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一体”国家战略新布局初探

2013-04-10 10:31:15徐晓霞易春秋
社科纵横 2013年10期
关键词:总体布局五位一体文明

徐晓霞 易春秋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青岛校区 山东 青岛 266041)

一、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历史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面对经济社会迅速转型带来的信仰、思想困惑以及在科学技术方面中国和西方所存在的巨大差距,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在思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时候,提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从而形成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现代化新布局。以此为理论依据,我们党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始终强调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两位一体”论。

时代在发展,我们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规律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战略。

为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越来越深切地认识到社会建设的重要性,并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发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

在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做出新的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P12)十八大报告在十七大报告的基础上多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加了这一条,原来讲的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四位一体就扩充为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完善。从两位一体到五位一体,表明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从认识到实践都达到新的高度。丰富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也为实现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战略支撑。

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新亮点

1.当今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借鉴

当今世界已经开始迈向生态文明时代。自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以来,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传统发展模式所带来的危害。在过去数百年间,西方发达国家走的是先浪费后节约、先污染后治理的现代化道路。但是我们不能再走那样的弯路。并不是说中国没有这个权利,而是这条路是一条死路。当今的工业化国家,人口仅占世界的15%,而工业化进程中却消耗了世界60%的能源和40%的矿产资源。我们人口占世界的22%,如果走西方的工业化道路,是根本不可能找到足够的资源。专家测算表明,如果中国也像美国当时那样实现工业化,那么三个地球的资源也不够用。中国人均石油消费量如果达到美国现有水平,即使把目前可开采的全部后备石油采出来,也只够用一年零三个月[2](P46)。所以,仅仅是资源问题就决定了中国不能走先浪费后节约的西方老路。必须寻求一条能在未来超越全球生态困境的新道路。

2.中国的国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基础

十八大在论述生态文明建设的时候,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从资源来讲,我们并不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我们国土面积的65%是山地或丘陵,70%面积每年受季风的影响,33%是干旱或荒漠地区。55%的国土面积不适宜人类生产或生活。所有资源都在世界平均水平以下,没有一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2](P28)。一方面是资源短缺,另一方面却是有限的资源存在污染严重的现象。由于工业废水的肆意排放,导致80%以上的地表水、地下水被污染。江河断流、湖泊萎缩、湿地减少、水生物种减少导致生态系统退化严重。我们没有足够的资源总量来支撑目前高消耗的生产方式,也没有足够的环境容量承载高污染的生产方式。资源浪费和短缺、环境破坏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不改变“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的增长模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也就成了空话。

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提出必须控制开发强度,促进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就是要从源头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这是社会主义建设理念的一次升华,是我国发展战略的历史性转变。宣示了国家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强烈政治意志。

三、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基本要求

1.协调推进,统筹兼顾

协调推进,才能不顾此失彼;统筹兼顾,才能攻坚克难。五位一体总布局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经济建设是中心,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增强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必须发展经济。从二位一体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认识从来没有动摇过、偏离过。

政治建设是保证。2012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答记者问时强调:“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已经取得的改革和建设成果还有可能得而复失,社会上新产生的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政治体制改革使我们党的执政能力不断增强,政府的工作效能大幅提升。

文化建设是原动力。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它是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都公认自己为炎黄子孙,并始终和自己的民族保持认同的凝聚力。它渗透到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当中,成为决定这些实力的水平和质量的关键性因素;文化建设决定着一个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以及观念信仰。所以说,文化建设是灵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社会建设是保障。因为只有通过社会建设,才能广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才能够切实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为发展建起保障网。

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应该强调的是,建设生态文明绝对不会阻碍发展,更不会反对发展,恰恰相反,建设生态文明是为更长久的发展提供基础性的条件。在资源高度短缺、环境严重恶化的情况下,社会矛盾将集中爆发,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都将被破坏,发展将无从谈起。

2.深化改革,为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总布局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从而建立有效推进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的动力机制。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五位一体”协调、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1]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郭强.竭泽而渔不可行——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猜你喜欢
总体布局五位一体文明
请文明演绎
银潮(2021年8期)2021-09-10 09:05:58
漫说文明
城市新区综合管廊总体布局研究
中华建设(2019年2期)2019-08-01 05:57:48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对不文明说“不”
广州三元宫建筑形制研究
搭建“五位一体”多功能培训平台
新一代(2016年15期)2016-11-16 15:40:11
文明歌