫌疑人对侵害财物选择的明显程度。
第一,入室手段的多样性。犯罪分子入室盗窃的方式可大致分为硬进入和软进入两大类。硬进入包括:用脚直接破门而入的踹门;用千斤顶将窗户上的铁条顶弯的破窗;用工具撬门锁或使用特制工具破坏门锁的技术性开锁等。软进入包括:攀爬安在户外的下水管道、煤气管、防盗网等入室;趁住户疏忽大意忘关门窗的溜门等。
第二,逃避打击手法的多样性。在城中村入室盗案件中,犯罪嫌疑人采取多种手段逃避打击。如嫌疑人入室后,针对住户突然回来的情况,用硬物塞住门锁,给自己留有足够的逃跑时间;嫌疑人作案后,用房间内的拖布擦去现场留下的相关痕迹、物证;嫌疑人出门后,把门带好,避免主人和邻居住户很快发觉失窃;嫌疑人尽量减少屋内的翻动,造成被害人发现财物被盗报案时,说不出案发具体时间段。
加强空间防御的策略,这是预防入室犯罪的基础。城中村房屋设计应纳入犯罪预防的范围,成为犯罪预防的第一道防线。如:城中村整体建设规划应具有较为开放的空间地带、适当的灯光、良好的进出口,易于邻里守望等。在纯私人的城中村楼房与纯公共的城中村道路之间应设计预留一定的半公用、半私用场地作为缓冲地带来加强私用领域人员的领属感。同时城中村应着重加强出入口的规划,建立村口、楼口及住户门口的过滤体系,并注意利用公共道路对人群进行分流。完善村内小巷的道路照明设施,保证夜间各巷道通视良好,在各个重要部位和巷道口安装红外摄像探头,时刻监控村内治安动向。
完善预警机制,强化信息研判,实行精确打击,是提高警务效率的必由之路。对于城中村的治安防控,仍然需要发挥信息主导警务的作用。针对城中村治安复杂的态势,公安机关可从以下方面加强信息预警:一是应当建立信息研判机制,完善信息预警制度。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加强对辖区治安形势、入室盗窃犯罪动态等全局性、宏观性、战略性信息的分析研判,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迅速调整工作部署,落实应对措施。二是强化城中村入室盗窃案件规律特点研究。对于城中村入室盗窃这类多发性案件的信息研判,重点应在案件时段、部位、手法及侵害对象等方面的特点及规律上,通过动态性研判进一步揭示案件变化轨迹,为开展巡逻、防范提供依据。三是高度重视公安互联网资源优势互补。在信息研判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关联、碰撞、比对等各种有效手法深度挖掘、有效整合警务信息资源。
专项斗争能够集中相应的人力、物力,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借鉴郑州市公安局成立打击入室盗窃专业队相关经验,应从专项斗争的展开步骤、人员组成和作战理念三方面提高打击城中村入室盗窃效能。一是应慎重选择若干城中村作为试点,集中优势兵力对在该试点内发生的各类入室盗窃手法开展深入、详尽的研究,取得明显效果和积累了相关经验后,再大范围铺开。二是组建专业队时,队员成分不应只是刑警,而应该是多警种的协同作战。三是专业队应树立“大情报、小行动”的作战理念,强调用现代科学知识来丰富侦查手段,提高侦查的效率,使侦查工作真正走向内涵发展道路。以运用警用地理信息平台为例:警用地理信息平台是以犯罪地理学为理论基础,结合犯罪制图技术运用在警方管理、规划决策方面的情报分析手段。侦查方在对城中村入室盗窃进行专题研究的基础上,统计出某一时间段内城中村入室盗窃的高发区域,并在此地理范围内汇集各种信息制成静态图层。在此范围内根据地区形态、人口组成结构、交通情况、常人物理及心理边界筛选重点嫌疑人。继而在把握犯罪嫌疑人的电话使用情况、银行卡使用情况、网络工具使用情况、交通工具使用情况、住宿、就医情况以及相关新的城中村入室盗窃犯罪案件发生情况分布加以重叠显示出反映犯罪嫌疑人的活动重点脉络与区域的动态图层。〔4〕最后结合侦查方和犯罪嫌疑人双方斗争的态势,通过心理刻画和具体环境推断犯罪嫌疑人可能再次作案的时间、地点从而抓获犯罪嫌疑人。
公安机关应加强对城中村出租房东的监督,加大处罚力度,保证管理责任的落实。对不履行治安责任的租赁房屋业主可以通过城中村的村规民约加大经济制裁力度。要在房屋出租户中贯彻“谁留宿,谁负责”的原则,实行连带责任,并严格私房出租备案制度。当然,对违反出租房相关责任的房东并不一定要采取治安拘留一类的强制措施,可采取将入室盗案件的发案情况制成公示牌悬挂在该出租房外侧的形式,以影响该出租房的出租率。在现实条件下,从经济利益上对房东产生较长时间影响比从限制人身自由对房东产生短期影响的效果要明显。
此外,还应加强对城中村租户的治安防范教育,同时,加强阵地控制,切断销赃渠道。
〔1〕王发曾.城市犯罪分析与空间防控〔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3.238.
〔2〕吴兴民.流民社会与城中村犯罪〔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46 -48.
〔3〕韩铮.对都市村庄入室盗窃案的侦控分析〔J〕.辽宁警专学报,2009(3):56 -58.
〔4〕陈亮.犯罪制图的理论与实践进展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30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