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大跳在中国古典舞基本功中的内容和作用

2013-04-11 15:30曾岳
山东工会论坛 2013年3期
关键词:舞姿古典舞基本功

曾岳

(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文化艺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试析大跳在中国古典舞基本功中的内容和作用

曾岳

(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文化艺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舞蹈是肢体艺术,是在空间和时间中完成的。在中国古典舞艺术中,跳跃动作中的大跳是古典舞训练的基本语汇和表现手法之一。研究大跳训练方法的科学性及原则性,对于提高中国古典舞艺术的水平和加强中国古典舞艺术的感染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中国古典舞;大跳基本功训练;舞蹈艺术感染力

作为中国古典舞表演的主要手段,舞蹈技巧历来被中国古典舞教育者、表演者与欣赏者关注。中国古典舞跳跃训练需要风格训练与能力训练的相互统一,追求空中舞姿的“闪展腾挪”、“机迅体轻”,在能力训练的方法上,既借鉴了芭蕾的训练技法,又吸收了本民族武术的爆发力训练,逐渐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古典舞跳跃能力训练的方法。

一、跳跃训练中的大跳在中国古典舞基本功中的内容

大跳,顾名思义,自然包含该类动作在空中展开的大幅度、大舞姿和最大值的空间占有高度。准确地讲,所谓大跳,是指在大幅度、大舞姿空中展开舞姿,并最大值地占有空间高度同时,使舞姿、动态在空间有明显位移轨迹的一类跳跃动作。大跳运行在空中明显的位移轨迹,既包含了大跳动作自身的动作特点,如:凌空跃、拉腿蹦子等,也包含了完成大跳动作时所必须有的动作运行路线。大跳是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跳跃教材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跳动作的舞姿多样丰富性、技术技巧的高超性、民族风格特点的浓郁性和每一个大跳动作用力方法的特性,共同构成了中国古典舞跳跃的特色。大跳动作形态可以划分为三类。

(一)技术技巧动作训练

如:凌空跃、吸撩腿大跳、劈腿跳、剪式变身跳、前后燕式跳、大跃步、元宝跳、紫金冠跳、摆腿拧身跳、白鹤展翅跳等。对于所列的大跳技术技巧动作,加以分析,就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大跳所具有的特点。它们呈现出明显的在空中的身体位移轨迹,或表现出清晰的运行路线上连续而流畅的位移。我们需要强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让学生清晰地明白和掌握大跳的特殊性外,更重要的是完成好大跳的本质,准确、舒展地在空中展开大幅度的舞姿。因为这是教学训练的根本所在,还应把身法韵律的连接融入在动作训练中,这是教学训练的要义。

(二)复合型跳跃技巧动作训练

所谓复合型跳跃技巧动作是指由两个不同结构的动作相连接或两个不同类型的舞姿相融而叠加在一起的技术动作。复合型跳跃技巧动作呈现出的特点是在空中两个舞姿的交织、叠加呈现。以复合型跳跃技巧动作的独特性来看,它的根本特点是,当一个舞姿型跳跃动作在空中展开时,在空中以无地面反作用力支撑和无身体其它支点依托的情况下,运用人体自身的肌肉收缩和气息提升所积聚的力量进行第二次发力,从而在空中进行第二个舞姿的变换和完成。这一用力特点,我们称之为空中的第二次发力。其根本特点是用力方法,而这一用力方法是由人体自身运用肌肉收缩和气息的控制、提升而成。复合型跳跃技巧动作,包含凌空跃紫金冠、吸撩腿跳紫金冠、剪式变身横叉跳、剪式变身紫金冠、旁换旁展身跳、云门大卷等。对于复合型跳跃技巧动作,需要在教学中强调这一类技巧动作目前处于建设、发展与定型成熟阶段。因此,相对的不完善是可以理解与允许的。同时,这一类技巧动作的发展方向是技巧的高超性和民族风格浓郁性之间的结合。同样,对于复合型跳跃技巧动作的具体界定和分析还可以并且应该继续深入。这些都需要我们的教学实践来丰富。

(三)跳跃类技巧动作训练

在教材系统中,跳跃类技巧动作包含有两大部分内容:一部分主要是指传统的技巧教材。它包含了飞脚、摆帘等技巧动作,另一部分是指技巧动作之间的连接,如飞脚——蹁腿——旋子等。这一类技巧连接动作较为丰富,呈现出的规律也有四类:一是跳跃类技巧动作中同类别的连接,如拉腿蹦子连接飞脚。二是跳跃类技巧动作与翻腾类技巧动作的连接,如飞脚经蹁脚连接旋子或侧空翻等。三是跳跃类技巧动作与旋转类技巧动作的连接,如飞脚连接空中转。四是跳跃类技巧动作自身的线性连接和圆圈连接,如斜线上的串飞脚、圆圈上的拉腿蹦子等。对于跳跃类技巧的连接需要指出的是,这一类技巧的连接一定要在单一技巧质量较高的前提下才能进行两个或以上的技巧连接。其中,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技术技巧有机地组接起来,训练的是学生上一个技术动作与下一个技术动作之间的衔接能力,这是教学训练的重点与难点。所以,对方法的强调和掌握就成为教学、训练的重点。

二、跳跃训练在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中的重要作用

(一)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性

基本功是一名舞蹈演员必须具备的基础和根本的技术能力。而舞蹈技术能力是指舞蹈艺术方面比较熟练的技巧。熟练的舞蹈技巧是舞蹈艺术家在长期的舞蹈实践中所积累起来的有关舞蹈技术的知识和经验。就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而言,技术技能就是表演中国古典舞所需要具备的各种基本技巧,它主要包括“跳、转、翻、控”四个方面的技术,可以说是所有人体动作类技艺者所追求的技术能力,它体现出“基训”课程对“跳得高、转得多、翻得快、控得稳”的技巧技术能力的追求。我们看到这种“高、多、快、稳”能力的获得,除了勤学苦练之外,还需要更多的运动力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等科学知识的支撑,因而,中国古典舞基训的技能发展首先是指对训练方法科学性的探求。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所涉及的跳跃,从人体运动上看,它自然要遵循人体运动的规律。同时,中国古典舞基本功中的跳跃,又和体育运动中的跳跃有着特性上的区分。中国古典舞基本功的跳跃,是按照审美的原则来设计和要求的,它既包含了人体运动对跳跃的一般原理和要求,更蕴含美的原则和民族的风格特性要求。所以,中国古典舞基本功中的跳跃要求跳得高、落得轻,只在技术层面上的一个方面,其根本是艺术化地为表现情感、塑造形象服务。

(二)跳跃训练在中国古典舞训练中的重要性

在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中,“跳跃”动作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跳跃”动作是舞蹈情绪情感进入高潮的语汇,当舞蹈作品进入高潮或情绪激昂时就需要用大幅度的跳跃来抒发舞者难以言表的激动情绪;另一方面从训练的角度来讲,跳跃的训练对于开发舞者全面的身体素质也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手段。因此跳跃类的技术技巧是中国古典舞平时课堂训练的重点,同样也是难点。在中国古典舞训练中,跳跃类动作常常形成民族风格的舞姿,造型极为丰富。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强化弹跳能力的同时,也要强调空中具有民族风格的舞姿和造型的变化。

三、加强中国古典舞中大跳基本功训练的建议

(一)舞蹈教师要把握好训练中各个环节的协调

中国古典舞基训课在最初的设置后并没有统一的训练要求和训练程序,因而不同的地区就会有教员们“自创”的训练体系,因而在古典舞基训课上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课进入80年代以来,呈现出了新的面貌。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的素质训练更趋向全面性;另一方面由于“身韵”的融入,基本功的训练中民族特色得到进一步加强。随着“以我为主”教学原则的强化,民族的特色、民族的风格、民族的技术在训练中占了主导地位,致使课堂的训练素材有所调整,训练顺序有所改变,训练方法有所改进。至此,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课初步建立了科学化、系统化的训练教材和训练方法,这为其教学体系化的建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80年代初,北京舞蹈学院培养的我国第一批以中国古典舞为专业的大学本科生进行了专业课的结业考试,向舞蹈界做了一个汇报,他们新的教学方式得到了许多观摩者的肯定;后来,北京舞蹈学院又为中国铁道部文工团代培中专训练班,在六年专业学习结束的毕业汇报中,整体水平有了质的提高并得到同行专家的高度认可。探究其原因,是因为任课教师在教材组织上真正把握住了继承与发展的脉搏,将专属于“中国民族风格特征的审美意识”与课堂中的“功能性训练”有机结合,使中国古典舞的风格神韵不露痕迹地融入了具有相当高难度的跳、转、翻的技术技巧组合之中。在训练方法上,在保证其柔韧度、爆发力、稳定性及技术技巧的功能训练的基础上,将节奏、动律、体态完全融入到组合的连接、舞姿、步伐的训练之中,使得整堂毕业课与以往的基训课有了明显的变化。

(二)舞蹈教师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

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舞蹈教师是教育方针的执行者,是教学方案的实施者,是舞蹈知识的传播者,是舞蹈技能的训练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舞蹈教学整个过程的效果,也完全掌握在舞蹈教师手中。因此,舞蹈教师更应该注重自身素质修养的全面提高。首先,舞蹈教师要具有崇高的理想,要为社会主义祖国培养全面发展的舞蹈人才。其次,舞蹈教师的才能应当是全面的:应具有舞蹈演员的表演才能、舞蹈编导的创造才能、舞蹈理论家的思辨能力以及具备普通教师的教学能力。最后,舞蹈教师要有一个优美的体态。要坚持练功,保持较好的体型和体力,保持身体应有的舞蹈所需要的协调。

(责任编辑:张希宇)

G834

A

1008—6153(2013)03—0139—02

2013-04-23

曾岳(1987-),女,山东济南人,大学学历,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文化艺术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舞姿古典舞基本功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承古之韵的当代“古典舞”
高校古典舞教学中的表演素质培养策略研究
练好“四干”基本功 争当人大出彩人
练好基本功,提升维修能力
梦幻舞姿
舞姿翩跹
舞姿
论古典舞气息在古典基训课堂的重要性
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的身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