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隋朝南人入北及其影响

2013-04-10 20:32冉晓虹
史志学刊 2013年4期
关键词:隋炀帝

冉晓虹

一、南人入北

自隋文帝代周称帝,北朝和南朝的政权都是以汉族地主阶级为主体,南北对立的民族矛盾已经消失。隋开皇九年(589),隋军进攻陈朝,俘虏了陈后主叔宝,陈亡,陈后主及王公百司全部迁于长安。陈后主子孙众多,史料可考的共有四十九人,至长安后,隋文帝将他们安置在陇右和河西诸州,“各给田业以处之”。大业二年(606),炀帝纳后主第六女为贵人,“绝爱幸,因召陈氏子弟尽还京师,随才叙用,由是并为守宰,遍于天下”。由于北方征服南方成为必然趋势,北朝政府也放弃优待南朝皇族来吸引南人入北的做法,对待陈氏家族的人员,除了本人有特别才干给予高官之外,大多授予基层官职。据《陈书》列传第八和列传第二十二记载,其中世祖子名字中间字为“伯”共十三人,其中有两男早卒,入北共七人,高宗子名字中间为“叔”共四十二人其中有三子早卒共二十八人,后主子为单名共二十二人入北十一人。陈伯恭,成州刺史、太常;陈伯智,岐州司马,迁国子司业;陈伯礼,散骑侍郎;陈叔明,鸿胪少卿;陈叔齐,尚书主客郎;陈叔文,拜宜州刺史;陈叔重,太府少卿;陈叔敖,拜仪同三司;陈叔兴,给事郎;陈祗,通议郎;陈兢,国子监丞。其他的陈氏子孙都是县令、太守的官职。

众所周知,魏晋时期五胡乱华,汉人被迫南迁,南北政权独立。及隋代周,北方政权重新由汉族地主阶级掌握。此时,南人入北从感情上更易接受。伴随隋王朝的统一战争,大量投降的南朝王族及旧臣,迁至北方融入到北方政权之中。这就是本文所谓的南人入北。据史料记载,南人入北的群体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南朝皇族。二是氏家大族。三是贤能之士。

兰陵萧氏:萧琮、萧岑

陈郡袁氏:袁敞、袁宪、袁充

太山羊氏:羊翔

高阳许氏:许善心、许智藏

清河房氏:房彦谦

京兆韦氏:韦鼎

太原王氏:王元规

琅邪王氏:王无竞、王胄

济阳江氏:江总、江溢、江漼

吴兴沈氏:沈德威、沈志道

河东裴氏;裴蕴

清河张氏:张讥

另有影响力的专业方面人才有:

许智藏,高阳人。祖道幼,时号名医。陈灭,隋文帝以为员外散骑侍郎,使诣扬州。帝每有苦,辄令中使就宅询访,或以辇迎入殿,扶登御床。智藏为方奏之,用无不效。

耿询,字敦信,丹杨人。滑稽辩给,伎巧绝人。询创意造浑天仪……作马上刻漏,世称其妙。

毛爽,陈阳山太守,妙知京房律法,布琯飞灰,顺月皆验。

袁充,字德符,本陈郡阳夏人也。充性好道术,颇解占候,由是领太史令。

徐孝克,东海郯人。博览史籍,亦善属文,与诸僧讨论释典,遂通《三论》。陈亡,随例入关。寻授国子博士。

张讥,字直言,清河武城人。讥幼聪俊,有思理,年十四,通《孝经》《论语》。笃好玄言。

韦鼎,字超盛,京兆杜陵人。鼎少通脱,博涉经史,明阴阳逆刺,尤善相术。

徐则,东海郯人。幼沈静,寡嗜欲,受业于周弘正,善三玄,精于论议,声擅都邑。

万根,据《历代真仙高道传》载是江西南昌人,得长生久视之道。显晦于齐、梁间,人莫知其年。隋文帝闻其名声重,官召于洪崖山为精舍,即今栖真观。

二、南人对隋朝文化的影响

陈寅恪先生在《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曾提出:隋朝吸收南朝梁陈文化。他指出:“所谓梁陈之源者,凡梁代继承创作陈氏因袭无改之制度,迄杨隋唐统一中国吸收采用,而传至于李唐者,易言之,即南朝后半期内其文物制度之变迁发展乃王肃等输入之所不及,故魏孝文帝及其子孙未能采用,而北齐之一大结集中遂无此因素者也……”陈寅恪先生的论点精辟,但在隋朝如何吸收南朝梁陈文化,南人如何对隋朝文化施加影响方面没有详细叙述。

隋朝的文化继承于北周,其声乐也不例外。北周所使用的主要是胡乐。据《隋书·音乐志》载:北魏永熙三年(534),宇文泰迎接孝武帝入关,定都长安时,“声乐皆阙”。以后,“高昌款附,乃得其伎,教习以备飨宴之礼”。又其后,北周武帝宇文邕“聘皇后于北狄,得其所获康国、鬼兹等乐,更杂以高昌之旧,并于大司乐习焉,采用其声,被于钟石,取《周官》制以陈之”。

到了开皇年间开始有所改变。开皇中,何妥、萧吉参与讨论坟籍,撰著乐书,皆为当时所用。隋炀帝嗣位后,大量使用南人参酌南乐以定隋乐。大业元年(605),炀帝下诏修订《高庙》乐,“以礼乐之事,总付秘书监柳顾言、少府副监何稠、著作郎诸葛颖、秘书郎袁庆隆等,增多开皇乐器,大益乐员,郊庙乐悬,并令新制。”这些人中除袁庆隆外,其余都是南朝旧臣。早先在仁寿元年(601),隋炀帝初为太子时,即奏请牛弘、蔡徵以及南人柳顾言、许善心、虞世基等创制雅乐歌辞。

除隋乐外,南人将梁陈文化还引入到了隋文化的其他方面中,涉及风俗、图籍、服饰、律令、制度、礼乐、文学等。

据《北史·柳彧传》:“隋承丧乱之后,风俗颓坏。”柳彧,其父柳仲礼因北周平江陵时入关,“少好学,颇涉经史”,史载他对风俗“多所矫正”。另有明克让对当朝典故,“多所裁正”。大业元年任命南人许善心为礼部侍郎,管理仪礼事宜。

大规模整理图籍载于《北史·文苑·许善心传》。“时秘藏图籍,尚多淆乱。善心效阮孝绪《七录》,更制《七林》,各总叙冠于篇首。又于部录之下明作者之意,区分类例焉。又奏追李文博、陆从典等学者十许人,正定经史错谬”。

大业初,炀帝将幸扬州,据《北史·艺术下·何稠传》载,“敕(何)稠讨阅图籍,造舆服羽仪,送至江都。其日,拜太府少卿。稠于是营黄麾三万六千人仗,及车舆辇辂、皇后卤簿、百官仪服,依期而就,送于江都”。

在隋朝吸收梁陈文化的过程中,隋炀帝可谓不遗余力。在平陈之际,隋炀帝杨广就注意保存江左文化。据《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七记载,攻入建康后,杨广就下命令收集陈朝所藏图籍,封府库,资财一无所取。

隋炀帝建置江都王府学士主要以南士为主。“招引才学之士诸葛颍、虞世南、王胄、硃瑒等百余人以充学士,而为之冠”。 炀帝和他们相处甚洽,如与柳“以师友处之,每有文什,必令其润色,然后示人。尝朝京还,作《归籓赋》,命为序,词甚典丽。初王属文,效庾信体,及见后,文体遂变”。 又如庾自直,晋王广闻之,引为学士。大业初,授著作佐郎。自直解属文,于五言诗尤善。特为帝所爱,有篇章必先示自直,令其诋诃。自直所难,帝辄改之。或至于再三,俟其称善,然后方出。其见亲礼如此。

炀帝还特别重视南方儒生。如吴郡褚晖,以《三礼》学称于江南。“炀帝时,徵天下儒术之士,悉集内史省,相次讲论。晖辩博,无能屈者,由是擢为太学博士”(《隋书》卷七十五)。再如同卷余杭人顾彪,“明《尚书》、《春秋》。炀帝时,为秘书学士。撰《古文尚书义疏》二十卷,行于世。又如吴郡潘徽,少受《礼》于郑灼,受《毛诗》于施公,受《书》于张冲,尤精《三史》。善属文,能持论。炀帝做晋王时,引其为扬州博士,令与诸儒撰《江都集礼》一部,复令徽为序。炀帝嗣位,徽与著作郎陆从典、太常博士褚亮、欧阳询等助越公杨素撰《魏书》,会素薨而止”。

炀帝在营造东都时,亦多模仿江左建筑。《隋书》卷二十四《食货志》云:“初造东都,穷诸巨丽。帝昔居藩翰,亲平江左,兼以梁、陈曲折,以就规摹。”

正是由于隋炀帝的重视与支持,才使得南人在隋朝文化的各个方面能够尽己专长,将梁陈文化传播开来。

三、南人政治地位提升

这一时期的南人比以往任何时期的受重用程度都高,在隋王朝皇帝的身边常常活跃着很多南人。

北周的立国之本是推行西魏宇文泰开创的“关中本位政策”。该政策的出发点在于“融合其所割据关陇区域之鲜卑六镇民族,及其它胡汉土著之人为一不可分离之集团,匪独物质上处同一利害之环境,即精神上亦必具同出一渊源之信仰,同受一文化之熏习……而精神文化尤为融合复杂民族之要道”(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这种政策的自足性和封闭性是很强的。在隋炀帝的亲信将领之中周罗睺、来护儿均为南人。这一条史实值得注意。周罗睺是九江寻阳人,世为梁、陈武将,授右武将侯大将军。来护儿是江都人,平陈有功,仁寿三年加上柱国,炀帝即位,为右骁卫大将军。右武侯及右骁卫,都是隋朝禁军卫府,由此可见江南系统的将领,在禁军中占有重要席位,势有打破西魏以来关陇武将集团垄断禁卫的局面。

隋炀帝广泛吸收南人进入政治决策中来。如虞世基,据《北史·虞世基传》载:“帝重其才,亲礼逾厚,专典机密,与纳言苏威、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黄门侍郎裴矩、御史大夫裴蕴等参掌朝政。”再如柳裘,《北史》本传载:“及帝不悆,留侍禁中,与刘昉、韦暮、皇甫绩同谋引隋文。”另有虞绰,奉诏与秘书郎虞世南,著作佐郎庾自直等撰《长洲玉镜》等书十余部。与虞世南、庾自直、蔡允恭等四人常直禁中,以文翰待诏,恩眄隆洽。

炀帝杨广对于一些有才学却因客观原因无法入仕的南人,往往提携。其中典型的是诸葛颍,据《北史》本传载:“侯景之乱,奔齐。历学士、太子舍人。周氏平齐,不得调,杜门不出者十余年……晋王广素闻其名,引为参军事,转记室。及王为太子,除药藏郎。炀帝即位,迁著作郎,甚见亲幸,出入卧内。”

隋朝为巩固大一统,必须改变北周以来以武治国的政策,实行文治,将南北政治、文化等方面都融合在一起。隋炀帝杨广认识到了这一点,他扩大统治阶层,推行文治,改行南朝政治体制,对于江南系统的文官,炀帝需要他们,倚重他们,笼络他们参与决策以及实行礼制、法律的改革。

[1](唐)姚思廉.陈书.北京:中华书局,1974 年平装点校本.

[2](唐)令狐德棻.周书.北京:中华书局,1971 年平装点校本.

[3](唐)李延寿.南史.北京:中华书局,1975 年平装点校本.

[4](唐)令狐德棻.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3 年平装点校本.

[5](后晋)沈昫.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 年平装点校本.

[6](北宋)司马光.(元)胡三省.资治通鉴.北京:中华书局,1964年平装点校本.

[7]周永慎.历代真仙高道传.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8]葛剑雄.中国移民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隋炀帝
唐人评价隋炀帝对后世的作用与影响
隋炀帝爱玩“假招子”
隋朝末年的“奇人”宇文化及
隋朝“江都之变”风云
南方文风与隋炀帝诗歌
李渊起义
墓志所见隋炀帝时期对青海河湟地区的经营及其消解
隋炀帝「辽东之役」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