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存在方式的澄明与启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劳动思想再解读

2013-04-11 11:44熊来平晏兰萍
河南社会科学 2013年5期
关键词:手稿共产主义异化

熊来平,晏兰萍

(1.同济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092;2.井冈山大学,江西 吉安 343009)

1844年,马克思在巴黎写下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手稿》不仅对国民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进行了批判性考察,而且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一般形而上学)进行了意义重大的批判,提出了包括“异化劳动”、“对象性的活动”等一系列极为重要的见解。虽然《手稿》还存有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一些痕迹,但其探索为新世界观的创立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一、异化劳动:人的生命活动被褫夺

在《手稿》中,马克思指出了国民经济学的二律背反,一方面依照国民经济学的概念(商品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决定),劳动的全部产品本应属于劳动者,而工人的现实境况只是得到了作为工人维持生存所必需的那一部分产品;另一方面依照国民经济学的概念(资本是积累起来的劳动),而工人却又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和人性,受资本的雇佣与奴役。为什么国民经济学会出现如此矛盾?在马克思看来,这种矛盾的且有害的劳动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劳动,并非国民经济学家所以为的是人类社会永恒的劳动形式。在资本主义社会下,这种特定形式的劳动实质上是“异化劳动”。

作为哲学范畴,异化,表明主体所创造的客体反过来成为与主体相对立、奴役主体的力量。在《手稿》中,马克思把异化引入到对劳动的分析中,从而提出了“异化劳动”这一极为重要的概念:劳动是人本身力量的外化、对象化,但这种外化、对象化所形成的客体反过来同人发生矛盾,产生激烈冲突。借助“异化劳动”概念,马克思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异化劳动对人生命活动褫夺的四个基本方面:一是产品对人的统治,二是生命活动的反生命作用,三是生命活动由类的存在方式成为非类的存在方式,四是社会关系的非人化。

在《手稿》中,马克思从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的视角分析了异化劳动对人生命活动的褫夺。从《手稿》开始,异化劳动思想贯穿于其一生的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中。可以说,没有《手稿》中的异化劳动思想,就没有后来的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和历史唯物主义建构,也就没有以争取实现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为未来社会目标的人类解放道路的最终指向。

二、劳动:人改造自然界活动与自我对象化、自我创造活动的二重变奏

在马克思看来,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人和动植物一样,直接的是自然存在物,“他的欲望的对象是作为不依赖于他的对象而存在于他之外的”[1]。因此,为了维持自身的存在,人必须“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界”[1]。而这种改造无机界的实践首先就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活动——劳动。“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中介、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2]正是通过这种物质变换,自然界不断获得属人的性质,不断地被改造为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条件。自然不断地转变为人化的自然。“在人类历史中即在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中生成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1]。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认为,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与自然须臾不可分离。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资料只能取之于自然界。没有自然界就没有人类社会,毁坏自然就是毁坏人类自身。

基于经验常识,人们当然不能否认作为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活动的劳动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但在不同的哲学派别看来,劳动的地位、实质和意义不尽相同。在西方哲学史上,自亚里士多德以来许多哲学家把劳动仅仅看作是维持人类生存的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活动(物质生产活动),而不能进一步把它理解为人的自我对象化、自我创造的活动。黑格尔把劳动提升到哲学层面,认为“劳动陶冶事物。对于对象的否定关系成为对象的形式并且成为一种有持久性的东西”[3]。但黑格尔把自我意识理解为人的本质,劳动只是被当作绝对精神发展的一个逻辑环节,因而劳动最终被归结为抽象的精神活动。在马克思看来,黑格尔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他自己的劳动的结果。但他只看到劳动的积极的方面,没有看到它的消极的方面,“黑格尔惟一知道并承认的劳动是抽象的精神的劳动”[1]。对于德国古典哲学的另一位代表人物——费尔巴哈,马克思认为,他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人真正的活动,“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1],因而也不能理解劳动的内在本质。正是基于对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批判地继承,马克思指出:“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的过程中,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这种生产是人的能动的类生活。通过这种生产,自然界才表现为他的作品和他的现实。因此,劳动的对象是人类的生活的对象化。”[1]这一论述表明劳动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现实化,劳动产品是凝结在对象中的、外化为对象的劳动,对象世界是人劳动对象化、现实化的世界。人作为人“类”存在物,必须通过劳动才能证明自己是人“类”,而非他“类”。与此相适应,劳动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有意识性。“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1],正是在劳动中,人发展出了意识能力,使人的生命活动成为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二是全面性。相对于动物只是在直接肉体需要的支配下本能地适应自然维持生存的活动,“人甚至不受肉体需要的影响也进行生产,并且只有不受这种需要的影响才进行真正的生产”[1]。劳动不仅是人物质生活的需要,而且是人精神生活的需要。三是创造性。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去不断地生存繁衍,一代又一代地复制本身,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固有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1]。易言之,人在自己的劳动中,把自身提升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动主体,既能遵循物的尺度,又能按照人的内在需要去创造生活,从而体会到生命的意义。

三、共产主义: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

一般而言,人们认为共产主义是一种私有制已消亡、没有剥削压迫、按需分配且以人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为特征的社会形态。在《手稿》中,马克思认为,人的劳动创造私有财产,资本是客体化了的劳动,无产和有产的对立本质上是劳动和资本的对立。在此基础上,他阐明了三种形式的共产主义:粗陋的共产主义,具有政治性质和废除国家的但尚未完成的共产主义,以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为核心的共产主义。马克思进而认为,粗陋的共产主义想把不能被所有人作为私有财产占有的一切都消灭,是对私有财产怀有妒忌心和从想象的最低限度出发的平均主义的完成,因而是空想的平均共产主义。这种共产主义虽然是直接针对私有制的,但是它试图把一切都“公有化”、“平均化”。其实际上是仇富心理和平均主义欲望赤裸裸地展现,是对整个文化和文明世界抽象否定以及倒退的浪漫主义。它甚至从来没有达到私有财产的水平,不过是“私有财产的卑鄙性的一种表现形式”[1]。而具有政治性质和废除国家的但尚未完成的共产主义,因为不懂得“政治解放并不等于人的解放”,虽然它主张“民主”、“平等”和废除国家,但还没有理解私有财产的积极的本质,仍处于私有财产的本质运动中,因而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的解放。正是基于对前两种形式共产主义的批判分析,马克思指出,人对自然的否定性活动发展到一定程度、一定阶段产生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私有制的存在使人的活动本身发生异化,即劳动异化。异化的存在标志着人类历史进入人受异己力量支配的阶段,即物支配人、奴役人的阶段。而物之所以支配人、奴役人,实际上是少数人借物的力量支配、奴役多数人。“关键不在于物化,而在于异化,外化,外在化,在于巨大的物的权力不归工人所有,而归人格化的生产条件即资本所有,这种物的权力把社会劳动本身当作自身的一个要素而置于同自己相对立的地位。”[4]这就是说,异化劳动产生的现实根由就在于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本特征的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换言之,共产主义就是私有制社会的客观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作为私有制社会的高度发达形态,资本主义在把异化推向极端的同时,又为扬弃异化准备了条件——劳动和资本的对立达到极限,必然导致私有制的灭亡。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海德格尔指出:“人们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对待共产主义学说及其论据,但从存在的历史的意义看来,确定不移的是,一种对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东西的基本经验在共产主义中自行道出来了。谁若把‘共产主义’认为只是‘党’或只是‘世界观’,他就是像那些把‘美国制度’只认为而且还加以贬谪地认为是一种特殊生活方式的人一样,以同样的方式想得太短浅了。”[5]

四、《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劳动思想的现实启示

(一)关爱自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如前所述,劳动首先是人改造自然界即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活动。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变换可能导致两种结果:一种是人从“自然界是人的无机身体”的视角合理地利用自然,人类活动并未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另一种是人割裂了与自然的关系,并对它一味地征服、掠夺,从而导致生态失衡,自然环境变得不适合于人类生存。前者意味着物质变换的活动是合理的,后者则意味着物质变换的不合理。毋庸讳言,在当今时代,人类与自然界之间不合理的物质变换活动已引起了日益严重的资源枯竭与环境恶化问题,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已成为人类共同面对的极为重要的课题。“人类将会杀害大地母亲,抑或将使她得到拯救?”[6]“今天,主要期待的是,人们也许能学会调整自己以适应用同归于尽威胁着他们的巨大力量,对现实的清醒估价和合理妥协的准备将开辟通向未来的道路。”[7]这就启示我们,人类必须认识和正确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按照自然规律和人的合理需要这两种尺度,统一改造自然界、建设生态文明,创造出一个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态平衡系统,使人化的自然成为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宜人世界。

(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倡行体面劳动

如前所述,劳动既是人改造自然界的活动,也是人的自我对象化、自我创造的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它不仅是人物质生活的需要,而且是人精神生活及自我实现的需要。人在劳动中不仅创造了物质生活本身,而且体验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马克思之所以要批判资本主义社会,重要原因就在于它迫使作为工人同他们自身存在还保持着唯一联系的劳动,成为异化劳动,工人只有用摧残生命的方式来维持他们的生命。劳动“在他们那里已经失去了任何自主活动的假象”,以致“物质生活一般都表现为目的,而这种物质生活的生产即劳动则表现为手段”[1]。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特定的历史阶段,我国必须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雇佣劳动现象在我国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还将继续存在。当前,无论是在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资本、轻劳动”的倾向。劳动者付出的劳动与获得的报酬不成比例,分配领域的不合理现象大量存在;部分劳动者的权益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害,在工资、劳动安全和保险等方面并没有得到充分保障和实现。这些不良因素正日益侵袭着社会的肌体,危害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8]。

(三)劳动光荣,尊重劳动

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是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然而,一段时期以来,由于功利主义的价值态度和工具理性思维方式盛行,一股轻视劳动、不愿劳动,“只问收获,不问耕耘”的思潮让人颇为忧虑。在市场经济利润原则、快餐文化和消费主义的合力作用下,很多人表现出明显的物质价值取向。凡此种种都有损于劳动者尊严与社会有序和谐。在《手稿》中,马克思强调劳动是财富的主体本质,是人的能动财产。人区别于动物的类特性,就在于人能自由自觉地活动。劳动蕴含了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全部内容。它不仅具有生产意义,更有生活意义。因此,现阶段强调劳动光荣、尊重劳动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它不仅仅是还劳动者以应有的权利和地位,它还重塑社会价值观(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保证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创造财富的能力不会衰竭,并阻遏分配不公,防止出现社会撕裂的恶果。对于劳动者自身而言,他必须通过劳动证明自身才干与素质获取财富地位和声望,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四)坚持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人类解放和人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的发展。社会发展是人类在创造、实现自身价值的实践中所引起的社会生活各方面的进步过程,并体现为人的发展的过程。人的发展尽管有多方面的表现,就其基本规定而言,主要包括人的身心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完善。人的发展状况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社会发展的最终落脚点和归宿是人的全面发展。“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1],并不是把人当作手段来达到自己目的的某种特殊人格。“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1]人通过劳动这种有意识的生命活动创造了社会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由于劳动,人不仅改造了世界,而且也改变了自身,推动了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这就启示我们,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需要劳动的全面发展(克服劳动的固定化、片面化,使其成为真正自由劳动)和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克服不合理的社会关系对人的限制,扩大人们的普遍交往)。必须以“以人为本”为核心,坚持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8]。最终通过社会发展为人的发展奠定基础和创造条件,同时又通过人的发展充分印证和体现社会发展,并促进社会发展。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M].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2010年重印).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5][德]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上)[M].孙周兴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

[6][英]阿诺德·汤因比.人类与大地母亲[M].徐波,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7][德]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M].夏镇平,宋建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8]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手稿共产主义异化
舍己救人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罗盛教
作家手稿
作家手稿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丢失的手稿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手稿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