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一所园与现代中国幼教

2013-04-11 01:48:19何永志摄影何永志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3年4期
关键词:幼稚园陈鹤琴鼓楼

本刊记者_何永志 摄影_何永志

一个人,一所园与现代中国幼教

本刊记者_何永志 摄影_何永志

2013年4月,南京市鼓楼幼儿园成立90周年。在中国幼教史上,鼓楼幼儿园有着特殊的地位,它是现代中国第一家幼儿教育实验研究中心,在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先生的引领下,致力于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幼教道路。

鼓楼幼儿园可谓中国学前教育之发端。“学前教育”一词,殊异于中国传统蒙学,传统中国的儿童蒙学因人而异,或五岁、或六七岁,岂有“学前”、“学后”之分。王夫之7岁熟读《十三经》,甘罗12岁为相,薛涛8岁做诗……传统中国的胎教、蒙学思想,载于《礼记·曲礼》,完备于唐宋。

一百年前,陶行知、陈鹤琴等留美学子归国,开创“西为中用”的现代教育,一百年过去了,中国幼教是进步了,还是落后了?是理性的,还是疯狂的?

今年夏天,本刊将推出《幼教百年》专辑以寻找答案。阳春三月,本刊记者率先走进鼓楼幼儿园,期望了解陈鹤琴先生昔日的教育实践,是否还能对今天的幼教同仁有所启发。

——本刊编辑部

老屋里的中国幼教史

鼓楼幼儿园接待来客参观,常常从陈鹤琴纪念室开始。园长崔利玲每次都乐呵呵地当“导游”。因为在她眼中,这里讲述的不仅仅是一园之史,还是现代中国幼教史的重要一脉。

陈鹤琴,1892年出生于浙江省上虞县百官镇一个半农半商的家庭。由于父亲早逝,他读完私塾便失学了。后来在姐夫资助下,他考入杭州蕙兰学堂和上海圣约翰大学求学。进入圣约翰大学不久,他又考入清华学堂。1914年从清华毕业后赴美国留学,先入霍普金斯大学教育系,获学士学位,后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获硕士学位。1919年,他本来要攻读博士学位,遇上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郭秉文前来招聘人才,便回国担任教授。不久,东南大学成立,他担任教授兼教务主任,走上了儿童心理学、家庭教育学研究之路。

1920年末,29岁的陈鹤琴初为人父。他以刚刚出生的儿子陈一鸣为研究对象,详细观察记录了儿子的成长过程。在此基础上,他写出《家庭教育》一书,提出儿童教育的一百零一条原则和方法,成为现代中国儿童教育的开山之作。

1923年,陈鹤琴在自己住宅的客厅里开办了一所实验幼稚园,自己任园长,聘请了2位教师,招收了12名儿童,开展儿童教育实验。两年后,新园舍落成。陈鹤琴和他的学生、助手张宗麟等人一道开展幼稚园课程、教材、教学法、设备和儿童习惯培养等实验。

鼓楼幼儿园所在地,“老南京”多称为鼓楼岗,过去是南京城市西边最高的一块坡地。因此幼稚园附近的草地、山坡和农村成为儿童们欢乐的课堂,也是陈鹤琴、张宗麟等人开展新课程研究与试验的“实验室”。

时过境迁,随着城市的发展,昔日的山坡上矗立起一座座摩天大厦,孩子们天然的活动场所不复存在,幼儿园的池塘、铁皮房也无踪影,唯有陈鹤琴的故居被小心翼翼地保存下来。上世纪90年代初,幼儿园下功夫重新梳理了陈老先生的教育经历,去年更是将故居修葺一新,建成陈鹤琴纪念室和鼓楼幼儿园园史室。如此也就不难理解,记者眼前的鼓楼幼儿园,为何掩映在现代都市的豪华建筑群里,有些陈旧,面积并不宽敞,布局紧凑,孩子的活动设施只能分散于园所四周的走廊或者角落。

故居一楼的客厅是一间20平方米的窄长房间,如今格局未变,只是更新了家具,成了幼儿园的校友接待室。崔园长介绍,家具选择了中式的木质桌椅,并非出于美观或者档次方面的考虑,而是为了方便老年人起坐。幼儿园的老师毕竟心细。

杰出校友的资料收集在一些著名中学、大学较为常见,幼儿园却少有为之。但鼓楼幼儿园或者从各类史料仔细查阅,或者从校友回忆中按图索骥,竟然陆陆续续整理了近百位杰出校友。校友中除不少地方官宦名流外,也不乏其他领域的杰出人士,如西方语言文学大师、著名教育家李赋宁先生,美国著名光纤通信专家、中国工程院首批7名外籍院士之一的厉鼎毅先生,以及两岸三地同胞都非常熟悉的作家三毛。“三毛小时候就住在旁边的一条巷子里,我们从校友口中和她本人的回忆录里得到了证实。”崔园长肯定地说。

客厅旁的卧室,一面石刻浮雕墙再现了民国时期鼓楼幼稚园的外观风貌,以及历经抗战沦陷、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不同时代的演变过程。“1951年之前,鼓楼幼儿园的性质一直是私立的,走的是陈鹤琴先生坚持的一条中国化、科学化、大众化的幼儿教育道路。”崔园长指着一份捐赠契约原件向记者介绍,“1952年,陈鹤琴先生决定将幼儿园无偿捐给政府。之后我国全盘仿照苏联模式,幼儿教育在政府指导下走的是一条大而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因此这一段资料可见更多的是与生产和政治相结合的办学思路。而到了80年代初,国家调整经济方针,教育改革的春天随之来临,鼓楼幼儿园有了文革以后第一批专业化的幼教师资队伍,办学思路开始重新回归到陈先生最初的办学宗旨:中国化、科学化、大众化。”

鼓楼幼儿园90年来的历史沿革在这里,中国幼儿教育的历史变迁其实都在这里了。

做活教育,好难

在大量的历史资料中,最让人唏嘘的,莫过于孩子们日常生活的生动影像,以及陈鹤琴自创的众多玩教具、教材,若是放置今日,同样具备相当的实用性。

在展板上,记者留意到这样一段工作记录:

在鼓楼公园西边新村中,有几亩空地,满布这绿草短树,一所矮矮的平房,放着几多运动器具,玩具恩物等。早晨9时起草地上就看到儿童的跳跃,听到咿呀的歌声,还有两三位富于儿童性的成人,跟着一群一群的儿童跑;有时候带着几个儿童到临近田野、公园、市街上去;有时钟声一响,大家都到屋子里去做室内活动。这样要到下午五时以后,方才静悄悄地只听到办公室里几个人的开会谈话声音,这是我们全天大略的情形。——摘自陈鹤琴、张宗麟《一年来南京鼓楼幼稚园试验概况》(1926年)

附在一旁的照片显示,那时的孩子们,可以玩小推车、玩沙,可以去芦苇地郊游,可以外出捉蝌蚪,在草坪上吃点心……

崔园长说,他们一直在尝试回归与发扬这种灵动、鲜活的教育氛围,却发现在操作过程中得克服很多困难,老师的压力还是小的,大部分压力来自家长。“家长常认为让小朋友睡在地上不合适,在草地上吃点心怕不干净,让孩子搭大型积木吧,家长会说倒下来怎么办?”谈及现状,崔园长同样感慨万千。

在《家庭教育》中,陈鹤琴为好玩具提出了五条标准:好玩具是“活”的,不是“死”的,富于变化;好玩具可以引发孩子兴趣,引导孩子做事,如布娃娃;好玩具可以刺激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积木;好玩具材质优美,构造坚固,不易损坏;好玩具色彩不变,能够洗涤。在纪念室的展柜中,记者发现陈鹤琴原创设计的儿童玩具,如木质的拼版、教课时钟、滚球九柱等。

据说,办园之初,陈鹤琴有三大计划:建筑中国化的幼稚园园舍;改造西洋的玩具使之中国化;创造中国幼稚园的全部活动。如今,园舍风貌和幼儿活动在中国逐渐趋同,但因地域特色之不同,乡土与城市文化背景之不同,或可开发真正具备中国特色、地方特色的玩教具。在教室的游戏区角内,记者欣然发现仍有不少木质的积木玩具,春节过去虽然有一段时间了,但还能看到孩子们自制的各类元宵主题的物件。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虽然以孩子们的美工作品为主,粗略一看,略显花哨,传统成色浓郁,可从园内区域设置来看,认知区、建筑区、阅读区、美工区、表演区等空间布局层次分明,材料充足,孩子们很熟悉。

当然,时代毕竟在发展,孩子们的兴趣点很难集中于某一点,有的好的玩具即便价格不菲,幼儿园也会不遗余力地为孩子购买。

园本教材更是丰富多样,涵盖语言、音乐、美术等各个科目,像《火孩子》《石油宝》《上学去》等等绘本故事也是陈鹤琴亲手所做。他还曾选编过两本乐曲集,其中部分儿歌选用世界名曲旋律,陈鹤琴根据我国国情和儿童生活实际进行了重新填词改编。

陈先生开发园本教材的热情也深深影响着后来者,就在崔园长办公室的书柜里,记者也看到,崔利玲主编或者鼓楼幼儿园出品的各类读本、著作占据了半壁江山,其中一套绘本故事还曾荣获“全国少儿优秀作品奖”,获得社会哲学奖、“五个一工程奖”的作品更是众多。

若论回归与继承,“单元教学”在幼儿园体现得最为充分。“活教育”是陈鹤琴幼儿园课程思想的精髓,也是陈老一生的主张与追求。陈鹤琴在办园初期,与张宗麟等人一道,开展了单元教学的探索研究。

自上世纪80年代末,鼓楼幼儿园根据国情、园情,重新开展了“单元教育课程”的建构研究,试图通过递进式的研究过程,探寻适合中国国情的大众化课程,形成“活”教育的园本课程特色。如今幼儿园“单元教育课程”的内容,既可预成,亦可生成,无论内容、编排、教学方法还是课程评价与创新,都更为成熟,一直在国内起着引领性作用。

在一个展柜前,崔园长特意提醒记者值得拍张照,记者低头一看,是一本泛黄的破旧小册子——《幼稚园小学课程标准》,中华民国二十五年七月教育部修正颁行——“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幼儿课程标准,正是以陈先生的单元教学研究为主要依据,也成为若干年后我国首部《幼稚园课程暂行标准》中的核心内容。”崔园长顿了顿,声调略微调整,说:“这是原件,鼓楼幼儿园的镇园之宝!”

陈鹤琴先生一生对幼儿园的发展极为牵挂,90岁高龄时,他行动不便,坐着轮椅,但仍然会到幼儿园来看一看,那是他留在鼓楼幼儿园最后影像。

展板一角,还有一张集体合影,记录着陈鹤琴先生教育香火的延续。那是1979年9月,晓庄师范幼师班(后独立成为南京市幼儿师范学校)恢复重建,87岁的陈鹤琴欣然参加开学典礼,与文革后第一届幼教专业学子合影留念。

崔利玲指了指人群中的一位小姑娘说:“我在这里!”

猜你喜欢
幼稚园陈鹤琴鼓楼
陈鹤琴的教育家之路
下一代(2021年2期)2021-07-05 02:30:14
鼓楼颂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40
教育大师陈鹤琴的教子经
中华家教(2018年10期)2018-10-30 01:43:26
陈鹤琴:大学教授当了幼稚园园长
同舟共进(2018年3期)2018-04-18 02:38:04
读《幼稚园教材研究》,随想“课程游戏化”
幼儿100(2016年9期)2016-06-01 12:15:25
Land of the Dong Minority
China Pictorial(2016年4期)2016-05-28 13:50:31
陈鹤琴不赚昧心钱
做人与处世(2015年1期)2015-09-10 02:30:36
侗寨鼓楼传歌声
当代贵州(2015年31期)2015-06-15 14:46:41
南京鼓楼医院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在香港开办幼稚园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亚太教育(2013年5期)2013-04-29 11:4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