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进
(中共淄博市委党校信息中心,山东 淄博 255000)
党校作为党培养各级领导干部的主渠道和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承担着推动全党学习的重大责任。党校图书馆作为党校的综合性文献资料中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哲学社会科学等多种知识的储备库,为党校建设提供信息保障和智力支撑,为党校学员和教研人员提供理论武装和知识学习的重要平台。而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图书馆的资源建设突破了传统图书馆资源的局限,形成了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报刊、数据库、音视频资源、网络资源在内的海量资源,党校学员和教研人员的学习方式和阅读习惯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获得知识的途径和方法有了更多的选择。
现在,全球各地的图书馆都在转型,既有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三馆合一的,也有英国的“概念馆”这种型馆,这些转型,既是图书馆面对新需求的转变,也体现出图书馆的文化地位和文化功能的不断增强。到目前,图书馆的转型尚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没有统一的标准,图书馆转型要实现以下目标:由纸介质转向全媒体,由被动服务转向主动服务,由收藏型图书馆转向以人为本的创新型图书馆,由传统的图书借阅服务转向以实现将各种动态知识交流为目的的服务,由提供阅览室设施到营造学习环境的转型。
随着技术的进步,通过手机、互联网和其他方式的终端获取的知识在迅速增多,根据世界图书馆协会的统计,近5年来,约有27%的人通过手机、互联网和其他途径来获取知识[1];许多纸质出版物不再出版,而改以电子的形式来办下去。美国图书馆协会预测,到2025年,图书馆的纸质资源将完全被电子资源替代,图书馆将变成一种学习型和交互式的信息共享空间[2];澳洲新南威尔士州立图书馆在2009年一份报告中预测,至2030年,85%的图书馆是虚拟的,原先的物理图书馆仅作存书之用[2]……越来越多的信息表明,传统的图书浏览方式已发生改变,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和服务已经走向尽头,在“云技术”“三网融合”“语义网”“播客”“Wiki 模式”等新技术不断涌现的全媒体时代,图书馆面临着挑战和机遇,必须要结合现代先进技术手段,创新工作,改善服务,实现向现代图书馆的转型,才能得到生存和发展。如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将面临用户减少、作用不能够发挥的局面,必然会被淘汰。
现今社会,人们越来越依赖于信息,对信息有效性、多元化和集成化等要求也越来越高。首先,随着社会信息量的迅速增加和传播速度的快速提高,单位时间内可获取的信息量大大增加,有用信息被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中,人们将大量精力与时间花费在寻找和鉴别信息的过程中,快速获取有用的信息日益困难;其次,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日益广泛和综合,信息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的特点,需要有内容全面、类型完整、形式多样、来源广泛的信息保障;第三,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分布广泛,具有分散性,需要有人加以整理、集成。图书馆作为专业的信息服务部门,理应满足用户的信息使用要求。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其技术越先进,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就越多,图书馆的使用率也越高。
党校要培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掌握现代高科技知识的新型干部,而要培养出高素质的领导干部,就必须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图书馆作为党校的综合性文献资料中心,为党校建设提供着智力支撑,只有通过转型,党校图书馆才能适应新的发展需要,才能实现自身功能的发挥,才能在党校事业中有所作为。
各级党校培训不同级别不同层次的领导干部,联合起来就是面向全党领导干部,为他们的学习提供服务。用新的科技手段方式来促进广大党员学习,是时代的要求,党校图书馆的工作做的越好,对推动学习就越广泛越有力度。十七届六中全会谈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实际上就是要推动社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各级领导干部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者和弘扬者,理应先学习、先熟悉,这样才能真正地推动社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此,党校图书馆更要当好助手,帮助领导干部了解、学习优秀文化,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
近年来,各党校在加快现代化图书馆的转型发展中有了一些进展,为教学科研、学员学习提供了较好的服务。但是,与党校发展的新形势和建设现代图书馆的新要求相比,与习近平同志关于建设一流学府要有一流的硬件和基础设施,特别是要有一流的管理与服务的要求相比,图书馆工作仍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党校图书馆应当是集信息、学习和图书馆员一体的机构,要能够提供深层次参考咨询和学科化信息服务,要有提供学习交流的能力,要有其业务研究课题。但长期以来,有些党校,尤其是地市级和县级等基层党校,一直把图书馆当作简单的服务类教学辅助部门,没有把它的发展放在应有的高度,把图书馆的地位降级了。如果还按照这种消极的方式发展,缺乏必要的人、财、物来支持,那么不仅不能发挥图书馆应有的作用,也是对图书馆丰富的信息资源的巨大浪费。
专业人才的匮乏限制了党校图书馆的发展。目前各级党校都把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在引进教学、科研人才时不遗余力,但对图书馆所需人才的引进则重视不足,很多基层党校,往往认为图书馆工作清闲、什么人都能干得了,甚至把图书馆作为安排冗员的地方,对图书馆内部人才资源配置不重视,导致了许多图书馆业务人员学历、专业、年龄和知识等结构不合理,相当一部分人员半路出家,没有经过专业知识培训,许多管理人员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借阅工作,而不能提供深层的信息加工服务,制约了党校图书馆的建设水平。
就党校图书馆来说,门庭冷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图书馆现有的信息资源满足不了用户的实际需求。原因主要是:1.购书经费不足。这在基层党校尤其明显,很少有基层党校图书馆能做到经费逐年增加,许多馆的经费多年未增;还有些馆并没有稳定、连续的购书经费,购买图书有大、小年之说。这与现今各类信息资源快速增加且定价不断上扬的市场环境极不适应,也导致了新购信息资源数量的减少或不稳定,文献保障率低、连续出版物断层严重。2.介质比例的不合理。如今,大量信息是以数字化形态生成和传播的。但党校图书馆提供的信息资源仍以纸质为主,如果党校适应不了新需求,管理的资源只是整个信息资源中很小的一部分,今后谁还会来图书馆呢?
主要表现在:1.数据库建设力度不足。一是类型不多,数量有限。从已经建成的数据库来看,当前主要是以书目数据库为主,其他类型的数据库数量不多且内容有限。二是已建成的数据库质量不高。许多数据库没有进行主题标引,机读格式也不规范。这样的数据库检索功能较差,既不方便读者检索利用,又不利于网络化建设。2.数字资源量少,对知网、读秀、万方、维普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等数字资源的拥有量和对各类地区情况信息资源的掌握与用户需求相比仍显不足。3.信息的传送渠道少,应用平台和网络环境都不能满足需求。
从服务看,普遍存在着服务手段单一落后的问题,多数仍停留在借借还还的传统方式上,在信息资源供给方面被动应对,缺乏完善的服务手段和充分引导读者利用馆藏资源的能力;从功能看,只能是馆内有什么党校师生就看什么,不能对拥有的资源加工提炼,更谈不上提供具有研究性的高质量服务。
作为世界先进政党学校的图书馆,要顺应党校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潮流,改进知识产品和服务,实现由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图书馆的转变。一方面,领导要高度重视图书馆,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图书馆建设对党校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要为图书馆的转型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给予指导,提供尽可能好的条件;另一方面,图书馆自身要积极作为,根据自身情况,理清思路,制定规划,选择好路径,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向前推进。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措施:
没有人才,所有的转型和开拓工作将都沦为空谈。面对信息资源、技术、服务环境的迅速发展,党校图书馆迫切需要建立一支在观念、能力、知识结构和技术水平上与之相适应的专业人才队伍。1.提高队伍素质。党校图书馆人员既要有充分掌握党校教研和干部理论学习所需的信息、敏锐把握理论动态和研究前沿、科学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更要有积极主动的探索各种适合党校的信息服务方式的热情。2.改善队伍的知识结构。一方面,图书馆人员要加强自身学习,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以适应党校图书馆的发展要求;另一方面,要积极创造条件培养人才,有条件时,应组织工作人员到办得好的高水平的图书馆去参观学习,以开拓视野、增长见识。3.引进专业人才。人才的来源不限于刚毕业的大学生,也可以从业务基础好且有志于图书馆事业的教研人员中物色,还可以大力吸收教学科研人员业余参加图书馆信息服务,组成一支专兼结合、力量雄厚的信息服务队伍。
学科馆员是指图书馆设专人与某一个学科作为对口单位建立联系,在学科与图书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相互沟通,为用户主动地有针对性地收集、提供文献信息服务。学科馆员是既具有某种学科背景、又受到过文献情报专业训练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图书馆如果没有学科馆员,没有一批具有相当学术研究水平的人员,那么即使采用再好的机器和技术,解决的仍只是服务方式的问题却不能提高服务层次。一定要甩掉图书馆人员只会做日常杂务工作和业务性管理、在研究上弱势的观念,必须积极提高图书馆人员的研究水平,图书馆人员应该要具备丰富的知识、相当的研究能力和一定的学术突破力,除了要培养比较专业的人才,还要争取培养一些理论研究方面的大师。
党校图书馆有特定的读者对象,即党校教学科研人员和党校学员。这两类读者所需信息在范围、重点方面各有不同,前者主要反映专业教学研究与检索参考的需要,后者主要反映基础知识学习和政治思想教育的需要,因此,党校图书馆应该围绕读者需求,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理论书籍为重点建设馆藏。新的形势下,党校图书馆的馆藏建设要做到:一是根据党校教学、科研和实际,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采集信息资料;二是要根据本馆的任务和服务对象,把不同层次的信息资料按一定比例组成一个有主有次、相互配合的综合体;三是重视收藏与重点学科密切的邻近学科,特别是新建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等方面的信息资料,形成各类资源互补的优势;四是要保持重要文献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注重收藏本校教研人员的学术文献、学员的学习研究成果和本校的出版物,形成具有党校特色的馆藏体系和合理的馆藏结构。五是在信息资料的选购过程中,要科学吸纳各学科人员意见,以增强馆藏的实用性。
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和知识获取方式,就领导干部而言,通过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新的方式获取知识,比通过传统方式来获取知识要多。有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我国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达32.8%,其中23%的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3],这对于图书馆开展基于全媒体、多终端的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种形势下,图书馆要想吸引用户,必须加大对数字资源的采集力度,包括各类电子报刊和书籍、数据库、音视频讲座等,以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和阅读需求。另外,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和移动互联应用的丰富,读者利用碎片时间进行阅读的条件空前便利,移动阅读和网上阅读将成为主流形态,因此,党校图书馆要建立良好的新媒体应用环境,除了有线网络和应用外,还应在无线宽带覆盖、移动图书馆系统等方面先机而动,提供多终端服务,不断扩大图书馆服务范围及人群。
数据库建设在图书馆信息开发利用和服务中占据着“重中之重”的首要地位,党校图书馆的数字库建设要突出党校特色,突出权威性和政治性,除了积极购买外部信息资源外,还应重视对以下数据库的建设。1.本地区地情数据库。这是党校图书馆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加强对地情数据的收录,尤其是近年来政治改革、经济发展、社会变迁、乡土人情等内容的补充收录,使之成为一个较为全面的、系统地反映本地区各种情况的数据库。2.党校教学科研相关学科的资料数据库。教学方面,侧重教师讲课录像、授课讲稿、授课幻灯片等资料;科研方面,侧重教研人员发表的文章、出版的图书等研究成果,以及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使用的信息资料。这里不仅需要馆员们积极参与党校的教学科研活动,以掌握党校的教学科研情况,加强服务的针对性;还应调动教研人员特别是重点学科重点课题教研人员为图书馆提供信息资源的积极性,实现教学科研与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双向交流。3.党校学员论文数据库。党校学员在党校学习期间所提交的论文大多来自学员的工作实践,将这些论文搜集整理,对教学科研、对党委政府的决策都将起到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4.中央党校“三大文库”。按照中央党校部署认真做好本馆所承担内容的建设。
要不断拓展图书馆功能,创新服务的手段、方式和方法,使其尽可能广泛地覆盖到党校工作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1.整合检索系统。整合馆内各种检索系统,让纸质资料和数字资源的检索得以在一个平台上完成,让读者“一索即得”。2.借助网站、微博等工具,积极发布党校图书馆的有关信息,扩大影响力。3.提供馆内新媒体资源的使用设施。如阅报机、影音设施等。4.提供复印、扫描、打印等项目的自助服务。5.专业、个性化服务。依托CNKI 等数据库的个人数字图书馆功能,实施学科化的信息推送服务。
1.创造优雅的、有利于思考的环境,要让图书馆变成一个大家愿意来的地方。2.组织举办书画展、摄影展等多种文化活动,利用多种形式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提升教职工和学员的文化品位。3.提供让读者进行知识和信息的学习交流的空间和环境,如,组织论坛、讲座等,不断创新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延伸和扩展图书馆的文化功能。
[1]陈高桐.学习方式革命与图书馆转型——中央党校图书馆馆长陈高桐在全国党校系统图书馆馆长培训班上的讲话[EB/OL].[2012-09-02].http://www.ccps.gov.cn/recommendation/201209/t20120918_25985.html.
[2]周德明.对图书馆转型发展的一些认识和建议[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11(2):5-6.
[3]周和平.抓住机遇 开拓创新 加快推进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在2011年中国图书馆年会暨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上的主旨报告[EB/OL].[2011-10-26].http://www.nlc.gov.cn/newzxfw/zxzl/zxzl/2011tsgxhnh/fhcap/201111/t20111101_542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