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芦苇片羽
留给孩子什么样的世界︖
■ 芦苇片羽
无论平民还是富贵,用余世存先生的话说,都把自己活成了闺土,麻木愚蠢恣意的闺土和精明自私自以为是的闺土,不关心他人与世界,不尊重生命,不敬畏自然;勇于责备他人,怯于反省自己;索求无度,却从不奉献反馈,我们以此为常。
持续的阴冷,连绵的雾霾,以及令天下大哗的海淀“银枪小霸王”,使这个春节格外具有启示意义,严峻而悲伤。如果说,阴冷、雾霾,昭示着外在生存环境的恶化,那么,“银枪小霸王”则突显了精神生态的溃烂!
显然,阴冷、雾霾,银枪小霸王,是时代罪孽的一体两面,毁了自然,毁了人心,也因此毁了整个未来。
我讨厌凡事形而上学,之所以把李双江之子与雾霾的恶劣生态联系在一起,是因为我从根本上,反对“官富二代教育堪忧”的说法。未成年人犯罪率的持续攀升,在我国,早已是一个极严重又未重视的问题,法院信息显示,我国每年判处未成年犯罪人数平均在7万人左右。就在银枪小霸王犯事后几天,河南就传出,大学生因要钱不成,怒杀父亲,肢解母亲的人间惨剧,这样的信息真是让人手脚冰凉。在这个时候,说父母家教失败,自食其果,更是一种毫无人性的软暴虐。这不是某个人、某个领域的教育悲剧,根本上就是整个时代的教育悲剧。对此悲剧,所有国人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因为,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追求,构成了这个时代的主流精神。
我时常听到这样,可悲、可怜、可笑又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某少年因为抢劫几块钱上网而致同学死亡,某学生因不堪同学的嘲讽而怒杀之……这样的事情不少,且就发生在身边,他们有官富二代,但穷二代又何尝少呢?我当然知道,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一塌糊涂的,但如此普遍的青少年犯罪,犯罪少年的阶层泛化,犯罪动机的普遍细碎化,却绝非只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问题。
面对“银枪小霸王”们的疯狂罪行,我想说,家庭教育失败也好,学校教育溃烂也好,只是结果而非原因,真正的原因是,时代病了,病入膏肓。教育是什么?教育不只是讲台上的谆谆告诫,也不只是居室里的苦口婆心;教育更是人生态度的濡染,更是生存方式的示范,更是价值追求的引领,更是思维模式的熏陶。
教育在哪里?教育当然在父亲母亲那里,在老师同学那里,但电视、网络、报纸杂志、广告、明星、政要那里有着更强有力的教育!然而,试问这些成人,特别是明星、政要这些所谓成功人士以及由他们所左右的大街小巷、媒体广告,裸露着什么样的人生态度与生存方式,展示着什么样的价值追求与思维模式呢?
无论平民还是富贵,用余世存先生的话说,都把自己活成了闺土,麻木愚蠢恣意的闺土和精明自私自以为是的闺土,不关心他人与世界,不尊重生命,不敬畏自然;勇于责备他人,怯于反省自己;索求无度,却从不奉献反馈,我们以此为常。
我们这些成人的生活法,不仅引发了大自然的雾霾,更可怕的是形成了人性与心灵的雾霾,他们比空气还要无所不在,比水还要无孔不入,他们编织成时代的精神罗网,渗透到所有人,当然包括孩子们的灵魂里,最终抽空了他们的精神,他们劫数难逃地禽兽化,他们使所有语言人格分裂,使所有的教育都变成了罪孽!
行文至此,我想起了野夫先生讲的一个故事:有一天,野夫和老斯到一酒吧喝酒,突然之间,酒吧内的少年们因为一点点小事打起了群架,少年们抄起什么都是武器,使起全身的劲就往身边的人身上砸,一时间血肉横飞,也不分谁是谁,老斯捶胸顿足、痛哭流涕道,看看吧,看看我们留给了孩子们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是啊,我们到底留给了孩子们一个什么世界,这无边无际有形无形的阴霾,这浩天广地无所不在的深重罪孽,救救孩子!可谁来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