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验及启示

2013-04-11 11:19林曾芬
关键词:大众化延安马克思主义

林曾芬

(福建农林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2 )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绝不能割断历史来进行,必须在总结历史经验与规律中,结合新的形势进一步把握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方向和有效途径。延安时期是一个极其伟大而辉煌的时期,是党进行局部执政建设很成功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大众化的实践活动和理论成果都很突出。本文尝试在梳理延安时期党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总结延安时期党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经验,为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实践提供借鉴。

一、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背景与基础

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初就非常重视和积极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这为延安时期打下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初步基础。但是,1935 年遵义会议之前,中国共产党有过严重的路线错误,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处于极为复杂的背景之中。1935 年遵义会议树立了党的正确组织路线和军事路线,及时纠正“左”倾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此后,党内虽然形成正确的组织路线和军事路线,并进行卓有成效的工作和斗争,但是,在国民党反动派继续施行反共阴谋,对红军围追堵截,企图扼杀人民革命武装的形势下,我们党没有机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比较系统的学习和深入研究,对党的历史经验教训缺乏系统的总结,非无产阶级思想、主观主义、宗派主义等错误思想在党内普遍存在,对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与贯彻执行造成干扰,影响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使全体党员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克服错误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学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就成为党极为重要的工作。同时,延安时期党的外部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以及陕甘根据地相对和平稳定的环境,为党从事理论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客观环境。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重要性的深刻认识以及众多社会科学人才的汇集,也为党从事理论研究提供了必要的主观条件。

二、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与路径

(一)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延安时期,在毛泽东的倡导和中共中央的支持下,马克思主义的专门研究机构纷纷成立,而且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延安时期成立了各类的研究会和科研机构。这些研究机构的成立及其研究工作的有序开展,很好地改变了过去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零散状况,也使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进入有组织、有计划的轨道,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更加深入和透彻。此外,延安时期,党的理论工作者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依托各种平台,广泛开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工作,有力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毛泽东带头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坚持联系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他还要求有一定研究能力的共产党员,都要积极学习和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的理论。以艾思奇、邓拓、张如心等党的理论工作者潜心钻研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并从各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全面阐释,发表大量文章。他们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纽带与桥梁。

(二)高度重视党内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延安时期,党中央审时度势,始终把党员干部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提出了“干部教育第一”的方针。一方面深入开展党员干部在职教育,另一方面又创办大量党员干部学校,形成整体推进的党员干部教育格局。党中央以延安为中心,在延安及其周边地区,创办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马列学院等干部学校,加大了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延安时期的干部教育工作是全方位、多层面开展的,以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标准,在职教育和学校教育协调发展、整体推进。当时的党外教育主要是以群众组织和学校为载体进行。在各根据地尤其是中央苏区,几乎所有的民众都参加了群众组织。同时,苏区的学校教育也在艰难的条件下发展起来。苏区各地创办夜校、业余补习学校、识字班等扫盲教育组织,大多数群众都被纳入了受教育的行列,而在教育内容上,各类教育都以政治教育为其重要内容。在对民众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育的同时,中国共产党还根据群众的实际接受水平,对他们进行与生产生活相关的科学文化知识普及。通过广泛的大众化的社会教育,增强了民众的民族意识,提高民众的战斗和政治参与的积极性。

(三)灵活应用民间艺术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

陕甘宁边区所在的西北地区,民间文艺资源相当丰富,民间秧歌、民间说书、民歌、地方戏、民间音乐、民间文学等,品种繁多,异彩纷呈。民间传统文艺不仅承担着传承文明的重大使命,而且因为其形式生动活泼,普及范围广泛,成为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延安时期,延安的文艺工作者灵活运用秧歌、民歌、说书等民间艺术形式向广大农村老百姓宣传马克思主义。新秧歌运动和边区广大农村的生产自救、合作互助、改造“二流子”、识字扫盲、减租减息、反对封建迷信等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兄妹开荒》等向广大百姓宣传追求新生活的思想;对陕北民歌进行大量的搜集整理,以新民主主义的立场、观点进行系统地改革,创作了众多的民歌,有与抗日救亡时代主题相适应的《我送我的哥哥当红军》、《共产党来了跟上走》等;广大文艺工作者在新的条件下对说书匠进行改造利用,以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革命和抗战的基本理论和内容来充实新书。这些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新鲜活泼的文艺形式融入抗战的内容,激起民间抗战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的教育和宣传起到巨大的作用。

(四)开展榜样教育,树立典型

延安时期,党树立的榜样层次分明,覆盖面极广,使得榜样教育取得很好的效果。在抗站的第一线,有舍身为国的“敢死队”、董存瑞等英勇烈士;有不畏艰险的“担架队”、白求恩等救援人员。在抗战后方,有视死如归的刘胡兰烈士;有忘我劳动,频创佳绩的吴满有、赵占魁等劳动模范。1944 年12月至1945 年1 月,边区政府在延安召开了全边区模范工作者和劳动英雄代表大会,共有476 名模范工作者和劳动英雄出席了大会。大会对战斗英雄、劳动模范、生产模范、模范劳动村,还有模范区长、模范婆婆、自卫英雄、反迷信模范等进行了表彰。延安时期的典型不仅层次分明,而且覆盖面很广,富有亲和力,具有可信度,真正做到了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统一,使人们乐于学习也敢于模仿,更加推动了学模范、争当模范的运动开展。针对当时轰轰烈烈的榜样教育活动,朱德同志在《八路军新四军的英雄主义》中指出:“以群众所熟悉和最钦佩的群众英雄及其业绩来教育群众,以群众英雄的活榜样号召大家前进,这就打破了教条主义的空谈使教育产生出力量。”延安时期的榜样教育取得较好的效果,使广大群众形成模范意识,一时人人学做英雄、个个争当模范。

(五)坚持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夯实群众基础

毛泽东曾说:“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我们的同志不论到什么地方,都把和群众的关系搞好,要关心群众,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毛泽东文集:第2卷)强调要从人民群众利益出发,关心人民疾苦,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抗战期间,中央领导人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正确认识国情,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边区实行革命的三民主义,制定减租减息、精兵减政、民众教育、妇女解放等旨在改善民生的系列政策,为老百姓谋取实际的物质利益。边区政府还积极发展大众化文化,满足最大多数人的文化需求,通过对广大党员干部的教育,把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人民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得到了实际利益。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建立了真感情,在实践上真正致力于实现人民的利益要求,取得民心,为人民所拥护。

三、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验及启示

(一)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民族特色

只有民族的,才是大众的。毛泽东由传统经典启蒙,一生学习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在思想深处积淀了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自觉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了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在形式和内容上融合的典范。毛泽东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毛泽东选集:第2 卷)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民族特色,就必须立足中国国情,扎根于中国土壤,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汲取营养,很好地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质、价值取向、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使其与中国文化融为一体。通过运用民族通俗语言来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容易让老百姓感到亲切。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大师”,他善于运用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典故、成语、警句等概括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典之作。为此,要求我们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和宣传工作者,要下苦功夫锤炼语言能力,充分利用民族传统语言的形式,注入新的内容,特别是要迈开双脚,到群众中去。习老百姓丰富的、生动活泼的语汇,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

延安时期,广大民众就在社会改造中,在生产实践中,在参加自卫军、合作社、支前小组等组织活动中,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信仰。延安时期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群众广泛参与,使群众在参与中实现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在传播科学文化,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和无神论的教育、宣传和普及中也发挥巨大作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坚持与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相结合,立足基层、着眼实践、注重养成。积极引导动员广大群众参与到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去,如争创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行业、文明市民、争创文明户、文明村等活动。我们要在构建社会受众基础的过程中,增加群众参与公共生活的机会和参与热情,全面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深化。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化和大众化,就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学会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提高运用科学理论的本领。

(三)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时代特色

实践的不断发展要求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同时,理论也积极地满足具体实践发展的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吸纳不同时代内容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理论,这既易于被广大民众理解和接受,也容易转化为指导具体实践的方针策略。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既要积极地吸收“学习型社会”、“低碳经济”等带有当前时代气息的文化元素,也要不断赋予“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等传统文化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我们要针对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出令人信服的回答,使人民群众在时代的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的脉搏,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促进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努力把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时代内涵和要求贯注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引导人民群众运用最新成果认识新情况、揭示新规律、分析新矛盾、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

(四)加强教育引导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渠道

1.教育党员干部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表率。实践证明,党员干部是社会的脊梁、时代的先锋和群众的榜样,以先进事迹教育群众比单纯讲道理更具有说服力、影响力和感染力。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党员干部是关键。首先,教育党员干部带头学习和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来武装自己,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做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体现于各项方针、政策、制度机制的制定和实施过程,融入日常的社会生活和具体的工作实践之中,融入自己的言行举止中,自觉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实践者,争做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先进分子,为广大人民群众做好示范榜样。

2.引导知识分子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弘扬人。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离不开知识分子所起的积极作用,我们要引导广大知识分子认同和传播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贡献他们的智慧和力量。积极地引导知识分子承担起自身“传道、授业、解惑”的社会责任,自觉深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深刻理解和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总结,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顺利推进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和坚实的思想基础。积极鼓励学术界和理论界的知识分子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的前提下,把马克思主义的精神理念渗透到创作的作品中,很好地结合广大群众现有的思维方式、理解能力和语言风格,用群众的语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解读和宣传。

3.教育青年学生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承人。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我们要积极地在广大青年学生中宣传普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国民教育中融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对青年学生进行积极的理论灌输教育。在对青年学生进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时,学校的教育教学要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融入学校的日常管理中,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编写主题鲜明的德育教材;开设由具体事例到理论阐述、由浅入深的教育课程。在实施理论灌输教育的同时,强化青年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只有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1984)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意识,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启示和自我探索,在实践中更加了解国情、了解民情、了解社会、了解自我,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理解。

(五)强化媒体引导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阵地

1.巩固传统媒体阵地。传统媒体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仍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无论是广播、报纸还是电视等仍是信息传播的强大载体。当前宣传和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仍要固守传统媒体这块主阵地。坚持媒体宣传的正确导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党的领导,正确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积极引导各级各类媒体认清自身肩负的责任,形成有利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舆论强势,强化管理,尽可能地消除各种噪音和杂音的传播空间,不让错误思想有传播的渠道。同时,传统媒体要敏锐地捕捉适合传播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议题,在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原则下,突出时代气息,根据时代的发展,表达人民的意志。以生动形象活泼的方式传播知识;借助群众性的语言文风把道理讲得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地调动群众的理论兴趣;挖掘和介绍各行各业的先进典型,以榜样的力量感召群众。

2.开拓新兴媒体渠道。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技术层出不穷,新兴媒体孕育而生,网络媒体是新兴媒体中最具代表性的。我们要充分发挥网络媒体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重要作用。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加大正面宣传力度,扩大其覆盖面,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占领网络主阵地,形成积极向上的舆论强势,引领社会思潮,牢牢占领网上舆论的主导权。努力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文化氛围,整合运用思想教育、法律、经济、技术等各种手段进一步形成依法管理、规范有序和社会监督的网络信息传播秩序,积极倡导网络文明之风。努力提高网络文化产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水平,开展“专题网站建设”、“相关宣传教育软件开发”等网络先进文化的研究和建设,促进高品位文化信息的传播,让网络、手机短信、博客、触摸媒体等新兴媒体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平台和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及服务的新阵地。

(六)加强队伍建设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保证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证明,在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还必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首先,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专业理论研究者和工作者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如果没有专业理论研究者的研究和创造,没有他们提供前期大量丰富的研究成果和许多方面的重大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丧失了理论基础。延安时期,毛泽东、艾思奇、李达等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阐释马克思主义,使群众易于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理论工作者要带头学习理论,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全面掌握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准确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和历史地位。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研究,针对干部群众关心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释疑解惑。在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也为政府的科学决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不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向前发展。其次,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马克思主义宣传队伍。新时期,我们要建立一支树立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坚持党性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高素质的马克思主义宣传队伍。我们各类媒体新闻宣传工作者,可以通过自学和培训等手段,不断提高自身宣传工作的能力,根据人民大众的特殊性和差异性,灵活地选择传播的方式方法,组合理论内容,统筹各种资源。一定要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同党中央保持一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积极健康向上的时代主流,唱响体现社会进步要求、代表时代发展方向的主旋律。

[1]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第1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第2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第3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第4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西北五省区编纂领导小组、中央档案馆.陕甘宁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回忆录卷)[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

[6]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M].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

[7]陕甘宁边区教育资料教育方针部分(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8]罗会德.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三维解读[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10):59-64.

[9]周中之.民族形式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9):100-106.

[10]潘玉腾,陈赵阳.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路径选择[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38-144.

[11]王国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路径探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3):82-84.

[12]肖东波.延安时期党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与认识[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1):88-92.

[13][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著.姜励群等译.少年的教育和自我教育[M].北京:教育出版社,1984:100.

猜你喜欢
大众化延安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走进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