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 莉
财务风险是指受财务活动中不确定因素影响,导致最终收益与预期发生偏离,使企事业蒙受不必要损失的机会与可能。面对日趋复杂的市场环境,企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多,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面临的风险犹如一颗定时炸弹,很可能使其遭受灭顶之灾。风险是伴随企业发展的,企事业单位的自身特性决定了面临不确定性风险程度较高,为此加强企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十分必要。
1.支付风险。通过预算改革实现企业内部资金结构优化,可以减少经费输出,缓解财务支出与预算经费的矛盾。然而,虽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其制度性缺陷仍然比较明显。在预算指标安排上,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专项经费安排分散,管理不足,实现情况不容乐观。在保稳定、促发展的工作压力下,财务部门不得不想方设法维持预算收支平衡,于是一些不得已的做法使财务部门面临着极大的违规风险。
2.核算风险。在会计核算上,随着会计技术的不断更新,财务人员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要求,在接受新知识、新政策、新技能时无法做到与时俱进,行动上、认识上都有一定误区。在新会计政策下,采取新会计处理方法等很容易出现错误,导致会计核算质量不增反降,违规现象屡见不鲜。
3.管理风险。我国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较国外管理水平有较大差距。在一些私营企业,由于体制较灵活,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财务管理的不足。而国有大中型企业管理体制不灵活,由于管理制度的缺乏,造成了财务活动中的死角与盲区。同时,监督机制也不到位,财务监管漏洞百出。种种不足使会计信息质量无法保障,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使企业决策风险增加。
4.债务风险。一些企事业单位投资强度不够,便以举债来发展事业,结果负债大大提高,一旦资金周围不灵,就会影响到正常还本付息。一些企业的自身偿债能力是有限的,加上外部环境的影响,要么面临倒闭危机,要么就是企业“点菜”,政府埋单。
5.道德风险。作为一名合格财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财务人员的道德素质对财务活动有效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企事业单位在人才选拔、任用、后续教育上还没有一套灵活的机制,道德建设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务人员整体财务水平的提升,进而影响到财务活动的正常开展,为财务活动埋下了一定的风险隐患。
1.对外投资带来的风险。为了高效利用资金,企事业单位一般会成立结算中心。当汇聚大量资金后,不可以让其闲置不用,必须让这些资金来创造效益。因此,许多单位就会拿这些资金来对外投资,比如证券、期货与上项目等。用闲置资金对外投资来获取经济效益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投资失误将招来投资风险,很可能血本无归。就目前来看,一些单位的投资运作不规范,对市场调研不够,即使有可行性报告也是在领导意志下杜撰出来的,根本没什么价值。在上项目过程中,许多领导并不重视投资效益,面子工程才是他们所追求的,为了达到经济上与政治上的双重目的,其结果可想而知了。许多项目刚投产就陷入困境,如果不继续“输血”就血本无归,继续“输血”又会将结算中心的钱掏空,而结果到底如何又很难预料。钱被掏空了,对公司来讲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2.内部不规范借贷的风险。一些大型企事业集团公司,采用贷款形式向下属子公司发放资金,但未建立像商业银行一样完善的信贷机制,内部贷款程序十分简单,只要报集团领导指示就可以办理相应的手续。由于不像商业银行那样还要事前审查与事后跟踪,贷款的风险性大大增加。一些单位就是钻管理上空子,通过编造各种理由套取现金,普遍存在老子的钱不花白不花,花了之后还不了就赖账。这种不成熟的运作机制使内部贷款容易,还贷压力不大,就无法保障下属公司对贷款使用效益的谨慎性,一旦项目投入失败,又无能力还款,就会产生大量的不良贷款。
3.结算信息管理的风险。大多单位对下属公司进行日常存款限额管理,即每日终了前,所属公司在当地开户银行的存款超过核定的限额时,其开户银行就会自动地把超额部分的存款划转到资金结算中心的户头上,无需所属公司办理具体转款手续。这种方式虽然简便,但却衍生出一些问题,如银行对账单收付问题、结算中心账目收付问题以及子公司与购销客户间的收付账目问题。众所周知,建筑集团公司的下属公司不可能在一个城市,它们之间的距离可能很远,采取手工方式十分困难,因此只能半年或一年核对一次账目,这样中间就会给不法人员造成可乘之机。
4.融资渠道单一的风险。一般企业会与一家商业银行合作,然后将大部分存款全放入这家银行。当企业需要投资或资金周转困难时,就只能向这家银行提出贷款申请,其他银行一般不会为其提供贷款,这也是众所周知的行业规则。然而,在这种规则支配下,公司的贷款渠道就变得较单一,在正常运营情况下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但如果公司在银行内的存款很少,就很难得到贷款。同时,银行对公司的贷款是有最高限额的,贷款额度不会超过这个最高限额。
1.规范银行行为,优化投资结构。资金运作失灵的重要原因是企事业单位随意挪动资金用于对外投资造成的。在利益的驱使下,其挪动结算中心资金来完成投资计划,这些资金是其子公司富余资金,也是流动资产的一部分,如果大量用于对外投资,很可能对公司的正常运营产生不利影响。对此,进行资金挪用要严格对待,每一笔资金都要经过管理委员会研究决定,才能动用,并且采取有偿使用方式。对资金采取限额制,即对发放资金总额以及单笔额度进行限定,一般贷款额不超过资金总量的一半为宜。注重对投资项目的审查,尽量选择能够随时变现的项目进行投入,这样在资金周转困难时可以随时变现应急。固定资产投资不宜超过30%,因为太多会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
2.规范内部贷款程序。结算中心实际上是集团内的小型银行,为下属公司提供贷款服务。在内部贷款流程上要坚决消除“大锅饭”的思想,改变行政审批制度,实行商业银行的运作机制。下属公司贷款时,一定要对其用途、还贷能力、内部控制、经营效益等进行综合审查与评估,对符合贷款要求的给予贷款审批手续,坚持杜绝领导审批的盲目贷款。还贷前要对贷款的流向进行监督,对不按审批用途进行的,可强制收回贷款。对不能按时还款的企业除加息外,还要停止对其发放新贷款。另外,还要对贷款单位的领导班子进行强制管理,如停发部分工资,禁止出国考察,禁止购置非经营性固定资产等。
3.加强信息管理。信息管理是结算中心防范风险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信息管理对建筑集团公司发展有重要意义。一要加强结算信息管理。设立电话查询业务,所有企业可以随时对自己的资金收付情况进行查询核对,在发现结算差错或资金被挪用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每月通过电子邮件向子单位发送结算账单,在对账完成后,子单位将分析结果通过电子邮件反馈给中心财务部门。二要加强贷款资金使用的信息管理。建立贷款台账,记录借款单位、贷款数额、期限、用途等情况,收集贷款实际投向、周转和使用效益情况。三要加强贷款单位经营信息管理。对该单位借款流向进行监督的同时,还要注意该单位的生产经营信息,发现资金营运波动较大时,要对贷款单位的资金使用安全进行深入分析。
4.与银行建立多元化合作关系。随着金融体制的不断改革,我国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竞争日趋激烈,它们都想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不断扩大业务范围。对于有实力的企事业单位来讲,以前是单向求贷款,现在是与银行建立合作互利关系。利用这一条件,公司应与多家银行建立合作关系,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公司可根据其经营业务的需求与相应的银行合作,一般不超过三家,与过多的银行合作并没有什么好处。通常来讲,如果公司贷款数额较大,假设要贷款1亿元,从一家银行贷款手续比较繁琐,可能从支行一直办到总行,借贷过程比较长。而从多家银行贷款,可能只需要通过支行就能完成贷款手续,办事效率要高很多。商机往往转瞬即逝,如果看到商机而因资金问题耽搁的话就得不偿失了。因此,多元化选择合作银行,是企事业单位加快发展的需要。
5.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文化。企业应有意识地加强风险管理文化建设,通过强化员工风险管理意识,提高风险管理控制有效性,为企业实现风险管理目标提供制度和文化的保障。企业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应与企业人事考核和薪酬分配制度相结合,通过强化各层管理人员,特别是高管的风险意识,从每一个环节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借助专业力量制订科学的风险管理业务流程规范和风险管理制度,并采取各种措施将制度进行固化。组织风险管理专题培训,通过考核强化培训效果,将重要管理及业务流程风险控制流程、风险控制点的业务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岗位风险管理培训纳入企业常规制度中去。采用多种形式和途径,加强对风险管理理念和知识的培训,培养全面风险管理型人才,丰富风险管理文化。
综上所述,任何经营都会存在风险,企事业单位一般规模比较大,财务管理机制不灵活,面临的风险因素比较多。本文对企事业单位的投资风险、不规范借贷风险、内部信贷风险及融资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事实上,企事业单位面临的风险还很多,本文只揭示了冰山一角,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1]赵倩.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
[2]卢荣英.对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结算中心的运作及完善的思考[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05).
[3]袁琳.构建结算中心模式下的内部控制体[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3(03).
[4]卡伦·A·霍契.财务风险管理最佳实务[M].孙庆红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