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六十年许昌城市建设变化显著

2013-11-08 02:20◇辛
市场研究 2013年8期
关键词:许昌市出生率许昌

◇辛 燕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是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关键因素,分析人口发展变化的历程对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具有深刻意义。

一、建国以来,人口发展六阶段

建国以来,许昌人口总量由1949年末的213.69万人增加到2008年末的456.41万人,这期间许昌人口数量的增长大致形成了“三起三落”的六阶段,影响人口发展的因素中主要的是社会经济条件和计划生育政策两因素。

从建国到1958年,是许昌人口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这期间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都有大幅提高,第一个5年计划期间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在18‰以上,到1958年末,许昌市总人口由1949年的213.69万人增加到241万人,平均每年增加3万人,形成了建国后许昌人口出生的第一次高峰。

1959年至1961年是许昌人口发展的第一个低谷。3年中,由于死亡人口的增多(3年共出生14.47万人,同期死亡12.35万),造成人口增长速度急剧下降,1960年是最低谷,许昌市人口死亡率达27.79‰,人口自增率为-12.92‰,是建国后唯一的负增长年份。

1962年到1973年,是许昌人口超速发展的阶段。12年里,人口出生率均在28‰以上,有4年在35‰以上。人口死亡率由1960年的27.79‰降至1962年的7.89‰,之后年份的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出生率的上升和死亡率的下降促成了许昌建国以来人口发展的第二个高峰。

1974年至1984年许昌人口发展速度减缓,人口自增率由1973的19.93‰下降到1984年的11.11‰,这一时期的11年,许昌人口自增率一直稳定在13‰左右,人口增长速度趋缓。

1985年到1991年,是许昌人口发展的第三个高峰期。1985年,许昌人口出生率由1984年的17.95‰迅速上升到1985年的18.41‰,以后逐年上升,直至1989年的最高峰27.39‰,人口自增率也从1984年的11.11‰上升到1987年的19.45‰而后至1988年的20.62‰,这一时期人口高速发展。

1992年至2008年是许昌人口发展的第三个相对低谷期。从1992年起,许昌人口出生绝对量和相对量都明显的减少和下降,人口发展速度明显降低。这一时期人口出生率由1990年的25.86‰下降到2000年的11.73‰,下降了14.13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90年的19.35‰下降到2000年的5.72‰,下降13.63个千分点。

二、人口与城镇化发展的显著特点

建国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昌市人口发展现状呈现四个特点:

(一)人口增长在波动与反复中由快速向慢速转变

自建国初期,可以清晰地看到许昌人口发展的6个阶段,自80年代后期,由于计划生育的实施,出生率较低,扭转了在此以前持续了20余年的高生育和高增长的局面,这是建国以来人口发展的一个历史性转折。下页图显示:1949年到1970年,经历了一段爬坡的过程,自然增长率从16.05‰上升到26.2‰以上,是人口转变的增长阶段。1958年至1963年的增长低谷是非正常的,并不能说明人口发展的大趋势。1980年到1990年,人口增长出现了较明显的波动和回升。进入90年代,人口增长稳步下降和减慢。总的看,许昌人口总量由1949年末的213.69万人,增加到2008年末的456.41万人,60年人口总量翻了一番还多,但人口总量持续平衡增长。

(二)人口文化素质显著提高

1990年许昌市6岁及6岁以上常住人口中大学(含大专)占0.71%;高中8.95%;初中 36.35%;小学37.2%;文盲半文盲占16.79%。2000年许昌市常住人口中大学 (含大专)占2.11%;高中8.54%;初中46.46%;小学33.02%;文盲半文盲占9.87%。2005年,许昌市6岁及以上常住人口中各种文化程度人口所占比重分别为:大学 (含大专)占4.76%,高中占11.05%,初中占49.31%,小学占25.89%,文盲半文盲的占8.99%。

每十万人中拥有各种文化程度人数(万人)

由上表可知,自1990年以来,10年间许昌市人口的文化素质显著提高,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的增长尤以大学文化程度增长最快,其次是初、高中文化程度人口,小学文化的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人口受教育程度的重心已向初中偏向高中上移,这反映了许昌教育事业的成就,也说明更多的人民群众已不满足于九年制义务教育,而向更高层次发展。

(三)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

1990年许昌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许昌市总人口的比重为6.44%,2000年达到8.18%,大于7%老龄化标准,许昌已进入老龄型社会。其后5年,许昌人口老龄化加速度,至2005年老年系数为9.34%。

建国以来,许昌人口预期寿命逐渐延长,65岁以上老人1982年为20.8万人,到2000年增加到33.7万人,平均每年以2.73%的速度增加。第五次人口普查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3.33岁,比第四次人口普查提高1.43岁。

(四)从城乡人口构成看,城镇化水平逐年提高。

比较几次人口普查的结果,可以看出许昌市城镇化速度在加快。1982年三普时非农人口比例7.75%,到1990年四普时非农人口比例达10.27%,2000年城镇人口比例20.4%,2008年年末城镇人口比例已达到37.51%。

三、城市建设成效巨大,人口社会变化深刻

建国60年许昌人口发展走出的有中国特色的综合治理人口的道路,建立完善了人口调控体系和计划生育管理体制,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使人口生育模式、再生产类型及构成都发生了大变化,人口素质得到显著提高,人口与发展取得了成就。

(一)人口过快增长得到有效控制。

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分别由1970年的33.88‰和26.2‰下降到2000年 (11月1日人口普查时)的11.73‰和5.72‰。许昌市在经济还不够发达的情况下,用较短的时间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从70年代的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

(二)社会事业发展全面加快,民生改善成效显著。

一是教育得到优先发展。2008年,许昌市义务教育小学巩固率达到100%,初中巩固率达99.95%,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70%以上。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学杂费、书本费和补助贫困生生活费,建立完善高校和中专贫困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二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加快。许昌市全面建成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三是就业规模日益扩大。许昌市从业总人数由1978年的145.3万人增加到2008年的278.89万人。2008年,许昌市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达到了95%、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率达到82%以上,动态消除城市零就业家庭,许昌市城镇登记失业率2008年控制在2.98%以内,以较为充分的城乡就业推动了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三)突出中心城市带动,进一步推动了城镇化进程。

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政策的推行,许昌市的城镇化进程得到较快发展,“十五”期间许昌市人口城镇化进程平均每年以2.32%的增速向前发展,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许昌市人口城镇化水平为20.4%,到2005年根据人口与城镇化抽样调查资料推算,许昌市人口城镇化水平达32%,2008年底,许昌市城镇人口达到161.63万人,城镇化率达到37.51%。

许昌市人口的城市化进程较快得益于三方面原因:

一是中心城市带动效应明显。

2007年,许昌市区建成区面积由1982年的15.1平方公里增加到63平方公里,市区人口由1982年的16.8万人增加到59.1万人,市区框架迅速拉大,在“经营城市”战略的带动下,走出了一条“以城养城,以城建城,以城兴城”的发展之路。自建国60年来,许昌共完成城建重点项目40多个,完善了市区、推进区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全国宜居城市、全国最有魅力城市200强、全国旅游城市竞争力百强、全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等称号。

二是县(市)城区建设和重点镇发展亮点纷呈。至2008年,许昌市建制镇35个,镇区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总人口超过50万人。城镇建设集约发展效果明显,一批规划合理、特色突出、规模集中、经济发展迅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相对完善的镇纷纷出现,先后建成1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两个国家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4个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镇、19个中州名镇。

三是统筹城乡发展,着力加快新城区开发建设。自2004年,许昌全面推进新城区开发建设。东城区近20平方公里城市框架形成;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区面积8平方公里;许昌至长葛城乡一体化推进区开发建设框架拉开,生态水系初步形成,生态绿化建设推进顺利,许昌在统筹城市发展上走出了特色。

建国以来特别是近30年来的艰辛努力,许昌市基本探索出了一条适应许昌发展的综合治理人口的路子。未来,许昌将立足于调整城乡结构、合理调整教育结构、广开就业渠道、重视人口老龄化、坚持计划生育政策等,打出综合治理拳,逐步完善人口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机制。

猜你喜欢
许昌市出生率许昌
No.5 2020年出生率创新低
出生率创新低,都是压力惹的祸吗?
初到许昌
许昌市
许昌诗群
许昌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调查
许昌青春诗会
许昌市
许昌市新农村社区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考虑钉螺密度依赖出生率的血吸虫病模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