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党校培训有效性探究

2013-04-10 20:32
史志学刊 2013年4期
关键词:积极分子入党党校

翟 颖

翟 颖 湖北理工学院化材学院辅导员助教 硕士

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是高校发展学生党员的重要环节,是高校党建工作的基础,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党校培训工作的主体是入党积极分子的党校培训,这也是党校存在的前提。培养高素质的入党积极分子,不仅是为高校党员队伍积蓄源泉和储存后备力量,也是做好高校基层党组织发展工作的前提,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

在新形势下,面对西方强势信息文化的冲击、国家文化软实力竞争日益激烈、中国的发展态势引起世界各国高度关注等因素给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带来了空前的挑战。高校加强积极分子培养,不仅是用马克思主义来占领高校的思想阵地,更深希望通过党校培训这个平台使入党积极分子加深对马克思主义本质的认识,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入党积极分子党校培训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高校应该有清晰的工作思路、完善的工作体系,使党校培训的有效性充分发挥出来。

一、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党校培训的现状

(一)高校部分入党积极分子入党动机不端正

在高校,大多数入党积极分子能够从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认识共产党员的光荣与责任,入党动机是端正的、纯洁的。但也有部分入党积极分子出于从众心理申请入党,入党动机尚不端正。有的积极分子因为个人主义、功利主义要入党,实用主义倾向强烈,这与西方意识形态的侵蚀有很大的关系,当然现在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党员成为找工作的一个筹码,也成为不少积极分子的一个动机。端正的入党动机是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努力才能逐渐形成,高校要吸收入党动机端正的同学加入到党组织中[1]。

(二)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模式还不够完善

在对积极分子教育过程中,短期集中性教育多,深入连贯性教育缺乏。高校对学员的教育主要集中在党课学习阶段,从党课学习结束到成为预备党员的近一年时间,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形成空档,而这时正是树立积极分子的理想信念、培养素质和能力的关键时期。通过党课培训,学员在政治方向、生活作风、人生观和世界观等方面受到全方位的积极影响。入党积极分子的有效培养不能依靠“党课”的形式一劳永逸的解决,还需结合实际情况长期考察。

(三)高校入党积极分子的结构还不平衡

入党积极分子的结构还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学生干部和普通学生、男生与女生之间的分布不平衡。(1)党支部在考察、培养的对象重点放在学生干部身上,这不仅使考察入党积极分子的队伍缩小,还挫伤了普通同学向党组织靠拢的信心和勇气。(2)大学期间,在学习上女生比男生要刻苦、成绩更好,成为积极分子的比例明显高于男生。构建合理的党员队伍需要党员之间相互协调、各项比例适中。学习成绩是考查入党积极分子能力的一方面,接纳入党积极分子还要综合测评、全方位考虑,不错失党的先进后备军[2]。

(四)培养入党积极分子考察有效监控力度和量化标准不足

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需要依附于强有力的监控力度和完善的量化标准。党校培训结束后,培养人往往紧抓考试考核环节,却忽视党课教育后期效果的跟踪监督,容易造成学员理解只需过好“考试关”即可的错误观念。提升思想政治素质是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主要目的,但思想变化是渐进的,虽然可以在言行上有所体现,但难以量化考核。

二、加强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党校培训工作有效性措施

(一)坚持一个核心“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一元化”

入党积极分子培养,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一元化,进一步加强思想教育,保证时间上的持续性、内容上的渐进性和形式上的多样性。

持续性就是要持续关注积极分子的思想轨迹,减少外界环境对大学生的冲击与影响,使其树立牢固的思想理念;内容上的渐进性要从端正入党积极分子的入党动机开始。端正入党动机离不开理论学习,要逐步深化思想教育的内容,从基础理论知识教育扩展到思想作风教育,引导积极分子充分认识党员的义务、党所肩负的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党性观念;多样性是指思想教育的形式不能仅停留在单一灌输的党校培训,应建立灵活多样的教育模式。对积极分子的思想教育可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化手段,如在学院网站上专门开辟党建工作专栏,内容上可分党的基本理论知识、日常学生党建工作和时政热点解读等部分,网络获取信息的便利性和及时性可以更好地激发积极分子的学习热情,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二)创新党校教学模式,提高党校培训效果的有效性

1.在党校培训内容上创新。

党校培训要理论联系实际,既要结合时代,也要联系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态。党校教育教学内容要坚持“马列原理”、“毛泽东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不仅要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还要采取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正面与反面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结合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敏感问题开设专题讲座,引导学生深化认识、坚定信念。

2.在教材体系与教育平台上创新。

可针对高校校情、专业特色、校园文化,编写有自身特色的党校培训教材,理论知识和积极分子的素质培养结合起来,把内容与形式统一起来,不断提高党校教育的有效性,实现培养目标;打造“网络党校”培训平台,开辟党校工作新途径。高校要适应新形势下网络化趋势,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增强“网络党校”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互动性,提升党校培训质量,实现党校教育网络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构建“网络党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性[3]。

(三)加强入党积极分子的党校培训后期再教育和培养工作

入党积极分子党校培训后期的再教育和培养是发展大学生党员的重要一环。从发展对象到成为一名预备党员,至少有一年的培养期。就目前高校党校培训的时间来看,主要集中为一个短时间的党校培训,党校培训后期的再教育和培养成为薄弱环节。

1.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需要分层次进行。

可将积极分子划分为一般培养对象、重点培养对象两个层次,分层次进行培养和教育。对于一般培养对象,应以基础教育为主;而对重点培养对象,应重在提高素养。参加党校培训后,他们对党的性质、宗旨、党员的权利、义务等还要有一个系统的认识,要经常召开座谈会、讨论会、写思想汇报等方式来检验其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2.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需要多途径。

除了党校培训外、党支部培训、团支部教育、共青团组织下的理论研究等都是党校培训后期的教育补充。党支部是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是进行积极分子培养工作的基础力量,在做好常规培养工作的同时,党支部应吸收积极分子参加党内活动,如入党宣誓仪式,让他们感受到入党的庄严、神圣、光荣、责任,为他们的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团日活动是积极分子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摇篮,入党积极分子可以通过广泛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参加社会实践来提升自己。

3.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需要抓契机。

重大时事是培养和教育入党积极分子的良好契机,如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党的92周年华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大事件发生时,应要求积极分子主动书写思想汇报,同时以各种形式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增强他们的爱国热情、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在“五四”、“七一”等纪念性的重大节日也应开展相应的主题教育活动。高校党组织侧重于积极分子,预备党员的组织考察。

4.积极分子的培养要在实践中锻炼。

历来,我党培养和选拔干部的重要方法是在实践中接受锻炼,这也是干部成长的最主要途径。高校应鼓励积极分子多参加社会实践。如“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和暑期挂职锻炼等。通过实践进一步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锻炼社会工作能力的同时,了解社会民情,增加社会责任感和政治敏感。积极分子要结合实际,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发挥好学生的模范作用。

(四)党员发展质量的关键在于加强积极分子的考察教育

要采取严格的考察、管理措施来考察积极分子。建立积极分子的“滚动机制”,全面考察积极分子的思想成长状况、学习成绩、实践能力,在培养过程中要“严进严出”,这样可以避免一些支部在大一时选拔培养的积极分子,在后来的培养发展中,远离组织要求,或者自己想脱离组织,还挂名在积极分子队伍里,也可以使一些到大二、大三想入党的学生游离在积极分子的队伍之外。另外,还要建立“积极分子公示制”,让他们接受党的考察、学生的监督。在这样的考察管理制度下,促使他们走向自觉、自律,最后成为高素质的党员。当然,考察只是手段,学生党支部应以考察为契机,总结培养工作中得失,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完善培养考察体系[4]。

总之,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培养要有严格的程序、完善的制度和体系。有效地加强积极分子的党校培训不仅是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奠定基础,也是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利保证,更是增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的方法途径。

[1]尹立一,邵兵.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4).

[2]刘振宇.增强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工作实效性的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9).

[3]欧洪湛.高校党校培训体系初探[J].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6).

[4]姚永明.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的“六动”环节[J].江苏高教,2012,(1).

[5]贾明建.不断推进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理论探索,2011,(6).

猜你喜欢
积极分子入党党校
基层党支部强化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实践
央企党校党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憨娃入党
确定发展对象必须听取哪些人的意见?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以“实践团”为平台拓宽入党积极分子培养途径
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联系人,你合格吗?
中共第一所党校成立于何年何地?
党校网站创新的实践与探索
协助党委创办高中学生业余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