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泽福一中

2013-04-10 22:13本刊主笔文迪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3年1期
关键词:福建人三坊七巷曾氏

本刊主笔 文迪

文泽福一中

“君子之泽”如古榕

本刊主笔 文迪

在福州的街头徜徉,近处有绿树街花,山麓清泉,远处有碧水青山,天风海涛。城区里到处有温泉。小吃精美,路人恬淡。

显然,这是一座宜居的城市,正如这城市的宣传语所说的那样“有福之州”。福州的朋友、本地著名诗人鲁亢在饭桌上告诉我,福建人热爱生活,重视家庭,不关心政治。

这种说法让我有些怀疑,让我想起陈丹青先生所说的上海人。他说“上海从前是很泼辣很有生气的一个城市,今天的上海人越来越乖。”

因为,任何一位外地人从福州的三坊七巷走出来,都不太同意诗人的说法。我相信,至少过去的福建人是刚烈而泼辣的,与过去的上海人一样。有凛然赴死的戊戍六君子之林旭为证,有同样正气凛然的林觉民、方声洞、林尹民等20余位黄花岗烈士为证,有抗日空战英雄陈盛馨为证……

第二天,记者走进三坊七巷,像古代人一样,打算先去看一看黄府。黄璞,唐代进士,诗人,晚年隐居于这里的黄巷。唐末,黄巢率起义兵夜过黄璞家门,因闻黄璞之名,命令士兵“灭烛而过,勿扰其家”。一个令整个大唐地动山摇的起义领袖,毕恭毕敬地为一个读书人熄灭火炬,可以想见这位唐代硕儒的学识人品。

在黄璞故居大门口,记者看到这样一段比较有趣、甚至可能惹来争议的文字介绍:

据传,唐朝初年,福州还是一片未曾开发的沙洲,群居着还未开化的土民,白皮肤、黄头发、蓝眼睛,害怕阳光,所以称福州为“南蛮之地”,蛮,未开化,凶悍也……王审知开发八闽之前,首先拜访了黄府,看到黄府“风水”得天独厚,前瞻“五虎山”,背靠“五凤山”,虎乃“兽中之王”,凤乃“鸟中之凰”,各是五五之数,寓意十全十美。同时进入福州又有两座屏障大山,旗山和鼓山,排列错位,意涵“偃旗息鼓”,“永无战乱”之福,府邸前闽江水浩浩荡荡东流,按卦理当属人才辈出之卦象……

记者从没听说过“金发碧眼”的人怕阳光,因此“风水”两字加了引号,估计是野史的记载颇有些牵强。“永无战乱”只能是美好的愿望,“偃旗息鼓”也可以说成“旗鼓相当”。

但是,宋元以后,尤其明清以来此地人才辈出,的确也是不争的史实。之所以人才辈出,不一定是因为风水,一定是因为教育。

文化江汉,闽水东流,相对于楚、蜀等地,八闽大地接受华夏文明的熏染和教化要稍晚一些,可能也正因其晚,其近现代史上的文脉才那么清晰,其才人志士的事迹才那么昭著。

而一百年前那些风起云涌的才人志士、英雄美人居然绝大多数与两所书院、后来合并的一所学堂、或者一所中学相关。

这就是福州一中,福州人俗称其“福一中”。

在中国众多的著名中学里,福州一中并不是历史最悠久的,也并不是最著名的。但仅仅因为前文所说的那些了不起的名字:林则徐、沈葆桢、林旭、严复、陈宝琛、陈衍、林纾、林长民、林徽因……他们都或多或少与这所学校有关。

因此,《教育家》杂志今年年初就打算走进福州一中的校园,去看一看,其文脉持续得怎么样。因圣人有言:“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三十年或为一世,如今,一百多年过去了,它还可以持续到什么年代。

所谓“五世而斩”,史上多有例证,如曾国藩,其侄重孙曾昭抡,妻俞大絪,曾氏曾外孙女。夫妻皆为民国著名学者、教育家,1949年从香港归来报国。文革时红卫兵冲进北大,对俞大絪死命抽打,是夜俞教授仰药自尽。曾亦惨遭迫害,曾氏患癌已5年,所有人都瞒着他,造反派却公开了这个秘密,曾昭抡彻底崩溃。至此,曾氏在大陆的传承,五世而断。

不过,在三坊七巷,也可以看到反例:在宫巷的沈葆祯故居里,其五代孙媳叶碧岚至今仍居住在这里,并不堪其扰,因为常有全国各地的游客说想进去看看,尤其是台湾游客,台湾人特别感念这位贤臣廉吏的治台功绩。

从三坊七巷出来,便是东街,左侧即为林觉民故居,旁边另有一行字:冰心故居。林家转卖,谢家(注:冰心娘家)购置此屋,也许包含了林徽因在父亲林长民被暗杀之后的一段隐痛。

福州称榕城,福建也多榕树,正如福建人自己说的:世上没有哪种树像榕树,能把根长出地面;也没有有哪一种树像榕树,枝繁叶茂、气度不凡。

君子之泽,亦如大榕树一般惠泽于人。记者以为,一位优秀的教者或者一所优秀的学校,也应该像榕树——独木成林,大家风范。

猜你喜欢
福建人三坊七巷曾氏
福建老板爱在非洲开超市
为啥非洲超市长满了福建老板
PRIDE IN PREJUDICE
读《曾国藩日记》:一日四省
高级黑
鼎之轻重,未可问焉
山村除僵尸
曾国藩:十年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